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首诗词中的“报春花”,纯洁而芬芳,是传统文化最最吉祥的花儿

快乐鉴骚词 2025-02-09 03:48:55

#我的宝藏兴趣# 一提到“报春”,我会立即想起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那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见,“梅花”在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报春花”。北宋诗人章得象有句,“唯有梅花报春早,雪中传信过江干”。所谓“报春”,那一定是“春”还没来到,就有人来报告,“春”快要到了。如果是这样,那只有“梅花”才是真正的“报春花”,“腊梅”也是冬天开的,但它开得比“梅花”稍稍早一些。其他“花儿”,在它们开放的时候,“春天”其实已经来到了。

1. 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欧阳修

一整个冬天,人们都盼望着春天的到来。但直到人们看到了梅花绽放,就知道春天已经不远了,哪怕是它开放在冰天雪地里。大文豪欧阳修的这首《蝶恋花·其一》,带给人们的,就是这种即使在寒冷的日子里,也看到了春天在微笑着走来:

帘幕东风寒料峭。

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

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

旋暖金炉薰蕙藻。

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

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

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

“帘幕东风寒料峭”,帘幕外面,虽然已经刮起了东风,但依然寒风料峭,让人无法外出。

“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但让人欣喜的是,在这天地之间,茫茫大雪之间,却有芬芳的梅花盛开,先声夺人的给我们报告了,今年的春天提早来到了。

“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红蜡般的梅枝,像是挺立着双双小燕子;又像是被金色剪刀裁剪成的纤巧花瓣,是那么可爱。

这首词是“以物喻人”,以“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来比喻思妇。跟以往期期艾艾的“思妇”诗词不同,这首词里的“思妇”,是豪放的,“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酒意在眼中流转,醉意微醺。然而,这醉意并未带来烦恼,反而让人更加享受这春日的宁静与美好。

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

“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五更天,绣花的锦被中,睡意正浓,不知不觉间,晨光透过纱窗,又一天开始了。

最后的“纱窗晓”,跟上文中的“先报春来早”,表达了“思妇”就像“雪里香梅”,冰清玉洁,凌霜傲雪!

2. 东郊又报春来到。梅靥柳眉还斗好,王之道

真正“惜春”的人,一定是那些有过生活阅历的人,特别是那些经历丰富的人。这首宋代词人王之道的《渔家傲·其三》,就表现了这样的生活阅历,擅于那些“报春”的信号,善于享受生活:

岁月漂流人易老。

东郊又报春来到。梅靥柳眉还斗好。

君信道。衰颜得酒重年少。

对酒邀宾同燕笑。

莫教虚过芳菲了。欬唾珠玑誇笔妙。

人窈窕。新声倾坐渔家傲。

东郊又报春来到。梅靥柳眉还斗好

“岁月漂流人易老”,虽然是一句感叹,但词人并不颓废。

“东郊又报春来到。梅靥柳眉还斗好”,看看东郊野外,到处是信号,报告春天的来到。梅花的笑靥,如眉的柳叶,都在争相报告春天的来到。

“君信道。衰颜得酒重年少”,您相不相信,我这衰老的容颜,一旦喝了酒,就会重新回到青春年少?

“莫教虚过芳菲了。欬唾珠玑誇笔妙”,不要让美好的春光白白流逝,面对这灿烂美景,我还是能够才思敏捷,文采飞扬,如同咳唾间都能吐出珍珠和美玉一般。

莫教虚过芳菲了

一句,“东郊又报春来到。梅靥柳眉还斗好”,“靥”,是指女子微笑的小酒窝。“报春”的梅花,就像美女的小酒窝一样迷人;新长出的柳叶,就像美女的眉头一样美。这,如何能不让人精神振奋呢?

3. 预报春消息,花中第一枝,王十朋

对于“梅花”的“报春”特性,众多的诗人不吝赞美之词。最伟大的女词人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写道,“雪里已知春信至”,而且更是赞扬它,“此花不与群花比”。这首南宋诗人王十朋的《书院杂咏·江梅》,也是从“报春”角度来赞扬“梅花”的:

园林尽摇落,冰雪独相宜。

预报春消息,花中第一枝。

预报春消息,花中第一枝

“园林尽摇落”,大大的园林里,百花都已经摇落凋零。在冬天,这是一个“万马齐喑”的世界。

这对应了易安居士的“此花不与群花比”。

“冰雪独相宜”,只有“梅花”,只有它在盛开在冰天雪地里。独独只有它,才和寒冰白雪相互适宜。不,只有它,才能凌霜傲雪。

“预报春消息,花中第一枝”,“报春”的使者有很多,但是预先就报告春天的消息,“梅花”,是百花中的第一枝。

实际上,只有“梅花”,才是“报春花”。

4. 前村昨夜,先报春消息,佚名

这首宋代无名氏的《蓦山溪·其五》,是中国传统“梅”文化的集大成。在这首词中,前代一些重要的“梅花”意象,在这首词中基本上得到了展现,非常值得学习:

前村昨夜,先报春消息。

庾岭一枝开,见行人、频频顾惜。

东君布巧,妆蕊似裁成,

疏竹外,小溪边,雪里藏春色。

朔风吹绽,不假和风拆。

根暖独亨嘉,向百花、头先占得。

高楼羌笛,且劝莫悽然,

协帝梦,起商岩,须尽调羹力。

前村昨夜,先报春消息

“前村昨夜,先报春消息”,“前村昨夜”,出自唐代诗人齐己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在这首诗里,诗人强调了“早梅”,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则进一步提升为“先报春消息”的“春的使者”。

“庾岭一枝开,见行人、频频顾惜”,这句则出自南北朝诗人陆凯的名诗,《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当时,陆凯就在庾岭。

“东君布巧,妆蕊似裁成”,这句是致敬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疏竹外,小溪边,雪里藏春色”,再次呼应了“先报春消息”。

“根暖独亨嘉,向百花、头先占得”,又一次呼应了“先报春消息”。

“东君布巧,妆蕊似裁成

5. 庭际梅花,先报春消息,佚名

这首宋代佚名词人的《鹊踏枝·其一》,又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歌颂“梅花”的“报春”特性,非常有意思。绝大多数诗人写“梅花报春”,一般都是像易安居士那样,“雪里已知春信至”,还是冰天雪地呢,“梅花”就以怒放来宣告春天的即将到来。而这首《鹊踏枝·其一》,却把视角选在四季常青的南国,这该怎么表现“梅花”的“报春”特性呢:

南国寒轻山自碧。

庭际梅花,先报春消息。

绮萼玉英何忍摘。真堪树下陈瑶席。

旋嗅清香消酒力。

剪采无功,粉笔争描得。

一曲新欢须共惜。等闲零落随羌笛。

庭际梅花,先报春消息

“南国寒轻山自碧”,众所周知,南方冬天温暖,有寒也是轻寒,山川一年四季都是碧绿的。那,我们该怎么才能知道春天的来临呢?

“庭际梅花,先报春消息”,毫无疑问,在南方,通过小草的发芽,树木长出绿叶来判别春天是不可能的。但庭内、野外的“梅花”开了,依然是最先报告春天即将到来的消息的。

在北方,即使春天即将到来,也还是冰天雪地,让人无从判别;而在南方,却是四季常青,无法通过其他方法判别春天的到来。所以,无论是南北,都可以通过“梅花”来判断春天的到来。

这,更加映证了“梅花”是“报春花”,毫无疑问的。

“剪采无功,粉笔争描得”,“梅花”的美,即使你是一个妙手,也无法裁剪得出。即使你是一位画家,也无法通过粉笔描绘出。

剪采无功,粉笔争描得

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6. 百卉庭前凋玉露,一枝陇上报春风,沈宜修

其实,“冬景”没有太多可写的,一是雪,二是梅。这首明代女词人沈宜修的《忆江南 其六 冬景八阕》,正是把描写“冬景”的笔触,指向了梅花。从一个女性的视角,从冬天的视角来描写梅花:

花落尽,栏外晓烟空。

拾翠芳洲人寂寂,题红深院月胧胧。

娇鸟静帘栊。

沉香倚,倾国想芳容。

百卉庭前凋玉露,一枝陇上报春风。

折向胆瓶中。

百卉庭前凋玉露,一枝陇上报春风

“花落尽,栏外晓烟空”,这是冬日的特点,百花落尽,栏杆外面,连清晨的烟雾都没有。“拾翠芳洲人寂寂,题红深院月胧胧”,往日在芳洲上折红拾翠的人儿,都不见了,四周一片寂静。题着红字的庭院深深,冬月朦胧。

在这样的环境下,词人不禁,“沉香倚,倾国想芳容”,倚靠在沉香木制成的栏杆或器物上,想象着那些倾国倾城的绝代芳华。

“百卉庭前凋玉露,一枝陇上报春风”,庭前的百花在寒冷的冬日凋零,玉露(指晶莹的露珠)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让人值得庆幸的是,一枝梅花却在陇上(即山间或田野)悄然开放,仿佛在向人们报告春天的到来。

最后,“折向胆瓶中”,表达了女孩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春天的向往。

7. 看清香径发,无容寒勒,孤芳自吐,已报春回,王庭

这首明末清初词人王庭的《沁园春·咏梅》,也是典故众多,说白了,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咏梅”的历史悠久,而且佳作众多,才有了这么多的典故。我们来看这首《沁园春·咏梅》:

岭山桥边,趁著轻霜,南枝早开。

看清香径发,无容寒勒,孤芳自吐,已报春回。

照月横斜,摇风绰约,绕屋真宜高士栽。

还堪贵,是粘蜂莫伴,衬草难媒。

何人树下吟才。便踏雪寻他奚惮哉。

说扬州诗好,伤时增兴,广平赋慱,体物多才。

玉笛吹残,瑶琴弄歇,恰把罗浮一梦猜。

还堪问,有宫中妆去,殿里争来。

看清香径发,无容寒勒,孤芳自吐,已报春回

“岭山桥边,趁著轻霜,南枝早开”,所谓“南枝”,典故出自唐代观梅女仙的《题壁》,“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花有两般”,“南枝”向阳,所谓“向阳花木早逢春”,这里的“南枝”,特指梅花。

“看清香径发,无容寒勒,孤芳自吐,已报春回”,“孤芳”,当然是形容冰天雪地里,梅花独自开放的情形。“已报春回”,梅花盛开,已经向人们报告了春天即将回到大地。

“照月横斜,摇风绰约,绕屋真宜高士栽”,典故出自宋代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名句。

“玉笛吹残,瑶琴弄歇,恰把罗浮一梦猜”,则出自“罗浮仙子”的典故,都是来自梅花的美好传说。

8. 一枝冷淡报春回,瘦影横斜临水,许德蘋

这首清代词人许德蘋的《孤雁儿》,他自称是“效颦”之作,因为“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他希望这首词能够“免俗”:

仙人破腊冲寒起。正索笑、多清思。

一枝冷淡报春回,瘦影横斜临水。

初调琴轸,弹成三弄,谁识千金意。

小心数点藏天地。恁都感、相思泪。

西湖占断好春光,惟有林逋独倚。

疏帘淡月,与花同梦,终古柔情寄。

一枝冷淡报春回,瘦影横斜临水

“仙人破腊冲寒起。正索笑、多清思”,“正索笑”,出自诗圣杜甫的“巡檐索共梅花笑”,意思是,沿着屋檐漫步,希望与梅花共享这份喜悦,仿佛梅花也能与他一同欢笑。

“一枝冷淡报春回,瘦影横斜临水”,一枝梅花,虽然在冷淡中盛开,却向人们报告了“春回大地”。在邻近水源处,一枝清瘦梅影,横斜在水上。

“初调琴轸,弹成三弄,谁识千金意”,其中的“三弄”,指的是“梅花三弄”,古琴曲。

“小心数点藏天地。恁都感、相思泪”,典故出自宋代诗人翁森的“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在微小的事物中,也可以观察宇宙万物的道理。

0 阅读:24

快乐鉴骚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