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笔者向大家介绍了贵阳附近一处玩水的好景点——马头村千层瀑布,探寻了“神秘的马脚冲”瀑布群。
本期,黔程无限向大家介绍非常具有田园风光的大寨村马尿岩瀑布,以及峡谷尽头人迹罕至的一个喀斯特溶洞奇观......
一、大寨村游玩
笔者在上一期写的“千层瀑布”“马脚冲瀑布群”文旅随笔,有读到文章的朋友评论:写瀑布就写瀑布呗。
因为我对景点喜欢的顺序是古迹、人文、自然,因此到了一个景点,就自然而然想去了解景点背后的历史人文故事。
如果朋友们只想看看“马尿岩瀑布”“大寨村大洞”,可以对“大寨村”这一段略过不看或一扫而过,我都非常感谢!
01.黔中民族渊源
贵州有一句老话:汉族住坝子、苗族住山上、仲家住水边,讲的是平整的地方大多被汉人占据,苗族多居住在高山上,仲家(即布依族)多居住在水边。
其实这种布局的形成,是各民族不断迁徙和博弈的结果。
历史上“三苗”部落联盟受到尧舜禹持续打击后,其中一支往南迁徙至崇山一带(大致今湖南西部)居住下来;战国时楚国吴起以武力“南并蛮、越”,崇山一支逃往武陵山区;东汉时,部分苗民迁徙至黔东北,后来过舞阳河到达黄平、龙里、贵阳、安顺一线。
布依族源于古代百越一支,因百越范围广,支系多,其迁徙、演变路线非常复杂。笔者推测,贵州布依族由岭南地区过都柳江进入黔东南南部,沿红水河进入黔南和黔西南,进入黔南的一部又逐步向北扩展至惠水、龙里、乌当、开阳一线。
苗族在黔中地区是由东往西迁徙,布依族在黔中地区是由南往北迁徙,两个民族扩展路线大致形成一个“十”字,在惠水、龙里区域重叠较多。
历史上未有两族激烈冲突的记载,其中一个原因是黔中地区是双方扩展的末端,大家实力都不算强;第二个原因是当时黔中地广人稀没有冲突的必要;最后思州田氏土司(被视为苗疆土司)开疆扩土主要是往黔东南方向,水东宋氏土司(被视为布依土司)开疆扩土主要是往黔南方向,两大土司争端不多。
元灭大理之后,在贵州区域留军驻守,汉族客民开始进入贵州;明朝建立后,江南汉族客民开始大规模进入贵州。
明朝实行军屯制度,平时为民、战时为兵,挤压了苗族布依族的生存空间,双方冲突不断。
苗族与朝廷的冲突激烈且持续不断,失败后最终迁居高山;黔中地区布依族因实力较弱,与朝廷的冲突相对较小。
最终,汉族客民夺取了大量的平坝之地,苗族迁徙至高山,而布依族多居黔南丘陵地带,所以就有了“汉族住坝子、苗族住山上、仲家住水边”的说法。
02.大寨村地理
汉人挤压了布依族的生存空间,布依族只好让出地盘重新觅地生存。
贵阳乌当区新堡镇大寨村就是一个典型的布依族村寨。
由新堡镇往大寨村,一路上是还算平坦的丘陵地貌,待上行穿过山腰进入村后,村边一条小溪缓缓流过,溪边两侧则为平整稻田,稻田两边为崇山峻岭,沿着溪流上行,穿过大寨村岩脚组后进入峡谷,峡谷尽头为高山阻隔,无路再通。
从战略上来讲,大寨村为“死地”,因为村口一旦被堵,再无其他通道可逃;从实用性来讲,大寨村为“鸡肋之地”,虽有水有平地,但不足以养活很多人。
我从大寨村大寨组(村委所在地)一路前行,过榜上组、岩脚组,到达峡谷尽头,看着地形地貌,不禁为大寨村布依族祖先的选址佩服得五体投地!
此地有溪有平坝,适合生存繁衍,也符合“仲家住水边”的传统;但溪小坝窄,又为战略“死地”,外人也不会对此地起“觊觎”之心。
如果把大寨村的地理环境放在历史上汉、苗、仲的博弈冲突中来看,大寨村就是一个自己够用、别人又不会“觊觎”的“宝地”!
大寨村布依族祖先真是智慧至极,为后代子孙的繁衍和平安用足了心!
至于大寨村何时从何处迁居此地,我没有询问村民,从几个村民组的规模来看,估计约在200年前左右。

大寨村入村口

大寨村大寨组

大寨村岩脚组

大寨村岩脚组

大寨村榜上组

岩脚组与榜上组
03.大寨村民居
大寨村民居大致可以分为四代建筑风格(非严谨,仅以建造年代论)。
第一代风格就是典型的布依族传统建筑了。
布依族建筑非常具有民族特色,虽然与贵州苗族、侗族、土家族等民居同属中国六大建筑派别之一的“川派建筑”,但辨识度非常高;当然也借鉴融合了其他民族的一些特点,且与流行于黔西南一带的布依民居又有很大区别。
布依族传统民居以两层木楼居多,第一个辨识度很高的是,其墙面大量使用短柱短梁,分割成了多达数十个独立矩形单元;第二个是明间(即堂屋)往内缩进,大门处常有两扇小型隔门;第三个辨识度很高的是,其前墙开窗多、木雕非常精美。

第一层石砖其实是后来补建的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前后,当时比较流行建砖房,一般开间3间或5间,上面盖瓦或预制板,我在大寨村中看到一两栋砖房,可算是大寨村的第二代建筑风格。因为没有特色,我就没照像了。
大寨村第三代建筑是第一代建筑的简化版,一方面是传统在回归,另一方面随着老匠人的消失,建筑已难以达到曾经的工艺水平,建筑本身也从身份象征转为实用为主。

第三代建筑
第四代建筑就是现在大量使用的水泥钢筋建筑了,和其他地方大同小异,唯一体现布依民居特征的,好像只有明间缩进了。

第四代建筑(我之所以照相其实是因为遗存的八字朝门台阶)
建筑变迁是时代洪流,无法阻挡,但我仍然为布依传统建筑的消失感到惋惜!
二、马尿岩瀑布
马尿岩瀑布位于大寨村榜上组与岩脚组之间的峡谷内。
开车过了榜上组之后,看到右边稻田亭子后,就可前行到一处放置有垃圾桶的地方停车了。
向亭子方向步行,路边是瀑布下游形成的一条小河沟,汇入村中河流。

瀑布在前方两山峡谷中间


走到瀑布处,特别幽静,水质非常清澈,遗憾的是,我前后到过两次,水量均不大,不过瀑布、苔藓、钙华共同形成“珠帘”,还是非常美丽的。





我去年到时,还见到了许多蝴蝶,不过待我想拍照时,它们被惊扰到,飞走了。
从网上搜索“马尿岩瀑布”图片,水量大时也还壮观,朋友们可以等连续几天下雨时,再去转转。
因为瀑布像一匹马的臀部在撒尿,所以这个地方就叫“马尿岩”。
看到一则消息说:村里准备把“马尿岩瀑布”改名为“马跃岩瀑布”,其实我认为大可不必。
虽然贵州话中,“跃”发音同“耀”,但普通话中其实同“越”,按普通话读音来理解,大家反而会觉得有些不明所以。
信息泛滥的时代,越原始越土味的名称,反而会引起更多人的“猎奇”心理。
“马尿岩瀑布”这个名字,不改其实更好!
三、大寨村大洞
发现大寨村大洞,对我来说是个意外。
游玩马尿岩瀑布后,看见时间还早,我就想溯小河而上,因为周围全是高山,想看看河流是从哪儿涌出的?

由岩脚组前行


一路上先为水泥路,而后是碎石路,到分岔口,可以看出村中河流有两个源头,我决定寻找左边河流源头。

从左边峡谷继续前行

河流两边高山耸立,是一个美丽的峡谷风光!
到达一个小草坪处,我觉得这个地方可以露营野餐,于是到溪边去洗洗脸,然后坐下抽支烟。

草坪
突然发现左侧山腰处有个因坍塌形成的岩厦,我动了心,想去看看是否有溶洞。

中间靠左“岩厦”
沿路前行数十米,发现一条山溪正是由岩厦方向往下流淌,于是就坐实了我之前的判断,这条小河的源头,应该是一个暗河出口。


于是从溪道上行,虽然有些艰难,但还是找到了暗河出口;此地离岩厦还有一些距离,我突然听到岩厦处居然有人说话的声音。
于是信心大震,继续上行。
沿斜度约60度斜坡上行,部分地方攀援而上,终于到达岩厦处。

岩厦
岩厦处共有三人,一位汪姓大哥和她的侄女,家住贵阳新添寨,一位是汪大哥小区的保安,是本地大寨村人。
汪大哥从保安大哥处得知大寨村除了马尿岩瀑布外,还有一个大洞,于是就请保安大哥带来玩。
保安大哥告诉我,我以为是岩厦的溶洞,本地叫“大洞”。
大洞为一个很深的溶洞,现为旱洞,我推测原来有暗河从洞中涌出,后来洞中暗河击穿洞底,改道了。
所以,大洞也算是一个冲积洞,洞顶石块坍塌,形成一个天然洞门。保安大哥说,这个洞很长很长,没有人走到底过。

从溶洞往外拍照
洞外我之前所看到的岩厦,其实还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天窗,保安大哥说,他们小时候经常爬到天窗顶,不过现在不敢了。
看着基本90度的陡壁,虽有借脚借力之处,我也一样不敢爬!



下山时候,保安大哥叫我和他们沿洞口前方干河道下行,我看见旁边有人工堆砌的石墙残余,便问保安大哥:这儿是不是原来躲灾修建的?大哥竖起大拇指,说道:是的。

下山河道
看来大寨村布依族祖先在这个战略“死地”,还是留了一手:如果来的是小股匪患,族人就可以躲到“大洞”来,有水有粮食;如果守不住大洞,就通过天窗远逃。
看似战略“死地”的大寨村,其实还有一颗“活棋”!
在大寨村,我不光欣赏了马尿岩瀑布、大寨村大洞、田园风光和布依传统民居,还深深地领悟了一堂“地理”课,这堂地理课,让我对大寨村布依族祖先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
附:本文景点地址
01.大寨村:贵阳市乌当区新堡镇大寨村。
02.马尿岩瀑布:贵阳市乌当区新堡镇大寨村榜上组。
03.大寨村大洞:贵阳市乌当区新堡镇大寨村岩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