如果没有张良踩刘邦一脚,韩信怒而自立,结果会怎样?

爱笑的刘桃子 2023-06-07 15:12:27

韩信灭齐后,在美轮美奂的齐王宫殿,提笔给刘邦写了一份信,要求刘邦封自己为齐王,为了不让自己的吃相过于难看,他在前面加了一个“假”字。

刘邦看信后果然大怒,大骂韩信无耻,说我这儿火烧眉毛等你来救,可你倒好,跑来挟功请赏。

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

——《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话没说完,身边的张良就偷偷地踩了他一脚,刘邦顿时心领神会,立刻改口说:“封什么假齐王,要封就封个真的。”

于是刘邦就派张良带着对韩信的封王印信前去齐国,韩信接到真齐王的委任书后,大为感动,于是铁了心跟着刘邦干革命。

假设,张良没有踩刘邦一脚,韩信怒而自立,结果会怎么样?

许多网友认为韩信根本没有自立的实力,原因也无外乎两点:

其一,韩信部队之构成,皆为长期跟随刘邦的老部下。根据《史记》记载,参加韩信破齐的大将除曹参、灌婴外,还有16位,他们是阳陵侯傅宽、棘蒲侯柴武、费侯陈贺、蓼侯孔藂、下相侯冷耳、高陵侯王周、深泽侯赵将夜、中水侯吕马童、杜衍侯王翳、赤泉侯杨喜、昌侯卢卿、共侯卢罢师、乐成侯丁礼、肥如侯蔡寅、戚侯季必、平都侯刘到。

这些人除了卢卿、卢罢师是齐人外,其他人要不就是长期跟随刘邦的丰沛老家底,要不就是在关中加入汉军的秦人骑兵将领。另外韩信灭赵之后,其主力部队被刘邦征用,韩信所能用之兵为“赵兵未发者”,大致为仓促组成、毫无战斗经验之新军。后来刘邦又遣曹参、灌婴率军支援韩信,这支部队为汉军精锐部队。

其二,韩信在齐地政治基础薄弱。劝韩信自立的谋士蒯彻是范阳人,属燕赵辩士,在齐地没什么势力。而韩信置刘邦与齐达成归顺之协议于不顾,奇袭齐军,追杀齐王田广、齐将田光等,也很难赢得齐人好感。而且当时在齐地威望很高的原齐相田横(此时已自称齐王)还没有死,躲在河南地界。当时的韩信连齐地都没整合好,谈何自立为王?

一句话,韩信没有自立的基本盘,他最多算是刘邦的一个方面军统帅。

然而小编以为,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实际南辕北辙,此说是建立在韩信若反必须用汉将这个基础上的,思维局限在这个点上了,得出的结论自然毫厘千里。

第一,张良、陈平、项羽皆认为韩信有自立的能力。

灭齐后韩信请为假王,《史记》记载皆指其为“自立”,张良也说:“齐王信之立,非君王之意”,若韩信没有这个实力,他不会贸然提出这种要求,刘邦更不会答应。

从韩信威逼刘邦封王,而曹参等人无动于衷,并且张良和陈平说刘邦无法禁止韩信称王,就意味着韩信绝对有自立的能力,现代人的观点难道比当时张良陈平的总结更靠谱?

另外,《史记》记载,龙且战死后,项羽非常恐慌,于是派武涉前去游说韩信反汉联楚,三分天下称王齐地。如果韩信不是拥有足以改变战局的实力,以项羽的性格是不会放低姿态去求原来自己手下“马仔”的。

第二,韩信手中握有足以控制的军队。

韩信在请封齐王之前,刚刚发生过潍水之战,齐楚联军被击破。而韩信向来打击溃战,收服敌军为己用,从不坑杀降卒。

齐楚联军实际兵力少说也有数十万,作战时大半没有渡河,龙且被杀后,这些人大部分都被韩信收降了。

楚亦使龙且将,号称二十万,救齐。……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阳,皆虏楚卒。—《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本为楚人,即便曹参、灌婴等汉将不听命,这些楚卒足够为他所用,这是其实际拥有的独立于汉军的资本。

另外,当时韩信的麾下不仅有曹参、灌婴率领的精锐汉军,潍水之战后投降的楚卒,还有收编的、独立于汉军之外的赵军、齐军等,这些人都是刚被俘虏的,不至于都是刘邦的嫡系,以韩信统兵之能,短期内练出一支强兵并非不可想象。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汉五年,刘邦和诸侯联军攻楚,与项羽在垓下决战。韩信率领三十万大军与楚军正面对抗,他的部将孔将军在左边,费将军在右边,汉王领兵随后,绛侯周勃、柴将军跟在汉王后面,项羽的军队大约有十万。

韩信首先跟楚军交锋,不利,向后退却。孔将军、费将军从左右攻上去,楚军不利,韩信乘势再次攻之,大败楚军于垓下。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楚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楚地,军心更加涣散,项羽才上演霸王别姬,自刎乌江。

由这段记载,可以清晰的看出,韩信本部兵马有三十万之众,而且其中的楚人人数不少,否则也不会让项羽军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楚地。

一句话,韩信军虽然成分杂,但人也多,有自立的资本。

第三,韩信的威望。

有人总拿刘邦三次夺韩信军,来谈韩信对军队控制力弱,基层将领都忠于刘邦,因此韩信反不了。但这是忽视了韩信对刘邦的忠心,低估了刘邦的脸厚心黑。

第一次夺韩信兵,是成皋之战后,刘邦出逃,与夏侯婴共车出成皋玉门,北渡黄河,至韩信军驻扎的修武,在馆舍住了一夜。第二天清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既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徇行,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

从这段记载,我们怎么也看不出刘邦对军队的控制力有多强。一是“宿传舍”的问题,为什么刘邦不敢直接通知韩信自己到了,反而在馆舍住了一夜。二是,为什么自称汉使,而非汉王到了。若他对军队掌控力很强,自称汉王又能如何?再看“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很直白,我们看到的是印符的作用,若刘邦真能以威信夺军,何必一大早来这么一出?

而韩信根本未想到刘邦能亲至夺军,所以才“大惊”,这不能说明韩信对军队的控制力弱。

后来,无论是定陶夺军,还是云梦泽夺军,都是韩信高估了刘邦的“仁厚”,低估了刘邦的“心黑”,在定陶时,项羽刚死,韩信万万没想到自己刚立下大功,就面临“兔死狗烹”的结局,刘邦伪游云梦泽,韩信放的姿态够低,也没逃脱被三两力士所擒,槛送京师的下场,这只能说明韩信政治上有多么天真。

论玩人,十个韩信也不是刘邦的对手。

另外,韩信在军中的威望无人能比。云梦泽之前,刘邦拿韩信第一个开刀;韩信被降为淮阴侯,成了没牙的老虎,樊哙都能跪拜送迎,言称臣;陈豨因为他的一句话而反叛,对韩信的崇拜肉眼可见;英布造反前说:“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

所以,韩信是完全有实力自立为王的。

但是自立以后呢?是否能三分天下?

以上谈的都是硬实力,但叛汉三分并不能只靠这些。有实力就能成功?那也不一定。有人说韩信性格太天真,根本坐不了天下,虽然空洞了点,却是至理。先不说韩信没有刘邦那样的脸厚心黑、帝王之术,就算刘邦正的一面,比如知错必改、知人善用、审时度势,能屈能伸,他也不具备。

但是,韩信虽然没有三分天下的实力,却有祸乱天下的能力,让刘邦不能统一是大概率事件。

武涉说:韩信“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虽然这里有抬举韩信之嫌,但却是事实。如果韩信自立,不从刘邦击楚,英布、彭越会会师于垓下吗?就算韩信迎送曹参、灌婴归汉,刘邦能独立战胜项羽吗?他不担心韩信、英布等背后一击,或者坐收渔翁之利吗?

所以,韩信劝说双方罢兵休战,成功的概率不低。

当然,拖下去对韩信、项羽是没有多少好处的。毕竟刘邦已经尽有关中、蜀地,根基打得牢。而且正面作战虽然刘邦打不过项羽、韩信,但论打舆论战、持久战,刘邦还没怕过谁,韩信、项羽不被喷死也会被拖死。

但是还要考虑一点,项羽自杀后,刘邦仅又活了7年,如果他不能在有生之年灭韩信、除项羽,难道指望汉惠帝刘盈,抑或张良、萧何、曹参代之,一统天下吗?

再说民心,虽然当时人心思定,但秦始皇一统天下也不过十四年,而且秦朝带给百姓的并非什么好日子,东方六国元老故旧满天下,他们也未尝希望天下一统,所以,只要韩信等挨过7年,恢复春秋战国时的诸侯争霸是大概率事件。

退一步讲,如果刘邦在垓下之战中独立击败项羽,韩信也和刘邦有一战之力,毕竟汉初异姓王具在,还有纵横捭阖的空间,胜败也未可知。

只能说当时韩信为齐王时反叛比他后面再翻盘成功的机率大,韩信要不是愚忠,有点小仁,他至少也会成为项羽般“宁死不肯过江东”这样的盖世英雄,绝不会落得个被刘邦以莫须有的罪名减爵软禁,最后死于妇人之手的下场。

大家认为呢?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