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风暴,曼施坦因最后的努力也未能解救第六集团军

悠然历史 2020-10-26 18:27:53

1942年11月19日,完成集结的苏军终于在斯大林格勒两翼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天王星行动,为了这场意料之中的反击,苏联第62和第64集团军已经在斯大林格勒城中和德军鏖战了数月之久,如今总算迎来了转机。

11月19日早晨,在3000多门火炮的掩护下,苏军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对罗马尼亚军队的阵地发起了冲锋。

此时苏德战场,由于德军将战线进一步推进到高加索—斯大林格勒一线,使得战线比1941年时更加漫长,但是德军却没能相应的增加在东线的总兵力,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德国第六集团军不得不把自己的侧翼交给实力较弱的罗马尼亚军队防御,但是由于罗马尼亚军队缺乏重武器和反坦克武器,同时军官、士兵素质也不如德国军队,使得防线很快就被苏军突破,苏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向第六集团军的后方猛攻。

1942年11月23日,苏联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德国第六集团军后方的卡拉奇会师,从而完成了对第六集团军的包围,苏联红军将包括德国第6集团军在内的30余万轴心国军团团团包围在以斯大林格勒城区为中心的狭小区域里,第六集团军岌岌可危。

从1871年以来,德国就没有一整个集团军被敌人包围的先例,更别说第六集团军群的一旦被歼灭很有可能导致整个B集团军群的防线上出现一个巨大的空洞,使整个南线德军的防线都趋于崩溃,于是希特勒下令成立顿河集团军群,任命刚在克里米亚战役中取得胜利的曼施坦因元帅担任指挥官,专门负责为第六集团军群解围。

其实,组建顿河集团军群的建议在几个月之前就有人向希特勒提出,以协调顿河流域众多德军部队的行动,只不过希特勒一直没有这样做,如今第六集团军危在旦夕,希特勒不得不采取这个建议。

1942年11月21日,德军第11集团军司令部接到陆军总司令部的命令,命令指出,为使在斯大林格勒西、南两个方向上进行艰苦防御作战的各支部队更紧密的协同,第11集团军军部将改变为顿河集团军群司令部,将第4装甲集团军、第6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都划归到顿河集团军群的指挥下,受曼施坦因元帅的统一指挥。

在一开始,曼施坦因在听完希特勒的消息之后还是挺乐观的,因为希特勒向他承诺将给他四个满编装甲师和一个重装甲营的支援,曼施坦因认为只要解围部队可以及时到达,他就可以把这场战斗化为另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

然而等到曼施坦因飞到前线,了解到斯大林格勒阵线上德军的实际情况之后,他却大吃一惊,因为在这个时候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只有2个步兵师和2个摩托化步兵师,而在顿河集团军群组建之时,第16摩托化步兵师正在埃利斯塔面对着优势苏军的冲击无法调动,而第29摩托化步兵师和第297和371步兵师早就跟着第六集团军一起在斯大林格勒被苏军包围了。

第57装甲军虽然还有两个装甲师和一个新组建的空军野战师可以调动,但是要等到12月份才能赶到前线。

而罗马尼亚第3和第4集团军所辖的22个师中,有9个已经被苏军击溃,另外9个已经丧失战斗力,只有4个师尚可一战。

更加要紧的是,此时苏军正全线对德军施压,德军早就用光了自己所有的预备队,根本调不出多余的兵力来支援曼施坦因。

而且,虽然在名义上第六集团军归曼施坦因指挥,但希特勒经常绕过曼施坦因对第六集团军发布命令,使得负责解围的部队与第六集团军很难协调一致的行动。

但事已至此,曼施坦因必须想办法维持住南方德军的阵线,同时想尽办法为第六集团军解围,否则整个南线的德军都有崩溃的危险。于是曼施坦因亲自制定了一个计划,这个计划在11月28日正式敲定,解围将于12月3日进行,但由于德军各部都要面临着苏军的巨大压力,所以曼施坦因花了数周的时间才集结好他的部队,最终拖到12月12日曼施坦因才发动了“冬季风暴”行动。

1942年12月12日,德军第57装甲军下属的第6和第23装甲师率先向苏军第51集团军的防线发起了进攻,德军装甲兵再一次运用了他们早已成熟的钳形攻势,发动凌厉的闪电攻势。

由于德军在前线部署了8个师,而苏军在德军突破的地段上只部署了4个师,所以霍特很轻松的就突破了苏军的防御,当日德军第6装甲师即突破苏军防线,向阿克塞河进发,为了保持高速的推进,第6装甲师在12日夜间继续向前进攻,以期在苏军第51集团军之前赶到阿克塞河并建立登陆场。

但是第23装甲师的推进速度却远远没有第六集团军这么快,按照德尔少将的说法,第23装甲师才冬季风暴行动开始的时候只有30辆坦克可以用,因而第23装甲师没能跟上第 6装甲师的进攻速度,两个装甲师陷入各自为战的局面,这也导致第6装甲师的左翼暴露,该师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进行侧翼的掩护。总的来说德军在进攻前两天的进攻是非常成功的,第57装甲军迅速突破了苏军第51集团军的防御,取得了战役自由,实现了高速的推进,成功了渡过了第一道障碍—阿克塞河。

为了阻止德军的解围行动,苏军紧急调动预备队增援前线,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迅速将位于第51集团军后方的机械化第4军和机械化第13军调往前线阻止德军的推进,前者负责进攻德军第6装甲师,而后者负责德军第23装甲师,另外作为方面军预备队的第87步兵师也转隶给第51集团军,担任战役预备队。

随后德军和苏军在阿克塞和梅什科瓦河之间的地域展开了惨烈的坦克大战,经过6天的激战,德军最终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将战线推进到梅什科瓦河一线,包括苏军第4、13机械化军在内的苏军第51集团军遭受了重创,距离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已经不到40公里,但这时负责进攻的德军部队已经是强弩之末,无力向前再向前推进40公里,  在关键时刻,曼施坦因紧急向保卢斯发电报,表示由自己来承担一切责任,要求保卢斯立刻突围,霍特的部队将接应他们。但是保卢斯却拒绝了曼施坦因的建议,一方面是因为保卢斯想遵守希特勒的命令,另一方面是当时第六集团军当时已经损失惨重、物资匮乏,突围的力量很弱小,并且保卢斯也没有突围的决心。

就在保卢斯拒绝曼施坦因提议的同时,苏军的增援部队却源源不断地赶到前线,包括了总兵力超过10万人的苏军近卫第2集团军,以及坦克第7军、机械化第6军和骑兵第3军,苏军的兵力和坦克数量都三倍于德军。。

1942年12月27日,苏联红军预备队到位,对德军发动强力反击,在苏军的压力下,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被迫后退150~200公里,曼施坦因不得不退回出发阵地。

德军解围计划失败了。

曼施坦因解救第6集团军的行动最终失败了,然而我们却不能指责曼施坦因对此有多大的责任,毕竟在当时苏德双方前线兵力的绝对差距下,换做任何一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都不一定能比曼施坦因做的更好。

当然了,也有网友说,就算第六集团军突围了也难免不了被苏军追上来干掉,同时由于没人在斯大林格勒拖住苏军的重兵集团,负责进攻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将遭受灭顶之灾!

而我却不这么认为。

首先在第六集团军精疲力尽的同时,负责包围第六集团军的苏军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不久之前的巷战阶段遭受重大损失的,比如说苏联第64集团军就在9~10月份的巷战中损失惨重,伤亡数倍于德军,此时的苏军并没有一口气吃掉整个第六集团军的实力。如果这时保卢斯可以下定决心,按照曼施坦因的建议实施突围行动,第六集团军虽然会损失大量的武器装备,但是却能保住一半左右的兵员。

在有阻击部队留在斯大林格勒阻挡苏军追击的情况下,苏军对第六集团军的追击行动将不可避免的延后,而A集团军群如果说是在曼施坦因发动冬季风暴行动的时候就立刻后退,由于第六集团军群和第四装甲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牵制了大量苏军,A集团军群的撤退速度将远远快于第六集团军,同时由于德军战线的缩短,曼施坦因将得到更多的兵力来巩固防线,即便被苏军击退,曼施坦因也可以像他在哈尔科夫反击战中所做的一样,一边撤退一边集结力量,发动反击,最终稳定整条战线。

但历史从来没有如果。

喜欢这篇问题,可以点一下关注,我们一起讨论一下二战历史!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2 阅读:761
评论列表
  • 2020-10-30 07:38

    希特勒喜欢干预指挥,如果不干预德国会败的晚点,那样苏军伤亡会更大

  • 2020-11-06 20:35

    巴巴罗萨计划最大的败笔就是临阵换将和兵力分散,如果不临阵换将,集中100个装甲师抓住一个点狠揍,那就胜负难料了[眯眼睛笑]

    适可而止 回复: 梨花雨微凉
    装甲师目测不会超过20个。
    梨花雨微凉 回复:
    我历史学的少,我只知道好像集中了四百万兵力来执行巴巴罗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