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左思创作《三都赋》

夏小晋 2023-09-30 18:48:52

西晋文学家左思,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广为流传,人们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成语“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

左思(约250年-305年)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左家世代传承儒学,父亲左雍起于小吏,凭借才能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小时候,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没有一点聪明的样子。左思曾经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并学鼓琴,都没学成。他父亲一直看不起他,到了左思成年,父亲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他读了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后,被赋的奇妙结构和华丽文字所深深吸引,下决心自己也要写出受人欢迎的赋文。下定决心后,左思走不出户,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创作了《齐都赋》。

写赋是一项艰难的创作,对作者素质要求很高,汉赋五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蔡邕,全都是文史哲大师和语言学家,每个人都“莫不洞穴经史,钻研六书,耀彩腾文,骈音丽字”。就是这样,司马相如写3400字的《子虚赋》和《上林赋》还花了几百天时间。

《齐都赋》完成后,左思不太满意,决心再写一篇体制更加宏大、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的,全新的《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都写入赋中。

左思创作《三都赋》(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写好《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并走访京城学者,了解三都的情况。资料收集好后,左思闭门谢客,开始创作。他在一个书纸铺满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经历了整整十年时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则知卫地淇澳之产;见“在其版屋”,则知秦野西戎之宅。故能居然而辨八方。

……

夫泰极剖判,造化权舆。体兼昼夜,理包清浊。流而为江海,结而为山岳。列宿分其野,荒裔带其隅。岩冈潭渊,限蛮隔夷,峻危之窍也。蛮陬夷落,译导而通,鸟兽之氓也。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不以边垂为襟也。长世字甿者,以道德为藩,不以袭险为屏也。

优美吧?优美。什么意思?看不太懂。很正常,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文体一个时代的内容,过则过矣,让专业人士和爱好者研究精赏好了。

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那些文人们一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而且出身寒族,根本就不予细看,摇头摆手,把一篇《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

当时著名文学家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过班固、张衡,太自不量力了!就是写成了,那些纸也只配盖酒坛子罢了。”

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动机和经过,不由得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打动。他越读越爱,大为赞叹,把文章推荐给作家皇甫谧。

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感慨万千,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他还请来著作郎张载、朱中书郎刘逵为《三都赋》做注。

有了名人作序和推荐,《三都赋》一下有了名声,很快风靡了京都洛阳,懂得文学的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以至出现了“洛阳纸贵”的奇观。陆机听说后,把文章找来细细阅读了一番,不由连声说;“写得太好了!”他断定若自己再写《三都赋》,也决不会超过左思,就停笔不写了。

左思的代表作,除了《三都赋》外,还有《咏史》诗八首。咏史诗自班固创写以来,基本就是一诗咏一事,复述一件历史事实略见作者的意旨,而左思的《咏史》错综史实,融会古今,连类引喻,咏古人事而见自己之性情。如《咏史》第二首: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随风摇摆的小苗生长在山顶上。只是由于生长地势的不同,径寸的小苗却能遮盖住百尺之松。世家贵族的子弟占据高位获得权势,才俊之士却只能埋没在下层低职。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啊,这种情况由来太久了。汉代的金日磾和张安世两家依靠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都做高官,而汉文帝时的奇伟之士冯唐,仅仅因为出身微寒,头发白了仍不被重用。

晋代在官吏选拔上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不公平现象。左思出身寒门,虽然有很高的文学才华,却在当时体制下屡不得志,只能在诗中表述自己的抱负和对权贵的蔑视。

左思还有《招隐》诗两首,文笔流丽,其中“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很受后人赞赏。《娇女诗》一首,语言朴素,感情真挚,对小女儿的疼爱之情跃然纸上。陶渊明的《责子》、杜甫的《北征》、李商隐《骄儿诗》等,都受到它的一定影响。

左思《三都赋》成名之后,秘书省长官贾谧请他主讲《汉书》。贾谧在“八王之乱”中被诛杀后,左思退居宜春里,一心扑在典籍整理和学习上。后来社会日益动荡,左思将全家人搬到冀州,数年后,死于隐居之所。

0 阅读:27

夏小晋

简介:每天一篇人文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