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集》里的普通人(上)

西归老人 2025-03-25 20:48:16

近日,读莲池师《往生集》,有些感触。

人言好东西要分享,《往生集》故事很多,都拿出来讲篇幅过长,遂从中选录五则故事,管中窥豹作引子。

我选录的五则故事,主人公很普通,很不起眼儿,有作工的苦力,有家庭主妇,有下人奴婢,总之都属生活中的小人物。

小人物,普通人,如何得生安养?

别急,让净土中的圣贤告诉你!

故事一:黄打铁

宋代黄公,潭州人氏,出身军伍,以打铁为生。

黄公打铁时,用铁钳钳着烧红的铁块下锤锤打,念F不辍口。

一日无疾,黄公委托邻居写了一首赞颂,赞颂曰:叮叮当当,久炼成刚。太平将近,我往西方。

邻居写完,黄公坐脱,这首赞颂盛传湖南当地,人多持名念F。

莲池师赞曰:黄公为人,别无他能,只是念F不绝于口。世人不肯依样修持,而要寻奇觅巧,遂成虚度。噫!非所谓反嫌易简,却求难耶?

西归老人评曰:

黄打铁的故事,在净业学人当中流传颇广,《圣贤录》有收录,《往生集》是其原出处。

解读故事,务求精准,莲池师作文极为考究,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举个例子。

原文曰:每钳锤时,念F不辍口。

这句话若改作:每钳锤时,念F一声,行不行?

不行!打铁下锤很快,须趁热打铁,而念F一声需要时间,比较慢,若改作每钳锤时,念F一声,这铁就打不成了,岂不耽误工作?

所以,原文曰:每钳锤时,念F不辍口,不说每钳锤时,念F一声,这与事实不符。

再有,每钳锤时,这四个字很见生活阅历。

打铁,要在铁块烧红之后,用长钳子把铁块从火炭中夹出来,放在铁墩子上快速锤打,原文中讲的每钳锤时,就是指这时候。

一个(钳)字,说明莲池师近距离观察过打铁,对打铁细节历历在目,每钳锤时,不是他臆测出来的。

我一直主张看古籍原文,原因就在此地,因为译文或有错讹、或描述不实、或传达不清,让人产生误解而不自知。

当然,解说黄打铁故事,不是要训诂作文、分析句读,而要把其中义理给大家讲清楚。

按黄打铁,除打铁之外别无所长,远不如阅我文章的读者见识广博,在多闻上,黄打铁与诸位相差甚远。

然而,黄打铁已得生安养,诸位自思,今生有几分把握可得生净土?

黄打铁没有上过学,他不会写字,若会写字,他不会委托邻居代写一首赞颂,自己提笔不好吗?可惜,他不会!

究实而论,黄打铁没文化无甚可惜,但你辜负大好人身、不能得生安养,实能让千F落泪、万祖垂悲,可惜之甚!

一句弥陀,至简至易,书上不是说了嘛,大道至简,平淡无奇,而修之弥深处,则能化腐朽为神奇,超凡入圣,不可思议。

如何是修之弥深处?

一句弥陀,不辍于口,久久熏修,妄念不起,心得归一。一朝念至情极,山穷水尽,树倒藤枯,根尘脱落处,自然入一心不乱。

黄打铁一生别无奇特,只是一个执持名号、不绝于口而已,再无其他,你能做到吗?

邻居写完,黄公坐脱,叮叮当当,我往西方,撒手便行,好不潇洒!

故事二:陆氏宜人

宋代宜人陆氏,浙江钱塘人,朝官王玙之妻。

陆氏曾诵《法华经》,心慕净土,礼忏一会,念F万声,凡三十年。

一日小病,忽闻天鼓自鸣,众人正惊讶间,陆氏面朝西方端坐,双手结印而逝。

莲池师赞曰:结印而逝,不但僧人中有之,女人中也屡见,此是心不散乱、身不放逸的瑞兆。

呜呼!为女人者,若能仿效,每日至诚礼忏一会、念F万声,三十年不变其心,我为你作担保,决定得生安养。

西归老人评曰:

宜人,是古代的一种封号,丈夫为官,妻子享尊荣,可封宜人。

陆氏嫁给王玙为妻,王玙做官了,所以称陆氏为宜人陆氏,乃是一种敬称。

本则故事中,莲池师为广大妇女作保,但能仿效陆氏,每日至诚礼忏一会,念F万声,今生决定得生安乐国。

好事成双,我也为广大读者作保,但能&nbsp仿效陆氏,至诚礼忏,执持名号,本分做人,扎实修行,数十年如一日不改其心,若不生净土者,我甘堕无间地狱。

为何敢作此保证?

每日至诚礼忏一会,数十年不改初衷,五逆十恶诸罪业当下消亡,能得三业清净之相。罪灭福生,这是多么大的福德!

执持名号,每日万声,三十年不变,必定一心不乱,更兼切愿,如何能不生净土?

须知,令十方众生得生安养,乃是弥陀因地大愿。

他盼你去,你盼着去,二人相盼,越盼越深,功夫日久,心F融为一体,不知哪是F哪是心,于是天乐鸣空、金莲台现,如何能不生净土?

所谓做保,保的是依理而行的真实修行功夫,功夫到处,心净土净,如何能不生净土?

鉴于文中过敏词汇颇多,为防屏蔽,后三则故事下期再讲。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