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识研究所原创
DeepSeek大战OpenAI,受伤最深的却可能是曾经的互联网搜索霸主谷歌和百度?
近期,全球AI领域的竞争格局因中国大模型公司DeepSeek的崛起而剧烈震荡。
作为一家脱胎于金融行业的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推出的R1模型在性能上对标OpenAI的GPT系列,更凭借显著的成本优势快速抢占市场,仅上线21天日活跃用户便突破2000万,超越ChatGPT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AI应用,一度引起了资本市场对OpenAI、英伟达甚至整个人工智能行业的质疑。
面对资本市场的巨震,OpenAI立马掏出了“三板斧”作为回应——从1月31日开始,OpenAI接连推出了o3-mini、Deep Research两大功能,并于2月6日宣布向所有用户免费开放ChatGPT搜索功能,无需注册即可使用。
其中,OpenAI第三板斧全量开放AI搜索看似是针对DeepSeek的回应,但结果却是直直劈向了以搜索为主要业务的谷歌与百度。
2月5日,谷歌股价在触及新高后受该消息影响单日下跌7.29%,并在2月7日继续下跌3.27%,直接蒸发了两千多亿美元的市值,而百度港股则在2月6日收跌-1.31%。
那么,在OpenAI掀起这场新兴玩家对老牌巨头的搜索大战后谷歌处境如何?海外第三方研究机构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和谷歌几乎处于同一位置的百度呢?
1、ChatGPT蚕食搜索市场,谷歌仍有力反抗
其实,ChatGPT搜索功能并非是最近的新玩意,而是早在去年10月就已经上线。
去年10月底,OpenAI宣布为ChatGPT推出了最新的人工智能搜索功能,这代表着ChatGPT从彼时就消除了即时信息这一最后短板。人们与全球最先进的AI大模型聊天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链接快速、及时地获取答案了,只不过刚上线的时候仅仅向付费订阅用户开放。
随后,去年12月,该功能向所有注册用户开放,其实彼时就已经意味着ChatGPT的搜索功能开始直接与谷歌和必应等传统搜索引擎展开竞争。而到了2月,无需登录也可以使用AI搜索算是完全完成了对谷歌和必应的对标,也正式开启了OpenAI逐鹿搜索的道路。
但是,在ChatGPT搜索未全量开放的时间里,谷歌搜索就已经遭到了冲击。
Statcounter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谷歌在2024年的最后三个月(10月、11月和12月)的市场份额均低于90%,分别为89.34%、89.99%和89.73%,而这也是自2015年以来谷歌的市场份额首次跌破90%,其中分流而走的市场份额几乎全部选择了ChatGPT Search和Perplexity此类AI搜索引擎。
此外,根据Evercore ISI的一项调查,截至去年12月,ChatGP已经成为了5%的受访者的首选搜索提供商,而这一数据6月份的时候仅为1%,而谷歌搜索的份额则从同期的80%下滑至78%,并且在其中,代表着搜索未来形态的千禧年用户更偏向于ChatGPT。
而之所以会出现谷歌在OpenAI的AI搜索进攻下市场份额被偷走的原因,不同的媒体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据Analytic Insight,他们认为ChatGPT Search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准确的搜索结果。
“考虑到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动态的世界,短时间内获得正确的信息很重要的。曾经有一项研究表明,43%的用户已经被传统的搜索结果和增量较少的信息所淹没了。但OpenAI的AI搜索可以为那些只想要一个简洁清晰的答案而不想花费数小时阅读大量页面的人提供很棒的服务。”
AIbase也持有相似的观点,“与Google、Bing等传统搜索引擎相比,ChatGPT可以更快地捕获在线信息,在几分钟内实现实时分析。‘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快速获取与其查询相关的最新信息’。”
而在可以获得即时的回答之外,TechCrunch也有报道从交互方式上进行了解读。
“对许多人来说,对话式搜索才是主要卖点。这样的搜索可以让用户感觉好像他们正在与某人交谈,而不是键入搜索查询。根据最近的调查,截至2023年,已经有66.9%的用户更习惯用同AI对话的工具,这些都表明了未来的搜索形态正在转向对话界面。”
除了海外媒体外,国内知名投资人朱啸虎也对此现象做出了更加激进的判断。他强调,DeepSeek、ChatGPT这种聊天机器人将彻底取代传统搜索引擎。"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重复着同样的韵律——PC互联网时代,搜索是第一个出来的Killer App (杀手级应用),今天也一样,AI时代第一个出来的Kiler App也是搜索。"
不过,虽然谷歌在搜索业务的市场份额跌破了90%,但仍然是搜索领域的绝对霸主。
而在搜索之外,谷歌的Android系统占据着全球移动操作系统超过70%的市场份额,YouTube作为全球最大的视频平台月活用户超过25亿,Gmail的活跃用户数超过17亿,Google Cloud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超过10%,Google Workspace在企业协作工具领域也占据重要地位。这种多元化的业务结构,让谷歌在面对搜索业务的挑战时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此外,The Information的一份报告显示,谷歌正计划在其搜索引擎中添加一个新的“AI模式”。谷歌CEO Sundar Pichai也承认,从今年开始要对搜索进行大规模的人工智能改造,以应对OpenAl和Perplexity的竞争。
可以说,谷歌在面对以OpenAI为代表的新兴AI企业的挑战中,谷歌像是一个全副武装的巨人,在这场即将展开的竞争中谁胜谁败仍未可知。
但是,哪怕谷歌在各个领域的布局已经是无比完善,但在当下这样一个技术发展的关键节点,再完善的布局也可能在一夜之间被颠覆。就像当年诺基亚在功能机时代的霸主地位一样,当iPhone带来智能手机的革命性突破时,诺基亚的优势在短短几年内就被彻底瓦解。
现在的谷歌也可能面临类似的“奇点时刻”——如果OpenAI或DeepSeek在AI技术上实现突破性进展,带来真正革命性的应用,那么谷歌在搜索甚至各类业务上多年构建的护城河也可能在一夜之间被跨越。
在这场AI变革中,技术的进步往往比人们想象的要快得多。而对于像谷歌这样的巨头来说,最大的挑战或许不是技术实力,而是能否在关键时刻做出足够快速的转型。
2、AI搜索,从百度王牌一夜变百度“杀手”?
尽管谷歌持续面临着来自新兴AI搜索引擎的巨大挑战,但其凭借一直以来90%以上的市场份额和强大的AI技术储备,依旧是搜索引擎的唯一巨头。对谷歌自身来说,这次危机不仅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更有可能成为推动其进一步革新搜索引擎、推高市场份额的契机。
但对于国内的搜索巨头百度来说,其面临的挑战要比谷歌严峻地多。
首先,百度并不具备谷歌那样稳固的市场地位。
虽然百度曾经在中国搜索市场占据统治地位,但近年来其市场份额持续下滑。根据statcounter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百度在PC端搜索份额占比仅为27.36%,而移动端的市场份额占比虽然还有58.21%,但相比于市场占比长期超过90%的谷歌来说还是距离太远。
而在已有的市场份额数据外,更令人担忧的是,百度AI搜索正面临着来自以抖音小红书为代表的UGC平台和以豆包、Kimi、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产品的双重夹击。
早在数年之前,小红书就已经凭借其优质的生活方式内容和真实的用户评价,成为年轻人获取信息的首选平台,特别是在美食、旅游、购物等垂直领域。而抖音则通过其强大的算法推荐和视频化信息呈现方式,正在重塑用户的搜索习惯。
据统计,超过60%的年轻用户会优先在这些平台上搜索相关信息,而不是使用传统搜索引擎,这些流量实际上才是最重要、最值钱、最能代表未来的流量。而更应该令百度“恐慌”的是,想要抓住这批用户所需构建的生态,要比AI搜索困难太多太多。
也就在UGC平台快速分走百度搜索流量的同时,国内的大模型产品几乎也同时盯上了百度搜索剩下的份额。
像豆包、Kimi、DeepSeek这样新兴的大模型产品,虽然不能提供像小红书一样的UGC内容,但它们在专业知识检索和信息整合方面展现出了超过百度AI搜索的独特优势。
其中,豆包作为字节的拳头产品,正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展势头。这种快速崛起背后,是字节跳动在AI领域的全方位布局和强大支持。
在资本投入上,据浙商证券研究,字节跳动2024年在AI领域的资本开支就达到800亿元,接近百度、阿里、腾讯的总和。2025年字节跳动资本开支有望达到1600亿元,旨在打造自主可控的大规模数据中心集群,其中约900亿元将用于AI算力的采购,而这将进一步强化豆包在AI搜索上的能力。
而在用户生态建设上,豆包作为字节重点孵化的AI产品,不仅能依托字节系产品获得庞大的流量支持,还能借助集团在算法、内容分发等方面的技术积累快速成长。在如此强大的资本投入和完备的技术路线支撑下,豆包在AI搜索领域能重击百度,也并不是什么让人惊讶的事情了。
而月活刚刚超过百度的Kimi,虽然没有像字节这样大资本的支持,但其凭借出色的产品体验和技术实力,在过去一年中从长文本到慢思考等多个技术重要节点一直保持着足够的曝光度,也积累了一大批忠实用户。
至于DeepSeek就更加纯粹了,仅仅依靠其在AI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创新能力,就在专业市场上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再加上媒体的宣传,DeepSeek便在开发者和普通使用者中收获了大量忠实用户。
而之所以百度会沦落至被UGC内容平台和后起大模型应用一起蚕食搜索基本盘的境地,核心原因还是高层的战略摇摆。
虽然百度从2010年就开始对人工智能进行探索,是最早布局AI搜索的玩家,但在后续发展中却走入了缺乏战略定力、战略目标来回摇摆的致命误区。
最开始,百度过分迷信自己在AI技术上的先发优势,将大量资源投入到模型训练和技术优化中,但在技术领先阶段却忽视了对用户生态的构建。而当其他玩家纷纷通过差异化路线或技术工程能力快速追赶时,百度的技术优势很快被抹平。
当百度的“AI迷信论”被彻底击碎、开始意识到用户生态的重要性时却为时已晚。年轻用户的生活类搜索需求已经被抖音、小红书等UGC平台牢牢抓住,此时百度又开始怀疑自己All in AI的决定。
也就在百度踯躅的时间里,新兴的大模型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且一个个都凭借后发的资金投入或者新技术路线快速呈现出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精准的服务表现。百度搜索的市场份额,就这样快速被AI大模型产品再洗劫一遍。
这种“生态未成,技术被超”的双重打击,让百度在新一轮的搜索革命中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如果不能尽快在用户生态建设或AI硬实力上实现突破的话,百度很可能会在这场变革中被对手们远远甩在后面。曾经的搜索巨头,也会与“搜索”二字渐行渐远。
3、写在最后
在这场由AI引发的搜索革命中,我们正见证着一个时代的转折。
对于谷歌这样的全球搜索巨头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尽管市场份额首次跌破90%的门槛令人警醒,但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充足的AI研发储备,仍然给予了它在变革浪潮中足够的身位。
而对于百度来说,这场革命更像是最后的“致命一击”。在短视频和UGC内容平台蚕食搜索流量的背景下,AI搜索的兴起无异于雪上加霜。即便百度率先布局了AI搜索,但效果却远未达到预期。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新一轮的搜索革命中,百度既缺乏足够的用户基本盘,又在AI能力上难以对标新兴玩家,这让它在与DeepSeek、Kimi等新势力的竞争中愈发显得力不从心。
当搜索领域的游戏规则被AI重新定义,当用户的搜索习惯发生根本性改变,一个全新的搜索时代正在到来。而在这个时代中,搜索市场的份额,也将被全部打乱,奖励给那些真正理解并把握住AI带来的机遇的AI搜索企业。
参考资料:
《OpenAI launches ChatGPT search, competing with Google and Microsoft》,CNBC;
《Will OpenAI’s Search Feature Overtake Google Search?》,Analytic Insight;
《ChatGPT's search market share jumped recently, while Google has slipped, new data shows》,BEST OF AI;
《ChatGPT’s search market share jumped recently, while Google has slipped, new data shows》,DNyuz;
《OpenAI’s search engine is now live in ChatGPT》,The Verge;
《Sundar Pichai says Google Search will ‘change profoundly’ in 2025》,The Verge;
作者:杨启隆
编辑: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