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鲲鹏的逍遥似乎已经处于很高的层次,但这种逍遥距离“无待”却还相差甚远。无待有两层意思,一是没有对待,二是没有依赖。没有对待就是没有相对待的客体,不难发现在物质世界中只有宇宙是真正无待的。因为宇宙无所不包,如果有对待之物则其便不是真正的宇宙,没有了对待则也便没有了依赖。除了宇宙之外,任何有形之物都不可能完全摆脱物质性的约束,所以在物质世界中宇宙这种无待的逍遥是最高层次的逍遥,而宇宙又可以看作是道的物质形态。
如果我们仅从层次的高低来看待不同事物的逍遥便是只看到了他们的区别而忽视了他们的联系和共通之处,所以在高低标准之外还有另一个衡量逍遥的标准,那就是事物对于自性的满足和超越,对于自性的超越又要高于对于自性的满足。
鲲游于北冥是对自性的满足,这自然是一种逍遥,及其水击三千,化而为鸟则是对自性的超越从而是一种更高的逍遥。而鸠雀因其自性满足于抢榆控地是逍遥的,及其见鲲鹏如能不惊亦不笑则是对自性的超越,同样也是一种更高的逍遥。对自性的超越之所以高于对自性的满足是因为此时在事物中起主导作用的由自性(也即物性精神)变为了本真自性。
逍遥的这两个标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统一的,因为它们实际上都是以事物对于本真自性的接近程度为衡量标准的,在高低标准下,更高层次的真实包含了更为丰富的真实自然也便更为接近本真自性。而在自性标准下,对于自性的超越同样是在朝着本真自性前进。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本文为《东西方美学参证》系列文章之九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