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倒回 2023 年 8 月,武汉百步亭社区的陈爹爹(化名)在街头偶遇散发旅游广告的石某。低廉的 “孝感一日游” 价格与嘘寒问暖的关怀,让独居多年的老人卸下防备。此后半年,石某以 “保管工资”“防范诈骗” 为名,掌握了老人的银行卡密码,并私自开通支付宝账号。至 2024 年 1 月,老人银行卡余额从 2.9 万元骤降至 0.01 元,才惊觉被掏空毕生积蓄。
“他说帮我防骗子,结果自己成了骗子。”79 岁的陈爹爹家中堆满废品,每月 2000 元退休金本用于贴补生活,却因轻信换来 “清零” 结局。更令人痛心的是,石某在盗用期间多次编造 “周转资金” 谎言,甚至在老人发现异常后继续敷衍,直至消失逃亡。
警方调查发现,石某离汉后因参与电信诈骗 “跑分” 被南昌警方抓获,判处有期徒刑一年。2025 年 3 月 17 日刑满当日,百步亭派出所民警提前赶赴江西,上演 “出狱即被捕” 的精准缉拿。据办案民警杨煜寰介绍,石某到案后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其父及弟弟闻讯赶来,当场退赔全部赃款。3 月 25 日,陈爹爹颤抖着领回失而复得的养老钱,向民警赠送锦旗:“这是我的棺材本啊!”
陈爹爹的遭遇并非孤例。从 “假孙子车祸急需赔款”(十堰案例)、“公检法洗钱通缉”(海口案例),到 “情感主播认亲借钱”(上海案例),老年人正成为诈骗分子的 “精准猎物”。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以上人群诈骗受害金额年均增长 18%,独居、低社交老人占比超 70%。三大陷阱套路:
情感绑架:以 “干儿子”“志愿者” 身份嘘寒问暖,利用孤独感建立信任(如陈爹爹案);
权威恐吓:冒充公检法、社保机构,虚构 “洗钱”“账户冻结” 等罪名(如重庆李婆婆案);
利益诱惑:以 “高息理财”“免费旅游” 为饵,诱导转账(如上海唐女士被主播诈骗案)。
陈爹爹案终审落幕,石某终将为贪婪付出代价。但更值得警惕的是,当诈骗分子盯上 “银发经济”,每个家庭都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