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罐垒墙瓷片铺路“东方古瓷都”陕西铜川陈炉古镇

嘉澍看旅游 2025-03-01 17:20:5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陶器的国家之一,陶瓷文化绚丽多彩,是中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瓷器是中国的代称。瓷器制作在我国分布很广,有许多因瓷而闻名的城镇,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景德镇之外,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位于陕西铜川陈炉镇。

陈炉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东南15公里处,因“陶炉陈列”而得名,又因陶瓷而兴盛1400余载。据陈炉的窑神庙中的碑文可知,陈炉陶瓷始于公元6世纪的北朝,元代后期陈炉窑兴起,成为耀州窑的生产中心,到了明清时期逐渐发展成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制瓷窑场和瓷业生产基地。陈炉因“炉火千年不绝”而被称为“东方古陶瓷生产的活化石”、“东方古瓷镇”。现如今陈炉古窑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耀瓷烧制技艺也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炉古镇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陕西省的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陈炉镇是北宋名窑耀州窑的直接承袭地,继承了它的生产工艺,创造了民间陶瓷产品的新天地,形成了包括周围立地坡,上店等村镇的又一庞大的瓷业基地,明代设镇,陶业发达,以“炉山不夜”美誉列古同官八景之一,是国内和世界上难能一见的规模最大的古陶瓷窑场。陈炉三大窑场规模合计近20平方公里,发现陶瓷烧造区34处,其中陈炉窑场12处。在这里可以看到明清以来原始的制陶场景,制陶场区瓷瓦堆积如山,满山遍野,俯拾皆是,在这里罐罐垒墙,瓷片铺路,别具一格。

一千多年的陶瓷烧制过程中,让陈炉古镇积淀了浓厚的陶瓷文化。陈炉地处山巅,群山围护,在它的四周又有南堡、北堡、崔家堡、永受堡四堡拱卫。古镇的地形就像敞开的一口大盆,盆底地势较为开阔,集市街道和大部分陶瓷作坊都集中于此,上街和坡子街曾是历史上有名的商业街。陈炉的居民、陶工们依山开挖窑洞居住,这些窑洞自下而上,窑上叠窑,下层人家的窑背是上层人家的窑场院,又按照不同家族形成了东三社、西八社。

陈炉古镇内除了悠久的制陶历史和遍布镇区的古窑场遗迹外,最有特色的当属那“罐罐垒墙瓷片铺路”层层叠叠状如蜂房的民居等建筑。因古镇地处山巅,且多石山又少平地,当地人因地制宜,他们就把筛洗陶泥剩下的粗料脱成砖坯,再经过煅烧做成红砖,用来箍窑建舍。又因红砖窑洞的抗压能力有限,上面的住户无法修葺院墙,为了减轻下面窑洞的压力,每家院墙都用装烧瓷器废弃的、坚硬体轻的“匣钵”或废瓷盆、瓷罐垒砌成“罐罐墙”。同样他们用破损的、废弃的陶瓷片铺设在道路上,有的还用瓷片拼成一幅幅美丽的图案。

在千余年的制瓷历史当中形成了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古镇内最大的民俗活动当属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窑神庙春秋祭祀仪式。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和八月十五有两次社祭礼仪活动,既庄重又肃穆且热闹非凡。活动有十余家制瓷窑主参加,其中还有社火队、秧歌队、鼓乐队等多支队伍进行演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