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在《Who Cares Wins》报告中首次提出ESG(环境、社会与治理)概念20周年,也是中国ESG发展的“政策大年”,从国家部委、先行城市到证券交易所,多项关于ESG的重磅政策文件相继出台。
另一方面,企业面临的商业环境日趋复杂,全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VUCA时代)逐渐增强。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作为国内最早(2003年)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进行调研评价的媒体智库,在20年调研经验和数据积累的基础上,2022年南方周末上线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大数据平台——善择云平台”数据库(下称“善择平台”)。“善择平台”主要的两大功能模块,分别涉及企业CSR/ESG正、负面信息的监控、收集、存储和分析,以求更全面的理解和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在负面模块中,南方周末开发了上市公司ESG风险预警平台,追踪A股、美股、港股六千余家中国上市企业,梳理出九十余项ESG风险点,采集来自政府部门、交易所、媒体报道的信息,构建分析模型,形成上市公司ESG风险指数。(注:因技术局限、第三方数据公开及时性、不可抗力等因素,数据可能存在偏差、遗漏或更新不及时的情况,“善择平台”承诺在能力范围内确保数据质量。)
2024年1月8日,“善择平台”正式上线上市公司ESG风险周报产品,全年共发布ESG风险周报54期,收录了2754家企业发生的16718起风险事件,为上市公司重新审视自身ESG管理水平提供了镜鉴。
三道防线,能否“防住”ESG风险?作为一种典型的非财务风险,与ESG相关的风险并无明确的定义,既包括因气候变化、技术进步、地缘政治等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也包括因不同运营地文化、政策、法规、习俗、社会结构不同等引起的风险,还包括企业因忽视ESG或采取不恰当方式履行ESG责任而带来的风险。
可以说,ESG风险是多形态、多方面、多层次的。与传统风险相比,ESG风险具有明显的特征,如复杂性、动态性、不可预测性、难以量化等。
对企业而言,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的今天,企业需要重新思考:以“三道防线”为核心的传统风险管理体系和工具,能否有效预防ESG风险?
企业传统的风险管理流程通常由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环节组成。
在风险识别环节,传统风险管理者可以通过环境扫描、趋势分析、SWOT分析、问卷调研、相关方参与、专家建议等方式或工具来识别潜在风险。但ESG扩展了企业经营活动所涉及的风险范围,ESG风险识别的信息难以获取。
在风险评估环节,因企业资源有限,传统风险管理者通常会评估风险对公司经营和业务发展的影响程度,进而确定优先级。然而,ESG风险很难量化。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任何小的事件都会以光速传播,小事件也可以发展成大危机。
在风险应对环节,传统的“三道防线”风险管理体系有助于防范因公司内部程序问题引发的风险,而ESG风险包括环境、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传统的风险管理框架可能无法帮助公司有效应对ESG风险。
ESG风险的特征和复杂性,意味着企业可能无法有效管理和应对所有的ESG相关风险。
回到现实,解决自身可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对未来潜在ESG风险保持敏锐,成为企业务实的选择。
技术加持,做ESG风险跟踪的“金翅莺”在北美地区,有一种鸟叫金翅莺,体型大约是山雀的大小,体重只有9克左右。但这种鸟有两个特点,一是特别能吃苦耐劳;二是其耳朵可以提前探测到几天后和数百公里外的大型风暴带来的低频声波。
现阶段,对企业ESG风险的跟踪与监控,也需要一种轻量化、高频次的数字化工具。
基于这种理念,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研发了上市公司ESG风险跟踪产品,聚焦企业因管理不善或因忽视ESG而产生的风险事件。通过跟踪、监控、分析这些事件,从侧面反映出企业在风险管理、ESG管理方面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或管理漏洞。
在方法论上,“善择平台”将ESG事件分为ESG风险事件和ESG争议事件;按来源将其分为监管类事件、新闻类事件、投诉类事件;同时,将ESG事件造成的损失分为监管处罚、经营影响、利益相关方伤害、品牌声誉影响四个维度,并分别设计损失系数。通过将ESG事件乘以损失系数,计算出风险指数。
在技术上,“善择平台”运用NLP、机器学习、爬虫、AI智能人工评分等技术手段,整合和分析多方面的数据源,针对超过6000家中国上市公司实施多达95个重点ESG风险点的监控,并可自动生成行业ESG风险趋势及ESG风险周报、上市公司ESG风险指数及ESG风险周报等产品(更多介绍,可参考《善择ESG风险追踪上线,2024年首周253家公司暴露ESG风险》)。

(刘宇宇/图)
跳出隧道,发现ESG管理盲区2024年全年,善择-上市公司ESG风险跟踪平台共收录16718起风险事件,平均每月收录ESG风险事件近1400起。这些事件不但为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提供了一个差异化的标尺,而且暴露或折射了企业ESG管理的盲区、漏洞和缺口,为企业管理者开展ESG工作提出了反思。
思考1:环境与社会,什么议题需要提高关注度?
在ESG领域,“隧道效应”是指人们将ESG简单地等同于减碳,尽管减碳只是ESG众多议题中的一个。由于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性议题,同时易于量化,很多企业将减碳作为ESG的核心工作,忽视了其他议题的重要性。“善择平台”收录的16718起风险事件中,社会议题相关事件占49.0%,治理议题相关事件占41.8%,环境议题相关事件占9.2%;其中,与安全(包括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医药安全、交通安全、工程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职业安全等)相关的事件有6229起,占37.3%,暴露了企业在社会议题管理上的漏洞。
思考2:集团与基层,ESG管理如何下沉到业务?
随着ESG在中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ESG治理,在董事会建立ESG委员会,明确ESG议事规则,发布ESG报告。根据南方周末2023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研,62%的上榜企业建立了社会责任委员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ESG委员会。然而,很多企业并未将ESG理念落地。“善择平台”收录的ESG事件中,因分子公司、参股公司、加盟店等引发的事件占比超过50%,这从侧面反映了这些企业的ESG管理体系在基层单位出现了“失效”现象。
这种“管理失效”现象在经营地域较广、分子公司较多、员工人数较多的行业尤为明显,如建筑业、金融业等,这些行业中的优秀企业虽然在集团层面较为重视ESG,但由于管理和业务的复杂性,这些企业并未将ESG理念落到基层,也未建立ESG监测和纠偏机制,导致其下属公司依然出现了多起违规违法事件。
思考3:长期的大风险VS眼前的小事件,哪类可以忽视?
ESG风险考验的是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韧性。ESG风险事件频繁发生,不但会影响企业的品牌、声誉和经营,还会引起利益相关方对ESG正当性、合理性的质疑,影响利益相关方的认知,消磨利益相关方的信任,不利于ESG事业在中国的发展。从单个公司发生的ESG风险事件数量看,2024年,“善择平台”共收录拼多多相关事件331起,其中61.6%的事件与消费者投诉相关,36%的事件因平台监管、审核不严引起;大众交通共收录274起事件,其中98.5%的事件与交通安全议题有关;永辉超市共收录238起事件,其中44.1%的事件与食品安全议题有关。
在商业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逐渐增强的今天,企业不但要管理好长期潜在的ESG风险,也要管理好短期的、突发的风险;不但要管理好重大的ESG风险,也要杜绝小的ESG事件,筑牢可持续发展基础。

(刘宇宇/图)
南方周末CSR研究中心
责编 谭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