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集》里的普通人(下)

西归老人 2025-04-03 21:01:07

故事四:唐体如文学

明代唐延任,浙江兰溪人,号体如居士。

体如天性孝悌,忠厚醇谨,曾入校读书,有所醒悟,觉世无常,遂倾心至道。

体如参访云栖师,大师授以念F三昧,体如力行之,十三年如一日,笃志西方,一心西归。

万历癸卯年,体如六十岁,在某个冬日里,体如对诸子言道:新春正月十一,我要走了!

临行前数日,体如像往常一样礼诵不辍。

正月十一那天,体如沐浴净身,换一套新衣服,双手结印,口称F名,含笑而逝,如入禅定。

莲池师赞曰:体如入灭时,诸子言道:父亲临终这一段因缘,应当告诉云栖师,看是否可入《往生集》?

体如说:的确应当告诉我师,但不要夸张,如实陈说就可以。至于入不入《往生集》,师父自有定见,切切不可以不入《往生集》,而对师父有愠色。

嗟乎!只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体如修养,他平生对净土谛信不贰,含笑而逝,往生何疑焉!

西归老人评曰:

云栖师,就是莲池大师,我称为莲池师,周安士称为莲大师,莲池、云栖是同一个人。

莲池师住世时,长期住持杭州云栖寺,故又称云栖大师,尊为净宗八祖。

百年过后,大清嘉庆年间,一众文人居士仰慕大师道风,将华严庵、法华庵合并,又买下几处民宅,辟为道场,作念F放生之用,世称小云栖。

小云栖,规模逊于云栖寺,中奉莲池师雕像,后与云栖寺合并,由云栖寺统管。

我记得筹建小云栖时,就有大清学士刘墉,也就是后来被拍成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原型人物。

唐体如故事,发生在小云栖之前,当时莲池师还在世,正编辑《往生集》劝导后学,不想自己的弟子入了《往生集》,堪称美谈。

读唐体如故事,不应在临终潇洒西归处着眼,潇洒西归、含笑而逝是结果,所谓因该果海、果彻因源,要寻找体如居士潇洒西归的因,这个因是什么?

体如参访莲池师,莲池师不多讲话,只说老实持名、修证三昧,体如闻即信受,一行十三年,更无异心。

你会发现体如居士跟上文讲到的崔婆一样,都有一个老实听话的特点,一听就信,一信就行,把信、愿、行三字落实在了多年修道生涯中。

我发现,普通人求生安养,除老实真干之外,别无捷径,只是一个踏实肯修,了生脱死这件事就能办妥。

对于净业学人来讲,不妨把生死事大和执持名号八个字贴在脑门上,以此自励。

生死事大,这是要解决的问题;执持名号,这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此一来,既提出了问题,又解决了问题,人生还有何患?

有时候,不得不感叹素具灵根这件事,有人闻即信受,有人置若罔闻,有人充耳不闻,有人闻后一笑了之,岂是F祖偏心?不过是各人各有因缘,强迫不得而已!

只说当前,《往生集》里的普通人(上中下)三篇文章,若有信者,足矣让人了生脱死、超凡入圣,而谛信者又有几人哉!

故事五:徐氏

明代陆母徐氏,上海嘉定人,自丈夫离世,即一心慕求净土。

丈夫在世时,曾借出千金,徐氏烧掉借据,不往取。

徐氏典当金银首饰,换取银钱,周济贫苦,以至于首饰罄尽。

日常,徐氏恒在F前礼诵不辍,如是者十年。

一夕,徐氏呼唤侍者曰:你看到东方发光了没?我往生时间到了,你们可助我!

遂高声念F,合掌而逝。

西归老人评曰:

东方发光,似文章错讹,西方发光,或为妥当。或净土圣贤以东方发光约为往生信号,亦未可知。

据文意而推,约为信号一说,亦符文意,因徐氏对侍者讲:我往生时至矣,可知东方发光为信号,非是求生东方琉璃界。

丈夫生时有千金借出,借人留有借据,徐氏一把火烧掉借据,不再取回借款,此是何意?

大概净业学人,须勘破财关,放下名利,而后乃可。

我见有人持数珠称名号,每日发愿求生安养,但他放不下财,天天算计着日营收,贪心炽盛,这样的人能得生安养吗?

噫!你当西方净土是啥地方?藏污纳垢之所?

跟诸位讲,有一分贪心未除尽,论你如何修,保你生不了安乐土。

求生安养,身体都要放下,身外之物放不下?

一心不乱中,哪里还有一个金银存款在?

所谓舍财,舍的是贪心,你把贪心扔掉了,去除了,这叫布施。

有这个贪心在,即使你接济贫苦,常行慈善,到底是小福小报,入不得法眼。

所以,莲池师劝诫女人,知布施而不知内息贪心,为女人一大病。

徐氏烧掉借据不往取,烧的是昨日贪心,她把这个垃圾物烧了,从而生出慈悲恤苦之心,所谓典当首饰周济贫苦,只是她慈悲心的外现,你当徐氏还在求世福吗?

徐氏以安乐国土为归所,她求世间福报有啥用?

所以,徐氏布施,即使不是三轮体空,不见能施、所施、施物,也当是一无所求,仅仅是慈悲恤苦而已!

财关最难破,执相最难除。

我以前跟人讲,读者之中,泛泛读者不必谈,只说深生敬仰的读者,哪天我跟他见个面,吃个饭,我只须拾起筷子夹一块红烧肉放到嘴里,我就能击碎他的敬仰。

什么原因?

他接受不了,会发疯,他想不通一个天天弘经演法的人,当着他的面吃下了一口红烧肉,他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你看,只须一块红烧肉,他的敬仰没了,信仰丢了,多年的修持敌不过一块红烧肉。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破不了这个名相,只知劝人不要着相,而自己却钻进名相的窠穴里出不来。

这个法子,某师用过,当时信众拥门,来人太多,都要求见某师,弟子们很无奈,劝不住啊!

某师一跃而起:我来!

病床一张,某师一躺,口歪眼斜,哈喇子流了一地,上气不接下气,弟子们抬着就去了。

信众一看,眼前这位是大德?

好嘛,一盏茶功夫,走了90%的信众,门也不堵了,偌大丛林变得冷冷清清。

某师就讲:我就说嘛,他们不是来看我的,是来看样子的。

某师为何吃定这些信众会离开?

很简单,因为多数人过不了名利、执念这一关,轻轻一击,就会粉碎。

《往生集》里的普通人,至此为终,故事主人公经历虽有不同,而其共性就一个:闻即信受,更无异心,守定净土一门,直至坐脱。

你学会了吗?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