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为了拉拢张作霖,让他担任奉天督军兼省长,主政一方。
掌握奉天,老张很是开心,但没多久,他就开始苦恼起来。
为啥?还不是缺钱闹的!

张作霖
01当时张作霖有着陆军第二十七师、第二十八师以及即将扩充的第二十九师,差不多四万人的兵马,按照一个上等兵三块半的军饷来算,仅仅一个月,就得花掉14万元之多,一年下来就是160万左右。
这还仅仅是军队的军饷,另外武器弹药要采购,还要人吃马嚼、军服棉被、伤亡抚恤之类的,这些都要钱,好在北洋政府每年拨300万元,但也就仅仅维持基本的军队而已。
根据张作霖所说,日积月累已经负债一千万元了,而岁入也仅有千万而已,以至于每年要亏个两三百万。
除此之外,奉天流行的货币众多,金融混乱,除了奉票之外,还有铜元劵、天津钞票、现大洋、现小洋以及私人商行发行的私帖,多达十几种,各个货币面值不同,换算又繁琐,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税收更是难以收取。

奉天流行的货币
不得已,只能对军饷进行克扣,本来三块半的军饷还用奉票替代,但奉票早已被日本人挤兑得面值大跌,奉军早已怨声载道,老张那个愁啊,只能继续借外债,过着拆西墙补东墙的日子。
而借钱的对象,就是日本人。
之前老张就向日本控制的朝鲜银行借了100万的贷款,以现在的税收和开支,根本没法按期偿还,不得已将酒税、契税都抵押日本,以此为代价再借200万以解燃眉之急。
300万,也就北洋政府的拨款,说实话也不算多,但就这样,张作霖还是还不了,因而到了1916年,张作霖只好找日本人说能不能暂缓一年还钱。
堂堂一个大帅一睁眼就是为钱头疼,张作霖这日子过的委实憋屈。
对于张作霖来说,东北黑土地肥沃,粮食充足,还有无数人,工商业看起来还行,咋就过着这么穷呢?
所以这个时候的张作霖急需一个管理财政的人才,好好帮助自己掌管奉天的经济,这个时候,他想到了心腹袁金铠曾经举荐过的王永江,不过王永江已经辞职了,他得请回来。

王永江
02早些年,张作霖深感绿林出身的军人难于约束,就命王永江担任奉天警务处长,让他整顿军纪。
王永江到任后立即改革警政且严格部下按章办事,不管是谁,严惩不贷。
谁知张作霖的爱将汤玉麟不把王永江当回事,纵容部下胡作非为,被王永江拘押起来,汤玉麟不服,扬言带兵包围王永江,而王永江也不甘示弱,直接在院子里架起一门小炮借以防卫,并且主动提出辞呈,等待张作霖裁决。

汤玉麟
军警两界,一时间剑拔弩张。
实际上张作霖打心里支持王永江的,也明白王永江辞职是给自己台阶下,同意了其辞职,而后则训斥汤玉麟一番。
如今风头已过,得把王永江请回来,任命他为奉天财政厅长兼东三省官银号督办,全权管理奉天财政。
如今王永江回来,众人可不敢触碰他的霉头了,毕竟汤玉麟是张作霖出生入死的弟兄,都因这件事被免去旅长的职务,大家算是彻底明白王永江在张作霖眼中的地位。
031917年5月,王永江正式担任奉天财政厅长,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烧到财政部门。
此前王永江就听闻奉天财政部门贪污腐败横行,而上任后才得知,不仅底下腐败,就连历任的财政厅长都中饱私囊,他决定整顿财政部门,清除贪官污吏,核定税收额,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奖罚分明,不畏权势,有犯必惩,一改此前贪污虚报的弊端。

当时的奉天
在王永江的高压反腐下,奉天贪官污吏们有所收敛,为日后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整顿官场后,王永江开始深入进行财政的改革,奉天目前入不敷出,想要财政充盈,无非就是开源节流。
先是整改税收,培养新的税务员,让他们重新丈量土地,鼓励开垦农场,然后将农业税和营业税分开整合,实现良性的税收循环。
在王永江的鼓励下,1915年,奉天的开垦的土地有53万亩左右,到了1919年的195万亩,足足增加了三倍多。
本来东北土地就肥沃,又在王永江的支持下,农业很快兴盛起来,农业税收上来了,让奉天第一次有了盈余。

两年收入对比
1918年,王永江宣布,奉天盈余350万银元。
此时的老张高兴的不得了,主政奉天多年,第一次有了财政盈余,也让老张坚定不移的支持王永江的改革。
而后王永江大力发展实业以响应张作霖“扩张实业,以应时需”的号召,鼓励开矿、鼓励兴办实业,一时间一大批知名的企业兴办了起来,比如惠临火柴厂、八王寺饮料公司、东兴染织、东大工厂、奉天纱厂等等民族企业得以发展壮大。

奉天纱厂
工商业繁荣的同时也让商税成为奉天重要的财政来源。
有钱之后还得节流,在整顿财政部门的基础上,王永江扩大到其他部门,裁撤机关、裁剪冗员,并且对各个部门进行严格考核,杜绝贪腐和浪费等等,比如官员不许坐轿车,一律乘人力车等等。
而王永江以身作则,每年应该拿数万的分红他一分没有动过,全部归公。
04开源节流毕竟是前菜,最重要的就是金融改革。
前面说了,奉天流行的货币众多,由于日本人的挤兑,奉系发行的货币已经和废纸差不多,货币市场极其混乱,想要奉天经济良好发展,必须发行新的货币,让用“奉大洋票”替换“奉小洋票”,而且要和大洋、日元一样值钱。

奉小洋票
对于奉天要发行和日元值钱货币,日本相当不屑,毕竟奉天白银难以撑得起奉大洋票。
但王永江就是硬把新货币办起来了。
先强制取消各个商会团体和私人商号印刷发行的粗劣纸币——私贴,为奉票的流通扫清了障碍,其次就是将奉票的发行权集中于东三省官银号,加强东三省官银号在东北的影响力,并对东三省官银号进行改革,建立了奉天政府在经济上的公信力,让改组后的东三省官银号成了东北最具权威的银行。

奉大洋票
金融秩序稳定了,原先严重的通货膨胀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而为了吸引大家定居关外,奉天宣布,去东北奉天可以减免火车票钱,而且免费发房子,住满五年就归你,土地第一年不要租金,来就能种,瞬间吸引大量人去关外。
这人一来,土地得到开垦,商品得到流通,经济得到了发展。
1921年,奉天实现财政盈余1159万元,而且换清了之前累积欠下的1400多万元的外债,老张现在算是无债一声轻了,可以说王永江改革几年,初见成效。

奉天街头
05奉天钱袋子鼓了,王永江和张作霖都很开心,但他们开心的原因却不大一样。
王永江开心是认为奉天和东北在自己的努力下,终于可以过上好日子了,但张作霖开心是因为他现在终于有钱可以打仗了,让王永江整顿经济,就是让他有充足的钱袋子,实现他的入关梦。
因而政治上的分歧,让二人渐行渐远,矛盾渐深。
平日里不打仗,奉天一年的军费要占据整个开支的近七成,王永江再怎么整顿经济,一年也就一千多万的盈余,但这些,全被张作霖给花在军费上了,各种武器弹药买买买。
小到枪炮弹药,大到军舰飞机,都向国外采购,也让军费连年剧增,最高的时候,一年超过九千万,再多的钱也不经造啊!

海燕号炮艇,曾是张学良游艇
至于军饷方面,张作霖也没有亏待。
穷哈哈的时候,一个上等兵三块半的军饷,而且大半还是当时不值钱的奉票,如今钱袋子鼓了,老张为了收买人心,自然不会亏待。

1927年购入的莫拉纳·索尼埃AR35
以1923年的军饷为例,此前上等兵一个月三块半?现在一个月十三块半,最低的一等兵也有十二块半,至于上士则可以拿到十四块半的军饷,堪比当时上海一个熟练工的工资。
在1922年的一份物价统计里,一块奉票可以买三十五斤大米,这些钱足够养活一家五口人。
而在抚恤金方面,老张更是阔绰,第一次直奉战争期间,一个普通士兵阵亡抚恤金是500元,而伤残抚恤金则是看伤重情况,在100-300元不等,这在当时,可以买上十来亩好地了。

奉军的小坦克
而在直奉战争期间,张作霖为了让手下卖命,前线士兵吃的相当好,对面直军都吃不饱,奉军都能吃上牛肉。
可惜就是这么阔绰也没能打赢对面欠饷9个月甚至连饭都吃不饱的吴佩孚。
而经过此次大战,张作霖一口气直接花掉奉银2000万,东北刚有起色的经济再次崩溃,不得已,张作霖任命王永江为奉天省长,全权整顿东北经济。
06王永江本以为碰壁后的张作霖会把心思放在内政上,因而继续之前的经营手段。
1923年,东北就恢复了元气,当年岁收已有了4000万,哪怕此时张作霖在军事上花钱颇多,但在财政上还能盈余820万,而在次年,这个盈余达到了1640万,算是盈余最多的一年。
伴随经济复苏接踵而来的是张作霖的再次扩军备战,不仅将陆军扩充到二十五万,更是组建了海军和空军,并且开设自己的兵工厂,这兵工厂一年的消耗就得2300万。
而为了打赢吴佩孚,老张开始在钱上面动脑筋,除了发行了5000万的公债外还搞个了摊派任务,即整个东北百姓都需要勒紧裤腰带支援大帅一点战争资金,这个钱是多少呢?4800万。
这相当于超发货币且勒索百姓,造成东北物价的飞涨。
除此之外,张作霖本人花钱也是大手大脚,一年光“特支”就是一千万,整个张家里里外外都是钱。

如今的大帅府
1925年,日本在《满洲报》上公布了张作霖的银行存款,此前欠朝鲜银行三百万,如今却存了四百万、正金银行两百万、天津有存款一千万、上海汇丰银行一千万,前前后后加起来就有两千六百万了。
还有夫人、子女名下的存款和商号,更是不计其数。
因家产太多且分布太散,张学良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钱,只是估摸着可能不过亿,但五六千万还是有的。
而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从大帅府搜出八万根金条,大约有256万两,这些价值就两三亿了,可见张家确实富有。
有人说了,张作霖一年“特支”只有1000万,哪里来的这么多钱?
别忘了老张是东北主政,利用自己的权位在东北做垄断生意,奉军所需要的各种军粮棉被等基本向张作霖的商号采购,其他还有入股的企业和矿产等等。
可以说不管东北财政如何亏空,老张家的钱财不受任何影响。
而除了张作霖本人,其麾下将领也是想着法子计划外花钱,甚至事先都不和王永江打招呼,直接拿着请款条上门,尤其是杨宇霆,而张作霖不愿意委屈杨宇霆,背着王永江签字。

杨宇霆
要知道这些人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花钱,想想一年盈余才多少钱?三番五次这样额外花钱,再大的家产也不够啊。
王永江屡次苦劝,要求将大帅的“特支”全部清零,就连兵工厂也要裁剪一半。
老张会答应吗?很显然没有,屡次苦劝无果后,王永江以养病为名向张作霖请了假,不管老张还是小张甚至袁金铠怎么死说活劝,横竖就是不回来了,就连张作霖亲自上门也吃了闭门羹。
毕竟王永江就算能理财,但再大的家业也经不起这么造啊,哪怕张作霖重用和赏识他,他也无法容忍这么一个只顾私利,一心只想武力的张大帅,毕竟他也有自己的爱国情怀。
07按照王永江的想法,在东北搞好经历,然后在东北进行现代化建设来打消日本的野心,因而拿了三百多万创办东北大学,自任校长,且为学校写下了“知行合一”的校训匾额,花费重金聘请老师,就是为了早早储备人才。

东北大学
而为了对抗日资,王永江投资450万创办奉天纺纱厂,又修建奉海铁路,将铁路延伸到东满地区,以此来挫败日本人侵吞东满的野心,更用来改善奉军对日本满铁的依赖。

奉海铁路
至于关内?就让一帮军阀互相争斗好了,打到最后奉军出关收拾残局,以十几年后发展的奉军和人才,扫清这帮军阀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儿?
可惜老张不听他的,坚持要打。
张作霖如愿以偿入关了,但代价呢?就是花了1.5亿以及财政崩溃的东北。
在张作霖入关之际,奉天农民逃荒,工人罢工,商铺倒闭,物价飞涨,王永江努力了九年,到头来还是回到了当初混乱贫困的样子
1927年11月1日,心灰意冷的王永江病逝于家乡金州,时年57岁。
从事后来看,王永江是当时难得的搞经济的人才,奈何遇到了张作霖。
因而不少穿越民国小说里,都积极寻找王永江并且重用。
可惜现实里的张作霖尽管也是赏识他重用他,奈何张作霖土匪习气严重,成为东三省大帅后还喜欢搜刮百姓,将金银珠宝都堆在家里藏着,典型的土匪作风,而他的奉军亦是如此,待遇高,装备好,但不堪一击,而且大量将领都是土匪旧部,军纪涣散,乌合之众,难当重任。
要是张作霖能有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思维加上王永江管着钱袋子,在东北搞现代化建设以及人才培养,重新练一支新军,局势会变得不一样。

二十年代的奉天铁路总局
当然,老张就是是靠着这帮土匪兄弟当上的大帅的,铁了心这么搞,自己位置就会被别人打下来,自然顾虑不少。
所以,还是挺难的。
参考文献:
陈宇:《论奉系军阀1917——1926年的财政、金融改革》,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贞石:《王永江事略》,《辽宁师院学报》1982年第4期
高乐才:《王永江评传》,《黄淮学刊》1990年第1期。
常城 / 李鸿文 / 朱建华:《现代东北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