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原配毛福梅家乡被誉为民国第一村的奉化岩头村

嘉澍看旅游 2025-03-01 17:20:53

宁波奉化岩头村位于溪口镇的西南方向,距离溪口镇中心约11公里,地处长三角南翼,四明山麓,属山区、半山区地形。境内风光旖旎,景色秀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这里是蒋介石先生原配毛福梅的故乡,这里有蒋介石青年时期求学、生活的遗迹,被誉为“民国第一村”,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

岩头村隶属溪口镇,在南剡溪上游 11 公里处,潺潺溪水穿村而过,经过村口的狮子、白象两山岩,故名岩头。两山岩左右拱卫村落,四周山丘簇拥环抱、形成了岩头村东西略窄、南北狭长的溪谷盆地形整体格局。溪水自狮、象二山阙中出村北注,从而形成了“围而不塞”、“藏风露水”的地理环境,使得这里非常适合休养生息。

岩头村历史悠久,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岩头村建制,实际上岩头村毛氏早在北宋期间就已经迁徙入住。岩头村民大多姓毛,他们始迁祖为毛旭。据《毛氏族谱》记载:五代十国的后唐时期,来自衢州江山的毛仁锵考中了进士,在北宋开宝年间(公元968-975年)出任明州知州,他的第三子毛旭跟随父亲来到明州,期间毛旭游览了奉化班溪一带,见此地山清水秀,风景优美适合定居,成家后就迁居于此,毛旭将定居之地取名为“石门”,意在教育后人不忘祖根在衢州江山石门,算起来毛氏在岩头村已逾千年。有意思的是,远在湖南韶山的毛氏与岩头毛氏是同宗,他们皆发源于浙江衢州江山清漾毛氏,两地毛氏呈现同步迁徙,一脉传承。好巧不巧的是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1882年出生于岩头村,毛泽东于1893年出生于韶山冲,俩人同为江山清漾毛氏第五十六代子嗣。

岩头因地处奉化西南山区的进出口通道,过去这里陆路交通不发达,岩头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利用竹筏漂流,承载大宗物资运输,在清代后期岩头已发展成为商肆繁盛、富庶一方的重镇。到了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岩头更是无比繁荣,各种商号布满村镇,除了南北山货之外,更有一些大城市才有的稀有物品在此出售。毛氏家族利用本重文重商,成为奉化名门望族,可谓富甲一方。现如今,昔日的竹筏运货早已不见踪影,但溪上的几处竹筏埠头却依然保存至今,特别是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蓬勃兴起,岩头人又重新利用这条水道,推出了"皮筏漂流"旅游项目,每年有上万人次的游客慕名而来,在激流飘荡中领略古村岩头的美景。

岩头古村依山傍水,由山泉汇集而成的剡溪清澈见底,溪水从南往北穿村而过,流经南面的罗汉桥,再往北依次为大兴桥、永宁桥。这溪水与三座桥形成的地形,恰似一个“毛”字,正巧与村中毛姓相同,这也许就是岩头毛氏先人的智慧所在。古村的道路依地势沿河而建、建筑也由地势的高低而进行合理的组合布局,村内的街巷因地势或曲或折。与剡溪走向一致的两条街道,一条于溪东,一条于溪西,东西的巷子与之相连,构成了岩头的街巷骨架。街巷格局虽保存完整,一些清末民国时期的建筑保存良好,大多集中在大兴桥左右两岸,多为两层的的青瓦木柱砖墙建筑。这些建筑的院子由大小相近的小鹅卵石按一定的纹理铺砌,院内有古井及绿色植物,院后种植小片竹林、形成岩头村典型的民居建筑风貌。

岩头村毛氏自衢州江山清漾迁至岩头,历经千年经久不衰,他们重教兴学,举人、秀才纷出,因此这里人文荟萃。这其中的佼佼者当属毛思诚,生于1873年的毛思诚,原名裕称,字彩宇,号勉庐,二岁丧父,靠母亲和祖母抚养成人。他工文能诗,是当地著名的秀才,著有《评注国文》《劝世歌》《性灵诗》等。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毛思诚在岩头村开设学馆。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5岁的蒋介石师从毛思诚,毛思诚成了蒋介石的训蒙老师。在毛思诚悉心教导下,原本顽劣的蒋介石开始专心致志、学业长进,还与一起学习的毛思诚的堂弟毛学诚结为金兰,蒋介石成为民国政府总统时仍然对恩师毛思诚敬重有加。

现今我们走进岩头村,毛福梅的旧居是必去的,这是一座三合式晚清建筑,在故居中保留着当年她用过生活用品和嫁妆,蒋家在溪口是大户,毛氏在岩头也是名门望族,两家可谓是门当户对。毛福梅生于1882年,1901年与只有14岁的蒋介石结婚,她比蒋介石大五岁。这桩婚姻是父母包办的婚姻,两人没有感情基础,虽然毛福梅是农村女子但她端庄贤淑,温柔孝顺,谨遵闺训,恪守妇道,在蒋介石离开奉化外出求学后她一直陪侍婆母王太夫人。此后蒋介石虽然纳侧室及与苏州女子陈洁如同居,都没能影响毛福梅是蒋介石原配夫人的地位。

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订婚前已经强迫毛福梅离婚。孤独无助的毛福梅此后只有将全部感情寄托在1910年出生的儿子蒋经国身上,每天她吃斋念佛保佑儿子。1938年农历十一月初一,日寇飞机轰炸溪口,毛福梅被炸塌的墙壁压埋去世。远在抗日前线的蒋经国收到“母亡速归”的电报后,满含悲愤回到溪口跪倒在母亲遗体前痛哭。

古村目前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比较著名的有毛邦初旧宅,钱谭庙、崇本堂、毛福梅故居等等,各式保留完整的合院式建筑有 37幢。这些民居建筑大多以徽派建筑风格,高大的马头墙,重檐硬山顶,高低错落,造型生动,不仅在民居密集处有隔火挡风之效,也有表达主人节节高升的期望。室内的装饰以木雕为主,所雕刻的图案惟妙惟肖,无比精致。除了这些民居建筑之外,岩头村还保存着许多历史遗迹如“石泉”摩崖石刻、广济桥和“古井灵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