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电动车时代,我们会发现某些造车新势力以非常快的速度向市场推出电动车车型,而反观不少跨国车企巨头推出新车的节奏和速度明显更慢一些。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依然以新车驱动为主。在这种情况下,新势力的车型也就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整车开发周期需要多久?
燃油车时代,最早一款燃油车的开发周期可能需要5到6年时间。后来日系品牌引入了平行开发的概念,将时间缩短到了4年左右。再后来,在整车平台的助力下,有的车企将研发周期缩短到了24个月左右。
在智能电动车时代,整个研发周期处在一个需要进一步压缩的情况。当下整车研发周期能够提速,这背后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整车的评价指标已经从机械性能转变为由软件带来的用户使用体验。
无论是智能座舱还是自动驾驶,都是软件驱动的核心系统,也是促成用户下决心购买的最主要影响因素,相反传统机械性能在相关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占比正在日益缩水。
整车开发什么是不能压缩的?
通过引入整车平台,能够大幅压缩开发时间。毕竟底盘等零部件不需要重新开发,只是对车身和内饰进行调整。
此外,当前车企也在构建自己的新一代电气化平台。一旦成功开发出一个电气化平台,将大大缩短整车的开发时间。但是前期整车平台和电子电气架构的开发,同样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且需要经过非常充分的认证。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对汽车比较熟悉的人应该对大众的MQB整车平台比较熟悉。大众推这样一个平台,主要原因是为了降低整车开发和制造成本,即便如此,要完成一个新车型的开发到生产,也不可能在1年时间内完成所有的试验认证流程。
更不要说,大众在前期开发MQB这个平台上,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对于新势力车企来说,整车开发流程可以加快,但是后期的验证流程不能压缩。在开发阶段进行充分的试验认证的意义其实不用多说。
一方面,需要在前期研发阶段及时找到车辆存在的潜在的问题,并在产品投放之前解决,避免后期召回给企业的名誉以及经济造成比较大的损失;另外一方面,厂家也需要通过充分的试验认证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流程。
不要小看跨国车企巨头们的试验认证过程,它们能够在前期最大程度地暴露潜在问题。无论是一个零部件的设计指导书,还是后期的耐久测试等,都经过了上百个车型的试验反复获得。
OTA不是万精油
当下,不少车企抱着一种想法,就是后期都是可以通过OTA远程升级,来解决很多软件上的功能的缺失或者Bug。这样车辆在前期开发时,如果有某些功能来不及上线,那么依然可以通过后期升级来补上。这也是现在车辆能够缩短开发时间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是未来通过OTA引入新的功能,那么问题不大。毕竟这个就像苹果手机不断升级自己的IOS系统一样。在硬件冗余足够的情况下,更多新的功能将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和操作体验。
但是如果OTA是为了补上之前开发时出现的漏洞,而且这个漏洞在车辆上市之前主机厂就已经识别到,并且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和隐患,那么这种加快整车开发进度的做法就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为此,国家有关部门正在通过收紧OTA的管理办法,来避免车企钻空子将有缺陷的车辆交付到用户手中。也就是说,在政府和监管层面,OTA的实质和召回没有太大的差异,而这也是对用户最为负责任的做法。
毕竟汽车和手机不一样。手机软件出现了缺陷,用户大不了就重新启动一下。而在行驶中的汽车,如果车机出现黑屏,或者自动驾驶功能突然失效,那么就会带来潜在的驾驶安全的隐患,甚至有可能酿成伤亡事故。
开发周期的长短,其实和用户的利益息息相关。汽车是和用户乃至用户全家生命安全相关的出行工具。即便现在整个市场的迭代速度再快,车企都要牢牢守住自己质量和安全的底线。有些时间真的不能省。
有些不起眼的小问题,最终有可能会导致一个涉及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车辆召回。
有时候,为了用户体验更新,车企要抓紧推出新车;但是把一款车型做细做好,最大程度避免各种潜在的技术问题,才是真正能够成为一个百年车企的安身立命之本。事关质量安全领域,可能慢一些会更加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