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春衫薄”,是人生中最美的回忆,也是一个时代最美的回忆

快乐鉴骚词 2025-02-05 03:40:39

#我的宝藏兴趣# 所谓“春节”,就是迎接春天的节日。年过了,春就来到。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人生最惬意的时光,莫过于春暖花开。当你一身“春衫薄”,“踏遍青山”,真的是如在仙境,这才是你一辈子的记忆。

1.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韦庄

“花间派”创始人之一的大才子韦庄,真的是生不逢时。年少的他,不但大唐盛世已过,就连唐王朝也是摇摇欲坠。多年以后,韦庄的这首《菩萨蛮·其三》,不止是在回忆春天,回忆江南,回忆大唐,更是在回忆盛世大唐: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当时年少春衫薄

“当时年少春衫薄”,其实,当时何止是大才子年少,还有他想象中的大唐盛世,这样,他才能“春衫薄”,恣意的享受青春。

当大才子处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春天还是那个春天,江南还是那个江南,但“年少春衫薄”,再也不曾有过了。

还是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大唐盛世的美好吧!“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我年少风华,身穿着薄薄的春衫,骑着白马,依靠在斜桥旁。四周都是青楼紫榭,那些身着红袖的姑娘,在召唤着我们。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闺房中的屏风用翠玉装饰,折叠处反射着金光,显得格外华丽。我喝得大醉一场,便在如花似锦的女子丛中留宿。

值得注意的是,这还只是晚唐的气象,可以想象,盛唐将是怎样的繁华。

2. 小袖微笼,心字春衫暖,董以宁

可以想象,面对春暖花开,年少的我们,是怎样的恣意青春?这首明末清初词人董以宁的《苏幕遮·索香》,描写了正处在“花样年华”的女子,经历着“春情萌动”的爱情,真的是入木三分:

燕笼涎,萦鸭篆。

小袖微笼,心字春衫暖。

还恐骤烟吹隔苑。

微湿蓉丸,许久烧才半。

为儿郎,述别院。

索得宫香,纤手拈来颤。

一点心肠终是软。

拜月还求,薄倖心儿转。

小袖微笼,心字春衫暖

“燕笼涎,萦鸭篆”,用紫燕唾液做的香料,香炉中袅袅升起的烟篆,这是一种一种温馨而略带慵懒的氛围,恰好象征了女子身处热恋中的心态。

“小袖微笼,心字春衫暖”,“小袖微笼”形容女子的衣袖轻轻笼罩着身体,“心字春衫暖”则描绘了女子穿着带有“心字”图案的春衫,显得格外温暖。

“心字春衫”,让人想起小晏的“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这里女孩的心情,跟小晏词中的“小苹”,通过“心字”衣衫,来表达自己的爱意。

而一个“暖”字,既表现了当时的气温适宜,又表达了女孩在爱情的滋润下,精神愉悦的表现。

一句“心字春衫暖”,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写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真的不要太美!

3. 低鬟十八云初约,春衫剪就轻容薄,朱彝尊

对于男孩,那是“年少春衫薄”。那身着“春衫”的女孩呢,该怎么形容?清代词人朱彝尊在《菩萨蛮》中写道:

低鬟十八云初约,春衫剪就轻容薄。

弹作墨痕飞,折枝花满衣。

罗裙百子褶,翠似新荷叶。

小立敛风才,移时吹又开。

低鬟十八云初约,春衫剪就轻容薄

“低鬟十八云初约,春衫剪就轻容薄”,一位芳年十八的年轻女子低垂着发鬟,发髻如云初束,显得娇羞而美丽。她身着轻薄的春衫,衣衫剪裁合身,轻柔飘逸。

一句,“春衫剪就轻容薄”,这里的“薄”字,既是“春衫薄”,也是容颜瘦的意思。在中国历史中,大唐以“胖”为美;唐以后,特别是明清时代,就以“瘦”为美。

“弹作墨痕飞,折枝花满衣”,女子在弹奏乐器时,黑色的琴弦,像墨迹随着动作飞舞,仿佛在空中留下痕迹。而“折枝花满衣”则描绘了女子在折花时,花瓣飘落在她的衣衫上,使她的衣衫上沾满了花朵,增添了她的娇美与灵动。

一句“低鬟十八云初约,春衫剪就轻容薄”,让人想起大诗人杜牧的名句,“娉娉袅袅十三余”。“春衫剪就轻容薄”,虽然写的是静态美,但一个“薄”字,完全对得上“娉娉袅袅”的动态美。

4. 春衫薄薄熏兰麝,钱凤纶

这首清代词人钱凤纶的《凤栖梧·春游》,也是描写女孩的,也是使用了“春衫薄”的意象。我们来看这首词:

闻道海棠开欲谢。

日上琼楼,云髻新梳罢。

翠黛轻轻纤手画。春衫薄薄熏兰麝。

燕子莺儿飞绿野。

游女翩跹,斗草贪欢耍。

夺得柔枝盈一把。碎揉花片将人打。

翠黛轻轻纤手画。春衫薄薄熏兰麝

“日上琼楼,云髻新梳罢”,太阳升起,照在华丽的楼阁上,女子刚刚梳好如云的发髻。

这也是传统文化的特点,描写女孩的头发,那一定是如“云”。

“翠黛轻轻纤手画。春衫薄薄熏兰麝”,女子用纤细的手轻轻描画翠绿的眉黛。她穿着轻薄的春衫,衣衫上熏着兰花和麝香的香气。

我们再来看这句,“春衫薄薄熏兰麝”,“春衫薄薄”,这半句描写男女通用,但后半句,“熏兰麝”,则充满了女性特点。

再多说一句,同样是用“春衫薄”来形容女孩,“春衫剪就轻容薄”,这句更好。“春衫薄薄熏兰麝”,基本上没有女孩的特性,只有共性。而“春衫剪就轻容薄”,则突出了女孩的特性,无论是“轻容”,还是“薄”,都写出了女孩的瘦和苗条。

5. 樱桃树底春衫薄,倚红楼、偷听调筝,蒋春霖

这首清代词人蒋春霖的《风入松》,基调是怀念青春,比之大才子韦庄的《菩萨蛮·其三》,少了的伟大时代的怀念,基调就差远了。但整首词还是写得不错的,词人也是充满了才华:

弯环绿水抱西城。小舫卧闻莺。

樱桃树底春衫薄,倚红楼、偷听调筝。

心事花开花谢,閒愁潮落潮生。

夕阳江上数峰青。烟草暗离亭。

风怀老去如残柳,一丝丝、渐减春情。

重写绿窗旧梦,酒阑浑不分明。

樱桃树底春衫薄,倚红楼、偷听调筝

“弯环绿水抱西城。小舫卧闻莺”,这句也很美,但比起大才子韦庄的那句,“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还是差太多。

“樱桃树底春衫薄,倚红楼、偷听调筝”,这句也不如韦庄的那句,“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但这首词写得好的是这句,“心事花开花谢,閒愁潮落潮生”。人的心事变化无常,如同花朵的绽放与凋零;而人内心的忧愁如同潮水般时起时落,难以平息。

当我们经历了大多,再来品尝这句,“心事花开花谢,閒愁潮落潮生”,真的是这样。不止是““心事花开花谢”,“人事”何尝也不是“花开花谢”。唐代诗人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就是这样意思嘛!

弯环绿水抱西城。小舫卧闻莺

6. 当时年少乐。湖上春衫薄,庄棫

大才子韦庄的两首《菩萨蛮》,回忆的是杭州。而清代词人庄棫,则出身扬州盐商,他自然更加怀念扬州。他的这首《菩萨蛮》,引用了韦庄的两首《菩萨蛮》,将其精华集中到一起,来描写扬州:

人人都说江南好。今生只合江南老。

水调怨扬州。月明花满楼。

当时年少乐。湖上春衫薄。

春水碧于烟。绿阴藏画船。

水调怨扬州。月明花满楼

“水调怨扬州。月明花满楼”,在扬州,有人唱起《水调歌头》的曲调,仿佛在诉说着对这座城市的眷恋与哀怨。明月高悬,月光洒满楼阁,花朵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娇艳。

“当时年少乐。湖上春衫薄”,这句当然是引申子韦庄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词人回忆的是当年扬州盐商的繁华,扬州的繁华。

“春水碧于烟。绿阴藏画船”,这句则是引申自韦庄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虽然没有大才子的好,但这句“绿阴藏画船”,也非常有特点,也很唯美。

而“春水碧于烟”中的“烟”字,似乎是表达了当年扬州盐商的繁华,就像一阵烟一样,消散得无影无踪。

春水碧于烟。绿阴藏画船

7. 桃花飞罥秋千索。日暖春衫薄,曾廉

这首清代词人曾廉的《虞美人·即席》,将笔触聚集在春天,聚集在当下,当然是告诉人们,要享受当下。即使自己青春已逝,但谁又没有过青春年少?不必感慨今天年华老去,享受当下即可:

桃花飞罥秋千索。日暖春衫薄。

金尊不用慰萧条。曾在扬州月夜听吹箫。

一枝髻上花增媚。娇眼双波细。

燕支坡上烛摇红。休把浑閒些子恼司空。

桃花飞罥秋千索。日暖春衫薄

“桃花飞罥秋千索。日暖春衫薄”,桃花飘落,花瓣被秋千的绳索缠绕。春日阳光温暖,天气渐暖,人们开始换上轻薄的春衫。

即使我老了,但也是“日暖春衫薄”,一样可以享受春天。

“金尊不用慰萧条。曾在扬州月夜听吹箫”,不需要借助酒杯来慰藉内心的孤独与落寞,特别是青春已逝。想当年,我也是曾经在扬州的月夜中,聆听悠扬的箫声,我也是“当时年少春衫薄”。

关键是我现在也是“日暖春衫薄”,虽然没有当年的“年少”,但是一样的“春衫薄”,我还能享受春天,享受当下。

最后,词人说了,“休把浑閒些子恼司空”,不要因为一些琐碎的闲事来烦恼和打扰我,让我开心的享受当下吧!

0 阅读:0

快乐鉴骚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