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红楼梦》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特色鲜明,全书以贾府为基本点,阐述了封建社会时期大家族由盛转衰的现状,折射出了封建社会的变化规律,其中还夹杂着贾宝玉和林黛玉复杂的爱情故事。
另外这本书也被称之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只因为其中涉及了生活的各个层面,从星象占卜到医学药理知识,从为人处世到社会关系,凡所应有,无奇不有,其中的每一个角色都非常具有代表性,比如和王熙凤同为贾府大管家的秦可卿。
她是贾府之中一个十分特殊的存在,人生同样充满了悲剧,无论是迫不得已的伦理关系,还是染病的英年早逝,都让秦可卿成为了天香楼中香消玉殒的存在,听闻她去世的消息后,贾宝玉为何吐血?他才是天香楼的始作俑者。
《红楼梦》之中的秦可卿相比于其他角色,秦可卿就像是《红楼梦》之中的一个谜,总是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就像是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仙子,从身份上来讲,秦可卿是贾府金陵12钗之一,纵观全书,能够在12钗中拥有名号的足以称之为主角。
但秦可卿作为其中的主角,出场次数却还不如一些配角多,从作者曹雪芹的行文落笔来看,不是全书之中重点描写秦可卿的地方大约只有几处,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或许就是秦可卿的轰轰烈烈的葬礼了。
尽管如此,秦可卿依然是公认《红楼梦》之中十分重要的角色,毕竟这是一本扑朔迷离的奇书,作者曹雪芹对他的塑造也不仅仅是停留在“凡人”的层面。
从内容来看,对秦可卿生前的描写并不多,尽管有所着笔,但也不是什么正面的形象。
具体归纳起来,除了和王熙凤齐头并进的大管家身份之外,或许就只剩下违背伦理道德的事实以及命丧天香楼的故事了,所以对于秦可卿这一形象,更加侧重的应该是她的死亡,从原著之中的展现来看,秦可卿乃是患病死亡。
因为在《红楼梦》之中,作者花费了很多笔墨细致描写秦可卿的病情,不仅是疾病的具体身体表现以及自身的痛苦状况,甚至还包括患病期间的日常生活,就连太医前来问诊时疾病的趋势和外化表现都有所提及。
如果单看对秦可卿病态的描写,甚至可能误将它理解为一本医书,因为对这一部分的描写非常详细,就连病因和疾病本源也进行了探讨,甚至还借他人之口想将秦可卿的疾病表达得更加清楚,不难看出是为了体现秦可卿得病的逐渐加重。
秦可卿这一病持续了很长时间,根据婆婆的阐述,这一年中秋贾府大肆欢庆,诸位女子玩得都很开心,秦可卿当时的身体还非常健康,一直跟随老太太玩闹到半夜,后来回家之后的表现也十分正常,但就在过了五六天之后,身体逐渐呈现出疲惫的状态。
在接下来的几天之中,秦可卿越发懒惰,甚至懒得吃东西,但在一开始的时候,贾府之中对这种病情似乎没有察觉,后来随着情况越发严重,秦可卿患病的消息才不胫而走,并很快被人知晓,到了十二月初一,王熙凤前去探病的时候,秦可卿已经骨瘦如柴。
尤氏就目前的情况曾征求王熙凤的意见,后者也表示这已经没有办法了,由此可见现在的秦可卿已经病入膏肓,从王熙凤的言语之中不难看出,当下的情况已经可以为秦可卿准备后事了,为了证明王熙凤观察的正确性,就连太医也表示秦可卿熬不过开春。
关于秦可卿死亡的另一说法鉴于秦可卿的一层不同寻常的伦理关系,所以对于其死亡也产生了另一种说法,那就是淫丧天香楼,这种说法并非是无中生有。
因为作者在描写的时候,曾有托梦的桥段,其中能够明确说明秦可卿并不是病死的,而是在天香楼之中上吊自尽。
主要是因为她和公公贾珍之间不同寻常的苟且关系被发现,而这种违背人伦关系的败露,很有可能是秦可卿下定决心自杀的重要原因,书中对二人的关系进行了很多次暗示,例如秦可卿在处理午休问题的时候,丝毫不把丈夫贾蓉放在眼里。
原本这件事情可以隐藏得很好,二人也曾多次在天香楼之中偷香窃玉,但纸始终是包不住火的,最终因为一柄发簪,导致这段苟且的事实被他人知晓,秦可卿或许因为无地自容而被迫选择上吊自杀。
秦可卿和贾宝玉的关系这一段违背人伦的关系,其实早在秦可卿去世的时候就表现得淋漓尽致,秦可卿的葬礼作为贾府之中的大场面,竟然不是贾蓉前来操持,而是由公公贾珍忙前忙后,丈夫的漠不关心以及公公的过分热情似乎都在阐述着这一段不为人知的感情。
而在获悉秦可卿的死讯之后,贾府众人都十分为之伤心,其中表现最为独特的就是贾宝玉,他竟然当堂吐血,其实从血缘上分析,贾宝玉和秦可卿之间也有一定联系,但二人似乎还没有亲近到这一程度,就连贾宝玉自己或许也不知道,他就是天香楼的始作俑者。
偌大的贾府之中,有很多人之间的关系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贾宝玉就是其中的典型。
作为贾府之中的宝贝疙瘩,他和府中许多女子都有一定的暧昧关系,秦可卿自然也不例外,其实早在文章一开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时候,曹雪芹就已经说明了贾宝玉和秦可卿之间的关系,当时贾宝玉在警幻仙子的引导之下,看到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其中有一篇正是关于秦可卿。
在她的判词上,画着高楼大厦,景色十分明媚,但唯一煞风景的是,上面有一位美女悬梁自尽,这就是秦可卿人生的真实写照,也从侧面证明了秦可卿死亡的真相。
但当时的贾宝玉全然不懂,即使有警幻仙子的引导,对这一切即将发生的悲剧也没有领悟。
警幻仙子乃是受贾府中两位老人所托,所以尝试对贾宝玉进行引导,这一段梦境正巧发生在秦可卿的闺房之中,当时只是贾宝玉觉得困倦,随后就到这里休息。
而在这段不可思议的梦境之中,警花仙子也带贾宝玉尝试到了男女之情,而尝试的对象就是警幻仙子的妹妹,在太虚幻境之中,此人被称之为可卿,并且在长相上和现实之中的秦可卿完全一致,这样的设定就有些引人深思。
更加离谱的是,贾宝玉对于这一段与众不同的尝试并未拒绝,书中虽然没有明确说明这个和秦可卿重名长相又完全一致的仙子妹妹,究竟和现实中的秦可卿有什么联系,但作为读者并不难看出,贾宝玉或许和她有着前世今生的联系。
就像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前世关联一样,在冥冥之中,贾宝玉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和秦可卿产生了某种不知名的联系,所以当秦可卿去世的时候,贾宝玉才会受到影响,从而吐血。
更加深层次的隐喻秦可卿去世的时候,贾珍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伤心,或许是因为知道些什么,他在极度伤心之余开始口不择言,一边哭一边说道“谁不知我这个儿媳妇比儿子还要强10倍,如今撒手人寰,可见这长房灭绝无人了”。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长房灭绝这种说法,按照书中环境设定下人的性格,在贾府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之中,有人去世已经是很不好的消息,家族延续也是重中之重,灭绝的字眼是坚决不允许出现的,贾珍作为族中长者不可能不知道。
但他依然在伤心之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最真实想法,这里所说的长房其实就是宁国府,由此可以推断,秦可卿的死或许会导致将来宁国府的灭亡,也就是暗示了后来的抄家。
在强调重要性的同时,也能看出此人身份地位的特殊性,毕竟秦可卿的生与死,关系着贾府的兴盛和衰亡,而在贾宝玉和秦可卿之间也拥有着某种特殊关系,从严格意义上讲,贾宝玉对秦可卿的死因堪称心知肚明。
而且从贾府当前的情况来看,贾宝玉是将来最有可能继承贾府之人。
所以综合来说,秦可卿的死,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贾宝玉,无论是两者原来固有的关系,还是将来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对贾宝玉的日后发展十分不利,所以吐血也是某种不好的预兆和象征。
后续的事情发展果真如此,贾府很快走上了衰亡的道路,伴随着贾元春的死亡,原本的地位不复存在,在多方面敌人的压力之下,贾府这座大厦最终被判处了抄家的罪名,落得个树倒猢狲散的结局。
参考文献
[1]杨静宜,.体面与尽情之间——论“秦可卿之死”的艺术构思[J].文教资料,2023,(18):4.
[2]郑德智,.论秦可卿的“兼美”特征及其毁灭的象征意义[J].长江小说鉴赏,2023,(21):4.
[3]罗立群,.短暂如梦 深邃如斯——论秦可卿形象[J].红楼梦学刊,202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