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记载虞舜是瞽瞍的儿子,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尧向 (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就推荐了舜。尧将两个女 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子曰: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 ,之人皆让畔;渔,雷泽上人皆让居”,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 (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
舜得到了这些赏赐, 和 很是眼热,他们再次阴谋杀掉舜,霸占这些财物。让舜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舜靠两只斗笠作翼,从房上跳下,幸免于难。后来又让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和却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里面。幸亏舜事先有所警觉,在井筒旁边挖了一条通道,从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时间。和以为阴谋得逞,说这主意是他想出来的,分东西时要琴,还要尧的两个女儿给他做妻子,把牛羊和仓房分给父母。住进了舜的房子,弹奏舜的琴,舜去见他,大吃一惊,老大不高兴,嘴里却说:“我思舜正郁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顺父母,;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
总之,这场家庭革命就是一个核心:以德报怨。比之于佛教上说“别人打你左脸,你应该把立即右脸也递过去”的境界,那又高的多了,用抗日神剧中的台词说“太君高明!高!实在是高!”故深得百姓赞誉。经过多方考验,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选择吉日,举行大典,尧禅位于舜,《 》中称为舜“受终于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传去世于南巡途中 之野,葬于江南 。
关于舜是否因公殉职,有一点弦外之音:听说尧的两个女儿,千里寻夫,追踪南下,最后殉情而死,似乎是以死鸣不平,叵耐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