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之中,东汉末年时期的政治形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刘秀开创“光武中兴”之后,朝廷最终走入了皇帝更换频繁的混乱时期,再加上地方天灾和宦官干政,导致社会陷入空前不稳定的状态,地方上起义四起,各路诸侯打着平定叛乱的旗号攻城略地。
先有十常侍乱政,后有董卓霸京师,最后又演变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汉走入空前风雨飘摇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最凄惨的无疑是皇帝,自己就像一块烫手的山芋,表面上有很大的作用,人人想要又人人忌讳,被全程玩弄于鼓掌之间。
纵观汉朝的几位皇帝,有的被架空,有的被毒杀。
到了汉献帝刘协这里,先是在曹操的掌控之下成为傀儡,又在曹丕的逼迫之下禅让皇位,不过从最终的结局来看,汉献帝的退位生活也算十分不错,治病救人,纵情山水,劈柴喂马,过得十分惬意。
凄惨的汉献帝![](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c934076493016cf459287e8ffac15f0.jpg)
当时东汉的朝政已经十分不容乐观,朝政大权早就不归皇帝掌握,汉桓帝,汉灵帝虽然有一定的话语权,但是根本起不到实际作用,在面对地方天灾引发的农民起义时,汉灵帝变得手足无措,在这一时期出生的汉献帝,从一开始就没有属于自己的自由。
汉献帝刘协在很小的时候就跟随在董太后身边,按照汉灵帝的意思,在思想上更加偏向刘协,但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规矩,最终将皇位传给了刘辩,当时的混乱环境之下,即便是微不足道的想法,也有可能成为起兵叛乱的借口。
根据史书记载,刘协的确有皇帝的气质,面对朝廷之中的变故,他也能够做到稳如泰山,相比于惊慌失措的刘辩,包括董卓在内的群臣都认为刘协更加具备当皇帝的能力和资格,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废旧立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d1c37ec47d0f051b7fe57afd6eace37.jpg)
这件事大约发生在189年,当时的董卓在京师之中大动干戈,废除了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新皇帝,当时的他十分年幼,但从这一刻,也开始了他长达30多年的傀儡皇帝生涯,先有董卓控制,后有曹操的控制。
对于这样不由自主的生活模式,刘协也曾进行过反抗,在建安5年的时候,刘协曾主动拉拢朝中臣子,你就像刘备这样的落魄皇族势力,企图以此来制衡朝中大权独揽的曹操,但年轻气盛的刘协又怎么能是曹操的对手?
为了稳住汉献帝,曹操采用了政治联姻的手段,将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刘协,一方面能够稳定皇帝的情绪,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自己更好的掌握汉家江山,其实对于曹操而言,最后身为魏王的自己已经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为了不留下千古之骂名,曹操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协助汉室征讨逆贼的名臣,他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但也明白就此称帝乃是僭越,所以决定效仿周文王,话虽如此,但所有人都明白,所谓的“周文王”,言下之意是将皇位留给自己的儿子。
被迫禅让皇位的汉献帝![](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f8efa8f27fc6ea50ecfc377f071de22.jpg)
曹操的种种做法已经堪称阳谋,但没有实权的汉献帝只能凭空发怒,完全束手无策,毕竟现在的朝廷已经被曹操完全掌控,身为魏王的他,皇位乃是唾手可得,但曹操依然在求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建功立业,让子孙的皇位坐得理所应当。
换言之,谁成为了魏王的继承人,这就是将来的天下之主,所以曹操的儿子们对于世子的位置还展开了一番激烈争夺,最终以曹丕的获胜而告终,伴随着曹操的病故,曹丕顺利继承了爵位,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篡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af327b6b41ca578a56425aa643b1207.jpg)
为了让自己名正言顺的当皇帝,曹丕并没有亲自动手,而是让群臣施加压力,身为大汉朝臣的华钦等人开始对魏王歌功颂德,多方面是曹操父子稳定了大汉江山,功德无量,如今汉朝已经传世四百余年,是时候江山易主,另立新君了。
在司马懿的建议之下,曹丕将形式主义做到十分完整,面对汉献帝刘协在群臣逼迫之下下达的禅位诏书,曹丕虽然很想要,但依然百般推辞,称自己无德无能,营造了充分的舆论氛围,在配合群臣的掩护与推崇,最终还是坐上了皇帝的位置。
就这样,汉献帝刘协成为了大汉朝堂的最后一位皇帝,虽然是一位亡国之君,但他在历史上并没有受到过多谴责,毕竟在出生的时候,朝廷已经走入下行阶段,而且从一开始就充满了迫不得已,一出生就沦为傀儡,是大环境决定的,刘协自身也无法改变。
甚至从某种层面来说,汉献帝刘协的存在,也从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汉朝的寿命,纵观中国历史上所有和他有类似经历的皇帝,刘协最后的命运无疑是幸运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71eb7a5aec743fe8795e4281ba1d1d1.jpg)
按正常社会的发展规律,天无二日,国无二王,立一个皇帝就应该废掉一个皇帝,而为了避免他在被废除之后依然摇旗呐喊,死灰复燃,一般被废掉的皇帝都会被杀死,大都是暗中动手,对此小说《三国演义》之中的展现就是“汉献帝遇害”。
但真实的历史情况不同,也正是因为曹丕当年在篡位的时候做足了面子工程,所以要演戏就应该演到底,否则难绝天下之人悠悠之口,在他抢夺皇位之后,比谁都想处死汉献帝,但为了保证舆论的有利性,曹丕根本不可能这样做。
不仅不能杀死汉献帝刘协,还要对其妥善安置,所以在刘协禅位之后,曹丕把他封为山阳公,虽然没有诏令不得进京面圣,但在地位上却高于所有其他的诸侯王,甚至在接圣旨的时候还有免跪特权,刘协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国破之后依然存活的皇帝。
相比于其他的亡国之君,汉献帝刘协在历史上的评价非常高,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不由自主性,而另一方面原因则是他流放之后的作为十分优秀,相比于其他皇帝的软禁,刘协在上位之后过起了山水之间的田园生活,而且还治病救人,留下了好名声。
令人羡慕的隐居生活![](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ab32e32bc115721a904b17105e89fa4.jpg)
汉献帝刘协虽然失去了江山,好在也保全了性命,而且还有人陪伴,真正是一亩良田三分地,乐于山水之间也。
从严格意义上讲,刘协并没有完全脱离朝堂生活,毕竟山阳公也算是一方诸侯,并且地位较高,依然需要管理一方黎民百姓。
相比于从前的傀儡皇帝,这时候的刘协更加拥有自主权,他的为人宽厚,其实早在当年身为傀儡的时候就有所表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0cb0fb563094781ad9a5313f4045344.jpg)
公元194年,天降旱灾,关中居民涌入长安,当时的刘协虽然没有太大的权力,却依然开仓放粮,赈灾。
为了保证灾民每天的粮食供给量,身为皇帝的刘协甚至亲自下场,检查粮食的发放情况,还因此牵扯出了好几桩贪污大案,他下令严惩这些贪官,真正为百姓谋福利,要知道当时的汉献帝刘协,只不过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但已经十分明事理,而且颇有仁德之心。
在被曹丕篡位之后,刘协就更加有时间有能力去关爱民众,身为山阳公的他,对权力已经完全没有了渴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5d76ee9f51217e94ddf45b07b5612f1.jpg)
根据史书之中的记载,自从到了山阳之后,刘协便不再过问政事,但也没有无所事事,平常总是游走在山水之间,和自己的妻子相伴。
不仅如此,刘协还利用自己所学到的医术,在村落之间治病救人,更重要的是,他十分清楚当地人民贫困,所以看病也不怎么收取钱财,留下了十分优秀的口碑,从前人留下的相关信息来看,汉献帝刘协虽然是一位被架空的皇帝,但也是一位中医好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6b51f2e40a58ad8d43586acc411c475.jpg)
在他皇帝生涯的32年之中,总共三次迁都,期间经历过许多地方,陕西长安和河南许昌是两个重要节点,作为中华文化的发祥地,这两处都拥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机会,刘协才能够学习到中医。
而传授给他这些技术的,很有可能就是宫中御医,毕竟放眼整个天下,皇宫之中的医生才是最为顶尖的存在,刘协在39岁之前一直生活在皇宫之中,物质生活条件依然十分优越,而作为皇室成员必定精通养生之道,所以经常会和御医来往。
根据民俗传说,刘协甚至还跟随华佗和张仲景系统学习过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等相关知识,这才造就了他高超的医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a958f22a8041e9e119dc94e4409de5d.jpg)
从这一层面来看,刘协失去江山之后的生活更加惬意。
不仅可以和妻子游山玩水,躬耕田园之间,生活上也能够自食其力,怡然自得,即使是一份野菜,一堆柴火,也要超过失去自由的宫斗生活。
这就是汉献帝刘协,放在治世,他或许能够成为守成之君,远离庙堂之高以后,也能够在山水田园之间散发自己的光和热。
参考文献
[1]韩田鹿.汉献帝:世袭的宿命[J].河北教育(教学版),2024,62(01):64.
[2]李义,马鑫,齐田田,等.试述汉献帝刘协对中医药学的贡献[J].中国民间疗法,2023,31(16):32-35.DOI:10.19621/j.cnki.11-3555/r.2023.1610.
[3]赵梦琪,赵志强,韩长松.“山阳公”及禅陵——汉献帝最终的归属[J].看历史,2024,(05):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