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逍遥】更高的逍遥对应着更高层次的真实,低层次真实者无法理解和包含高层次真实

书画艺术之窗 2025-03-21 11:00:40

庄子在《逍遥游》中所提出的“逍遥”的概念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元素之一。逍遥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是一种自由的状态,但庄子所说的逍遥却是一种积极的自由而非消极的自由,是一种真实的自由而非虚假自欺的自由。积极的自由意味着其行为在朝着某个正向的目的前进,真实的自由则意味着这种自由满足了某种条件性(包括现实性的和非现实性)的要求。也可以说加上了这两个限定条件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运动方向,其存在和发展需要满足不同的条件,因此逍遥也便有着大小高低之分。庄子在《逍遥游》开篇便以鲲鹏和鸠雀作对比,鲲鹏扶摇而上九万里是一种逍遥,鸠雀腾跃于林木之间也是一种逍遥。

相对而言,鲲鹏的逍遥无疑是一种更高的逍遥。“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高级的逍遥相应需要更多的积累,其所需满足的条件更多,受到的限制更多,但其所蕴含的能量更大,抗干扰的能力也更强,就像一阵狂风吹过,林摧木折,鸠雀无处安身,但对于鲲鹏来说却可能毫发无损,甚至还会成为它的助力。

我们在对二十四品之实境一品的解读中曾提到不同事物其所包含的真实及这种真实所处的层次是不同的,就像鸠雀无法理解鲲鹏的行为,处于低层次真实者也无法理解和包含高层次真实的内容,如果其理解了,则说明其真实层次开始提升了,如果包含了则说明其已经达到或部分达到了更高层次的真实。真实的不同层次与逍遥的不同层次是相互对应的,鲲鹏显得更加逍遥本质上是因为其行为中包含了更高层次的真实,真实的层次越高则其所包含的真实内容便越丰富。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本文为《东西方美学参证》系列文章之九十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