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还有另一层意思

老张阳明心学 2024-06-27 15:52:43
修觉当下境,体悟事上圆。大家好,我是张三君。 王阳明心学说“知行合一”。 这句话还有另一层意思。 在《传习录》里,王阳明和弟子讨论知行合一,拿子女孝顺父母的事举例。 子女应该孝顺父母,这是一个认知。 为什么,有人没有做到孝顺父母呢? 王阳明说,知道子女孝顺父母,这不是真知。所以,不能行。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然而,为什么不是真知。再往下,王阳明还没有详细的说。 之所以说不是真知,是因为,心的内在作用。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这个认知,还不是“我”。对于心来说,这个知,还没有和我一体。 就好像,柜子里有一块布料,貌似是你的藏存。但是,这块布,还没做成一件衣服,穿在你身上。更准确的说,这件衣服,还没变成你的手脚,成为你的身体。 一个人知道“子女应该孝顺父母”,这是一个道理,但就是做不到。因为,对这个人来说,这句话,还只是一句话,不是像手脚一样,是这个人本身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法”不等于“我”。 或者说,这个知,没有和“我”连成一体。是无根之知。 一旦,这个说法等于“我”,那么“我”必然会按这个说法行。 一个说法,在没有变成“我”之前,它不是真知。真知是有根之知。 所以,在现实里,知道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生活。正是,那些道理,还没有成为“我”。 就好比,一个人知道跑步能减肥,但是,一天都没去跑步过。当他每天跑步,把跑步变成习惯,这个知就变成了“我”。 在现实中,和子女孝顺父母不同的,必然有相反的认知存在。就相当于从一个路口,分岔出去,一个人,没走“子女孝顺父母”的路,而是,走了“子女不孝顺父母”的路。在心里,这个认知可能藏的更隐晦,比如自私,不愿承担责任,唯利是图。 这才是这个人真正的知,也就是这才是这个人的真我。 心中一切相,一切唯心造。一个人孝顺父母,这是人的本能,这是人的心决定的。人有私利私欲,也是人的本能。在现实中,在一件事上,它是心的整体作用的结果。如何考量这件事的善恶,人心也有这个良知良能。 心是活的,一个人可以从孝顺父母变成不孝顺父母,也可以从不孝顺父母变成孝顺父母。 都是心的作用。 对于这个人来说,“我”即是心,“我”即是知。“我”即是我的知行。 知行合一,是心的一个普遍规律。一个人没有孝顺父母,他知的,他行的,必然是“不孝顺父母”的知。 这样的心,在他生活里其他事上,必然藏不住。 所以,对于孝顺父母和不孝顺父母的两个人,他都是知行合一的。
0 阅读:21

老张阳明心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