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位读者问我一个尖锐问题,说在他所在的单位里,发现有个现象:少数人专门搜集领导女性亲属的隐私和把柄,作为自己晋升或者要资源的筹码。
问我怎么看这件事。
这个问题很敏感,但我还是决定正面讨论,因为你在职场必然会碰到这类问题。
如果你不懂其中的逻辑,迟早要吃大亏。
先说一点,凡是用"隐私"作为筹码的人,无论表面上混得多好,本质上都是弱者。
这为什么?
因为强者不需要走这种路,他手里有两种更强的武器。
第一种武器是能力,第二种武器是单位内正规的社交资本。
我们看历史,有个很经典的例子:商鞅变法。
商鞅能够说服秦孝公推行变法,是因为什么?是因为他掌握了秦孝公的什么把柄吗?
显然不是。
他能够说服秦孝公,是因为他有真才实学,他的变法确实能够强国。秦孝公自己也是有远见和魄力的人,他能够识别出商鞅的才能。
所以,在单位内,大家依然讲究一个"德才兼备"。
真正优秀的人,被提拔是因为他确实能干,能给组织带来价值。
在基层,他解决了团队的难题;到中层,他协调了部门的矛盾;到高层,他平衡了组织的利益。
为什么会出现你说的这种现象?因为有些人既没有能力这个硬通货,又没有正常的社交资本。
这类人看到别人升职了,拼命寻找原因。
但他不会想"人家是不是比我更能干",而是一门心思琢磨"人家一定是有什么特殊关系"。
由此他得出结论:要在单位混好,就得找到领导的"软肋"。
于是,搜集领导亲属信息这种手段就出现了。
但问题来了:这种手段真的有效吗?
我可以明确告诉你:短期可能有效,长期必然失败。
你想想,一个领导,他的位置来之不易,他没那么傻。他会允许一个靠威胁上位的人在自己身边吗?
不会的。
历史上明朝的魏忠贤,他掌握了大量朝臣的隐私和把柄,一度权倾朝野。
但他的结局如何?不仅倒台,而且死无葬身之地。
为什么?
因为他的权力基础是恐惧,而不是共同利益。一旦局势稍有变化,所有人都会联合起来对付他。
回到单位,那些靠收集隐私上位的人,看似风光,实则如履薄冰。
一个真正有能力的领导,会给他们设下圈套,引蛇出洞。等时机成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他们清理出去。
你可能会说,那些不作为的领导呢?他们不是很怕这种事吗?
的确,有些领导可能会因此而妥协。但你要明白,这种妥协的本质是什么?
是把这种人当成烫手山芋,而不是当成心腹。
他可能给你一定的资源,但绝不会给你真正的权力。因为给你权力意味着给自己埋下更大的隐患。
更重要的是,在大框架内,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谁带坏了风气,谁就是公敌。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一个单位如果允许这种行为泛滥,那就意味着人人自危。今天你搜集领导家人的隐私,明天别人就会搜集你家人的隐私。
这样下去,整个单位就会陷入混乱。
没有任何一个领导,会允许这种混乱在自己任期内发生。因为这不仅会毁了他在单位的威信,还会毁了他的仕途。
所以,那些用这种手段上位的人,最终一定会被清理出去。
而且,当他们被清理出去的时候,没有人会同情他们,因为他们破坏了游戏规则。
真正的职场智慧,不是去收集别人的隐私,而是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不是靠威胁获取资源,而是靠能力和贡献赢得认可。
我知道这个世界不是童话,职场也不全是靠本事说话。但是,即便在最讲关系的地方,也有一条底线:不能让整个组织陷入恐惧中。
因为只有在相对稳定和安全的环境里,大家才能安心工作,组织才能发展。而那些破坏这种环境的人,迟早会被淘汰。
所以,我的建议很简单:远离这种人,专注于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不要被短期的"成功"迷惑,那些靠这种手段上位的人,他们的结局往往是悲惨的。
在任何一个组织里,真正受人尊敬的,永远是那些踏踏实实做事,光明正大处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