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将会发行一批自由现金流主题的ETF,跟踪的指数主要是中证现金流指数、300现金流指数、800现金流指数和国证现金流指数,接下来计划用几篇文章从概况、编制方法、样本&行业构成、历史收益、内在稳定性以及当前估值等几个方面对这几只指数进行全面的对比研究,上篇和大家聊了这几只指数的概况,今天来聊聊这几只现金流指数的编制方法~
编制方法信息如下,资料来源于中证指数公司和国证指数公司:

个人的一些主观解读与思考:
1、几只指数在编制方式上的“大同”与“小异”
(1)自由现金流、企业价值的计算方式基本一致,其中自由现金流 = 过去一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过去一年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企业价值 = 公司总市值 + 总负债 − 货币资金。
(2)都考虑到了一个较长周期的数据,中证系现金流指数考察的是“连续 5 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正”,国证现金流指数考察的是“近三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均为正”。
(3)都是自由现金流率排名选样再加上自由现金流加权的规定。
(4)都对过去一年的盈利质量做出了要求,中证系现金流要求的是“盈利质量由高到低排名位于样本空间前 80%”,国证现金流要求的是“剔除近 12个季度ROE 稳定性排名后10%的证券”
(5)样本池和样本数量有所区别,中证现金流和国证现金流面向全市场选样,样本数量为100只,而300现金流只在沪深300指数样本中选样、800现金流只在中证800指数样本中选样,样本数量为50只。
2、剔除金融地产行业的失与得
这四只现金流指数全部都剔除了金融地产行业,作为一个资深银粉,我个人还是非常认可银行股的投资价值的,银行股因其稳定的分红、较高的股息率以及较低的波动,一直广受价值投资者的青睐,如果指数剔除金融地产,可能会导致指数出现波动率与估值上升、股息率下降的情况。
不过毕竟是现金流指数,剔除金融地产这类高杠杆行业也使得指数更接近自由现金流的本质,也为不喜欢金融地产行业的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3、规模风格的偏向性分析
四只现金流指数都是自由现金流率选样、自由现金流加权的编制规则,自由现金流率选样的标准并不会导致样本规模风格失衡的情况,不过选出来的样本会更偏向于中小盘风格,毕竟市场的大盘股数量是要远远少于中小盘股的,这一点和中证红利股息率选样的方法很类似,但是现金流指数在选出样本后选择的是自由现金流加权,这意味着自由现金流更庞大的大盘股会占据指数的主要权重,所以总的来看,虽然指数中小盘样本不少,但指数整体风格会更加偏向于大盘。
具体来看,在沪深300、中证800样本池中选样的300现金流、800现金流会明显的偏向大盘风格,中证现金流、国证现金流可能会相对更均衡一些。
4、自由现金流加权的隐忧
关于自由现金流加权,整体看和市值加权有些相似,所以所有规模指数有的问题它也可能会有:
(1)大盘属性过强,一家大公司创造的自由现金流可能要远多于十数家小公司创造的自由现金流之和,所以大公司在指数中的权重也会远远强于小公司,这里并非说大公司不好,相反大公司现金流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通常都是要大幅强于小公司的,只不过指数表现出过于明显的规模风格可能会导致其不太适应市场风格的快速转换,当然,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这也不算是一个问题。
(2)样本过于集中,大公司在现金流上的强势导致其在指数中的地位被强化,虽然指数设置了10%的样本权重上限,但是一个权重占比达到10%的样本基本面出现变化也会给指数带来不小的影响。
自由现金流加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可能会导致指数对自由现金流的波动性反应过于敏感,例如一只自由现金流长期稳定的企业某年资本支出突然增加或者一只自由现金流长期表现不佳的企业在某年现金流突然大幅好转,这种临时性的变化都容易导致指数在调样时做出过激的反应,进而影响到指数的稳定性。
5、季度调样的利与弊
(1)季度考察样本的现金流数据可以尽快将自由现金流恶化的样本调出并补充自由现金流情况更好的样本,这可以加速指数的新陈代谢,也更好的反映了指数成分股的基本面变化。
(2)但是频繁的样本调整也会导致样本变动过快,进而可能会降低指数的稳定性。
(3)对于ETF而言,这也可能会增加ETF的跟踪误差。
6、关于指数拟合历史的辩证思考
一般来说,指数公司新发布的指数都有拟合历史的嫌疑,但是仅仅因为可能存在拟合历史的可能就直接否定新指数也不合理,事实上指数只有不断的更新换代、推陈出新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投资者。对于一只新指数,我们应该更多地聚焦到编制方法、成分构成以及内在稳定性上来。
好了,以上就是本系列——编制方法篇的全部内容了,关于这些编制方法选出来的样本质量如何,欢迎关注下篇——成分构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