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亿人口咋就成了全球经济的主要需求源了?

马姐谈投 2025-04-06 11:56:45

我发微头条,评论区有不同意见。谈经济问题要素很多,短文不谈理论,给大家层层剥洋葱,算是统一回复。

1、先看数字。美国3亿人口,中国14亿人口,纸面GDP总量是不是美国比中国高?

2、美国低收入阶层人均毛收入5万美元,中国基层打工族差不多5万人民币。短文,不谈百姓疾苦,仅仅看5万美元和5万人民币的经济价值。

3、购买力。

美国人的基本生活费占收入之比并不高。其基本生活成本中大比例开支在公共服务(房产税)、保险、教育、医疗、交通、煤气、取暖成本上。

中国人收入低,支付了房租、供房、教育、医疗、社保成本之后,可供消费的钱并不多。中产一族有点消费能力,但人口占比并不高。加之房地产泡沫不再,中产失业压力大,有些人失业后返乡,社交媒体天天问,人去哪里了?这些都影响整体经济的消费能力。

4、经济角度看收入与消费。

消费端:

1美元等于7元人民币。在美国买家庭日用品、小家电、玩具等,即便将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价格差只在30%之内,而不是7倍。

成本端:

资本家要计算生产成本,美国的5万美元等于35万人民币,人工成本是中国的7倍,这还没算中国的效率、人口素质、产业链等生产力要素的优势。

5、美国资本集团要生产,也要有市场来消费,就在全球构建产业链。商品在发展中国家生产,送回美国消费。这就是今天的后果,美国工业空心化。

6、商品进口大于出口,就形成贸易逆差,一国累计了多少贸易逆差,就累计了多少外债。这就是川总统逆差吃亏论的底层逻辑。

7、美国被内债、外债双面夹击,川普和马斯克喊出来一个事实,美国濒临破产。

8、川普为啥向全球开火?

川普1.0仅仅针对中国,结果,商品拐个弯又到了美国。川普2.0只能对全球无差别攻击。

9、美国不能举债度日了,那么,中国能不能替代美国成为消费大国?

能,唯有兜底民生!兜底民生才能提高中国人的整体收入。

对等关税贸易战,美国的压力是物价上涨和生产力不足。中国则是就业压力雪上加霜。

兜底民生,能不能给大额育儿补贴?给农民基本的养老金?兜底民生,就是保证人民群众在城里找不到工作时,回乡生孩子也能维持基本生活。

要知道,人是第一生产力,有人才能有未来的消费。给钱生孩子是投资未来的消费能力,而基建投资会增加政府在未来的养护成本。同样的积极财政,生孩子投资优于基建投资。

总结

美国需要再工业化,中国需要减少对外部需求的依赖,两者都有难度。还好,我们有生产力,有生产供应能力,货币手段才能帮上忙。美国生产力不足,鲍威尔只能抖抖手,没辙。

期望此文解释了为什么3亿人比14亿的购买力更强。

不得不说,今天所发生的一切,5年前我在《天下货币》中做了详尽的路演。这本书展示了美元霸权的底层逻辑。美元霸权是自欺欺人的把戏,不要迷信美元霸权。

如果说《天下货币》太技术,风铃写了8万字长文“立于不败之地者胜”,非常详尽的梳理了全球化的底层逻辑。做饭时我会反复地听。

每次听都感受这8万字的气场,其字里行间充满一个学子的爱国情怀,在目前这个时间点,这8万字非常的重要。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这8万字是风铃对祖国的卓越贡献。

文章很长,梳理经济理论的起源和全球化的进程非常的重要。社交媒体时代,任何人都能拿起扩音器,做到不人云亦云,就要构建自己的思考地图。有地图,不迷路。

我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期望国人能看清来时的路,看见我们的路在何方。

马霞

2025年4月6日

0 阅读:0

马姐谈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