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不乱释疑

西归老人 2025-03-05 23:20:38

问:到目前,我把《行愿品》和《西方愿文》背诵了,每日持诵发愿。

对持名,我感觉自己领悟不到位,把您在《弥陀经》讲录中关于一心不乱部分反复观看,总觉得自己一点功夫也没有,不念还好,一念圣号,脑子里各种念头出来了,刹不住地乱想。

如何在五年内证念F三昧?反复领悟《圆通章》,还是找不到感觉。

我强烈希望修证,人生无常太无趣,今年父母身体不好,每次都觉得人生很苦,时间很珍贵,随时可能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对世间娱乐没兴趣,只想好好修行。

先生,我太愚笨,很多地方想不通。说服自己老实持名,但还是想彻底把《圆通章》修习三昧方法搞清楚。

答:前几天,我在某视频上截取文章片段发文,有网友评论说:不会有人静下心来读这些文章。

我看着评论想了想,我认为他讲得对,这些文章过于小众,小众人少,看的人自然就少。

不过,这位网友有些自大,与其说静下心来读文章的人少,不如说静下心来的人少,或者这样讲:你想静心就能静心吗?你不觉得静心是一种能力吗?

不说静心,就是一个手机,能放下手机不玩的人,诸位到街上看看有几个?

静下心来放下手机的人和静下心来读文章的人,这是同一批人,哪一批?静下心来的人!

所以,提问的这位读者,能静心读文,能不断追随,乃至打赏供养,这已经超越了世上99%的人,很值得赞叹!

这位读者有多大勇气?

入身心灵,一朝醒悟,即能斩断;犯邪淫业,猛然回头,即能断除,种种刻骨铭心的经历,他都能一念改悔。

说实话,他不算利根人,但勇猛精进四个字用在他身上,也不违和。

以他提问为因缘,我们讲讲克期求证问题:如何在五年内证入一心不乱?

以前,有师父讲修习净土,讲了几个字:看得破,放得下。

这几个字,不是这位师父发明的,是他师父传给他的,他跟随师父学了六年,得到这六个字。

看破是根本,世间因缘和合,假借四大以为体,亲戚儿女一切人情世故,无非是讨债还债报恩报怨,有甚意思?

把这层关系看破才能入道,本师也一样,他感悟到生老病死,才出家修道,得证菩提极果。

若不能看破,必会被烦恼牵缠,你就想吧,一个人既贪财又好色,如何能入道?

谢灵运只是爱好游山玩水,慧远师不许他入莲社,因为谢灵运贪爱山水;陶渊明没有申请加入莲社,慧远师邀请陶渊明上山,因为陶渊明淡泊名利。

所以,看破世间,淡泊欲望,这是入道之基,欲重的人,根本就入不了道。

我每见有人谈论修行,求财求婚,求病愈求功名,说自己是修行人,我觉得这跟修行八竿子打不着关系。

所求的都在世间,修行是为出世间,求世间名利的心如何能出世间?这不是开玩笑吗?

看破,不等于证破,看破只是一种认识,认识到世间虚假、一切无常,然后发出离心,求生安养,这就够了,因为这些我们能作到,不算难。

证破是什么?

民国有居士闭关,把自己反锁在屋子里持名,持着持着,他从墙壁走出去了,这叫证破,四大已经束缚不住他,突破了四大限制。

证破四大非有比较难,看破四大皆空比较容易,所以初入道门,从看破入手,渐修渐深,最后证破,这是个过程。

看破之后,就要放下,因为看破之后,世间热闹喧哗与你再无关系,就像一捆烂掉的青菜,只能扔掉,因为留着也没用。

有人说了,我放不下怎么办?

放不下,还是因为没看破,因为放下是看破的结果,就像有人说,我别的都能放下,唯独儿女放不下,他不知道儿女就是轮回,放不下儿女跟放不下轮回,是同一个意思。

眷恋轮回,如何能出轮回呢?

有了看破放下,初入道门,就可以谈一心不乱问题了,因为一心不乱在道门中产生。

不入道门,一心不乱不宜谈,就像我跟亲戚朋友不会谈信愿行一样,因为他不在道门内,谈论解决不了生死,谈他作甚?

一心不乱,是正念至极而出现的感应道交,我们对正念不熟悉,但对妄念很熟,我用妄念说说一心。

《聊斋》中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公子思念某家小姐,天天想夜夜想,得了相思病,最后魂不守舍,魂附鸟身,飞去某家探望小姐去了。

这个故事够荒诞吗?

二十多年前,我思念一位远方的女朋友,天天想夜夜想,平常不作梦的我,作了一场噩梦。

梦中,我见到了女朋友,她掉入荆棘丛中,浑身扎满利刺。

她很想出来,但越挣扎,荆棘缠绕越紧,最后死在了荆棘丛,而我就站在岸上,没有救她上岸。

我从噩梦中惊醒,浑身冷汗湿透,看了一下手表,时间定格在凌晨两点。

次日,我给女朋友打电话问安,她有说有笑,一切安好,什么都没发生。

后来,她自己讲,我作噩梦那天,是她与人结婚的日子。

诸位,你现在还觉得《聊斋》故事荒诞吗?

一个人念念在兹,心念就会凝固,心念凝固,就会发生奇异感应,无论正念妄念,均是如此。

一心不乱,就是长时间修习,心神凝固在圣号上,而出现的不可思议感应,听懂了吗?

《圆通章》所讲的方法,你可以读读:

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正念的至极结果是一心不乱,邪念的至极结果是相思病,但无论相思病还是一心不乱,都需要强烈迫切长时间来念,才能使心念凝固。

我念女友,她不念我,我念女友,女友是肉体凡胎。即便这样,我都能心念安住在女友身上,使得心神凝固,患上相思病。

而你念F,F必念你,你的念力和F的愿力交织在一起,这就是二人相忆,二忆念深。

你不是单相思,这种忆念是相互的,更确切一点儿说,F念力超过你万万倍,他老人家比你念他更念你。

所以,有行者临终就讲:不是我在念F,是F在念我。

女友只是一堆死肉,而F不同,他不是肉体凡胎,他有无限的能力、智慧与神通,是圣中之圣,女友岂可与F相提并论?

念女友,这是邪念,念弥陀,这是正念,邪念与正念又安能同日而语?

因此,若能以念女友之心念弥陀,强烈恳切,念念不忘,一心不乱必能证入。

单从念力来讲,患相思病的念力大于一心不乱,因为念F有加护,而念女友没有啊,她都不念你,总想逃逸甩掉你,如何给你加护?

当然了,一个肉体凡胎,她想加护也加护不上,死肉若能加护,饭店里的熟食都能加护。

如何使心念凝固?

袁了凡初见云谷师,云谷师没说话,拿给他一个蒲团,让他坐定。

袁了凡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妄念,袁了凡算不算心念凝固?

不算!袁了凡被孔先生算定命运,万念俱灰,想起妄念也起不来,万念俱灰在道门属于无记。

你知道善业恶业,除善恶二业,还有一个无记,而无记是要划归到恶业中去的。

无记,类似我们常说的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想,万念俱灰,就是无记。

无记虽是恶业,但跟妄念纷飞比起来,要轻得多。

所以,云谷师说袁了凡是凡夫,因为他陷入了无记业。

可我要讲得是,一心不乱的确要从万念俱灰开始,万念俱灰就是看破放下。

从你描述上看,持名时妄念纷纭,这不是万念俱灰,万念俱灰不易起妄念,即使有妄念,也很少。

执持名号时妄念纷飞,如何处理?

不要理会妄念,因为不理妄念,还只是一个妄念,若作理会,便会生出第二个妄念。理会妄念的念头,还是妄念,甚至强烈求证一心不乱的心念,也属妄念。

为什么古德劝人老实持名?因为人不老实!

古德讲得明白,执持名号就是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反复练习,假以时日,方能证得一心。

持名时,觉察到妄念纷飞,这未必是坏事,譬如家中进贼,你已经发现贼人了,贼人就跑不了。怕的是你发现不了,还认贼作父,跟贼人称兄道弟。

如何是认贼作父?

你看看世人,那些市场路边卖菜的小商小贩,有谁会说自己有妄念?

妄念,是心欲清净,方发现有妄念,若心浊如泥,根本发现不了妄念,发现不了妄念就是认贼作父。

一心不易证得,莲池、印祖等古德也这样认为,需要长时间恳切熏修方能证入,这件事不容易,但不能因为不易证得,就不去证,不去用功。

三年五载证一心,这是个说法,而时间又不能限定,有人十年八年甚至二三十年才能契入一心,这很正常,因为人的根机不同。

你须谨记,但肯老实恳切执持名号,必入一心,把这个要点记住,就不会有问题。

《圆通章》言: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专心持名,勇猛精进,逼得妄念退无可退、进无可进、无路可走,一时间根尘蒂落(六根六尘),此时你得开悟,入一心。

看到没有?

以执持名号为正念,把妄念逼上绝路,正念大胜,妄念落败,最后正念也灭去,功成身退,此时进入一心不乱境界。

每次讲一心,都会不惜笔墨,一心是净土玄门关键,如莲池师所言:一心点破,大事已毕。

1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