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韵达又被推上了风尖浪口。
就在3月19日,国家邮政局发布了一则通报消息,称韵达快递部分加盟企业对协议客户安全管理存在重大漏洞,导致涉诈骗宣传品进入寄递渠道,造成受害人重大财产损失。
由于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对其加盟商管理缺位,负有未按规定实行安全保障统一管理责任,国家邮政局依法对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犹记得此前网上就曝光过很多此类乱象,不少网友都遇到过盲盒快递、空包快递等骗局,有人被骗十几万,有人被骗得血本无归。可怕的是,维权之路,难于登天。
而这背后,少不了部分黑心加盟商的推波助澜。显然,韵达被坑惨了。
不过,借此事件这种乱象也得以再次曝光在聚光灯面前,也给全行业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

“快递中奖”实为骗局!
可能很多人乍一看到“涉诈骗宣传品进入寄递渠道”,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事实上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遇到过了。
大家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自己没有网购,但却收到了莫名其妙的快递,姓名、电话、地址都正确,里面还夹带了一张中奖卡?
毫无疑问,这就是诈骗团伙的一种引流手段。

图源:焦点访谈
对此,不少网友都表示自己曾经收到过此类包裹,而且不止收到过韵达快递,也收到过其他几家主流快递品牌的包裹。

截图自微博
反诈意识强的网友们意识到不对劲后一般都会拒收或置之不理,但对于防范意识较弱的中老年人来说,看到快递寄来的宣传品,以为是正规渠道,很容易就会上当受骗。
近日,《焦点访谈》就曝光了一起“快递中奖”诈骗案件。湖南湘潭的何女士(化名)明明没有网购,却收到了一个快递,出于好奇,她扫了快递盒子里的一张带有二维码的刮刮卡。
扫码后,客服提示她可以领取一份免费的水果奖励,如果想要赚钱,还可以加另一个联系人,完成对方派发的任务就可以赚钱。
于是,在对方的提示下,何女士一步步地下载了所谓的“能赚钱”的手机APP,从里面接刷单任务,从几十块,到几千元、上万元,都是需要她先投钱,再得到更高的返利。
由于贪图小利,何女士最后落入对方精心打造的刷单诈骗圈套,不过几天就被骗了十多万元。
然而,类似这种以快递邮寄中奖卡片的诈骗方式,最近两年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发生,有人甚至被骗得倾家荡产。
那么,这也让人不禁好奇,这些“中奖快递”数量如此之多,是怎么寄出的?其中快递加盟商到底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黑心加盟商成“帮凶”!
在警方披露的一些类似案例中,一般诈骗团伙会通过境外聊天软件大量获取收件人个人信息。
随后在国内寻找便宜的快递公司,以每单1.25元到2.25元不等的价格大批量购买快递单号。

为了规避风险,诈骗团伙发件甚至也不会实名,直接打印虚假寄件人信息并发送包裹。为了避免被收件方追查找到,这些团伙甚至还会对打印在快递单上的寄件人和电话进行伪装。
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时候这些伪造的寄件电话号码连位数都不对,很明显是虚假的号码。
除了精心设计的诈骗流程,诈骗团伙所有的沟通交流都是通过境外的聊天软件,所有涉及到的费用、买快递单号、卡片印刷、雇人打包等都是使用现金交易。
当然,这一切,一些把单号卖给诈骗团伙的快递从业人员其实是心知肚明的,也明白自己的行为也代表着背后的快递公司。
他们心里都清楚,发件不实名、收寄不验视、直接打印虚假寄件人信息并发送包裹都是违反《邮政法》及《快递暂行条例》等相关规定,甚至是违法的。
但在竞争积累的快递行业,加盟商为了生存,提高业务量就是首要任务,毕竟赚的就是派件费和寄件费。
为了活下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行一些来路不明的包裹,默许或有意纵容违法寄递可以说已然是行业常态。
在一天就能发出成千乃至上万单包裹的利益驱使下,不少人都选择铤而走险,打包寄送涉嫌为诈骗“引流”的包裹。


韵达给行业敲响了一记警钟!
收到通报后,昨天(3月20日),韵达对此就进行了回应。
在韵达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关于因加盟网点违规收寄被调查的公告》中,韵达称其全资子公司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于3月19日收到立案调查的通报,韵达股份已成立专项工作专班进行内部调查。
针对加盟网点快递服务环节存在的管理问题,韵达股份已立即部署整改工作;后续将持续强化管理及加盟网点管控,优化快递查验流程,加大对加盟网点的培训力度,提升识别伪装物品的专业能力,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可以看到,韵达的整改态度非常积极。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韵达第一次“出事”了。
去年4月,《焦点访谈》曾报道了韵达义乌北苑营业网点“快递盲盒”涉嫌违法的乱象。大量的“快递盲盒”按斤或按件出售,几乎都是名字写错或者退货的快递。
国家邮政局当时也就此约谈了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
但其实,无论是盲盒快递还是中奖快递,如果是韵达能对加盟商能好好管理,基本上不难杜绝。
然而,难却也难在管理。什么是加盟模式?也就是说,除了每个城市的中转枢纽、干线网络是韵达自营外,我们在路上看到的快递网点、揽派小哥,几乎都是加盟商的。
这种模式对总部来说确实能节约很多运营成本,但弊病也非常明显,虽说每个加盟点都有规章制度,但很多网点根本不受总部的直接管理,甚至连快递公司自己都搞不清楚某些网点的运营状况。
一旦发生事情,总部和加盟商责任难以划分,也给监管部门增加了工作难度,消费者维权更是举步维艰。
更难以忽视的是,目前这种“空包快递”不仅只发生在韵达身上,其他快递也绝不敢拍胸脯说没有。
可以说,此次立案调查,既是国家监管部门对快递乱象的亮剑,也是对全行业的严厉拷问: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是否已将消费者权益与社会责任抛诸脑后?
若企业继续放任加盟商“野蛮生长”,任由灰色利益链侵蚀行业根基,最终损害的不仅是企业信誉,更是整个社会的信任体系。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韵达的整改承诺固然必要,但更需行业自上而下的系统性变革。
唯有企业、政府与公众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斩断诈骗链条,让快递行业回归“安全送达”的初心。
这场风波,是警钟,亦是契机。快递行业若能在阵痛中重塑规则,必将能迎来更健康的发展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