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声告停,大炮入库,但隐患和威胁却远未终结!

多少九峰山巅 2025-03-21 10:08:39

2025年3月20日,黄河全线开河,标志着今年凌汛期正式结束。

这场人与自然力量的较量,再次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但是,黄河凌汛的威胁却从未远去,也远未终结。

一、黄河凌汛之危:自然与人类的博弈

黄河凌汛的形成源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冬季严寒导致河流封冻,春季气温回升时,上游解冻的冰凌在下游尚未解冻的河段堆积,形成冰坝,导致水流不畅甚至堵塞河道,致使水位急剧上涨,漫坝溃堤形成灾害。

这种自然现象在黄河表现得尤为突出,因其流经区域温差大,河道曲折,极易形成冰塞。

历史上,黄河凌汛曾造成无数灾难。1883年的凌汛决口,淹没面积达9000平方公里,数十万人流离失所。1951年的凌汛更是造成黄河下游多处决口,直接经济损失难以估量。这些惨痛教训警示沿黄两岸人们,凌汛防治刻不容缓。

二、科技赋能:谱写现代治凌新篇章

随着科技发展,黄河凌汛防治进入新阶段。卫星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冰情,无人机巡查弥补人力不足和监控盲区,大数据分析精准预测凌汛趋势。这些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凌汛防治更加科学高效。

水利工程的完善为凌汛防治提供坚实保障。沿线大大小小的水库,特别是小浪底水库的调蓄功能,有效控制了下游流量;河道整治工程提高了行洪能力;分凌区工程的建设为冰凌有效提供了安全出路;自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使用大口径火炮解决黄河凌汛问题,到了90年代,开始启用轰5和轰6轰战机对重点河段的堆积冰坝进行空中打击,进一步提高了清理冰凌的效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防凌技术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例如使用无人机进行冰凌监测和爆破点的确定,确保了爆破作业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以及低成本,这些工程手段共同构建起立体化的凌汛防治体系。

三、未雨绸缪:凌汛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气候变化给凌汛防治带来新挑战。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冰情变化更加复杂,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创新防治技术,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我国凌汛防治水平。

黄河凌汛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时刻警惕,用智慧、技术和汗水守护母亲河,确保黄河安澜,确保沿河两岸民众安全,造福子孙后代。

0 阅读:4

多少九峰山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