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会福州门户的长乐区西南近郊的阳夏平洋上的首占村,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古村,在南宋年间就已经形成了村落。首占村素有“文化之乡”的美称。首占村的历史文化可谓积淀深厚。首占村,古名“洲店”,音讹为“酒店”,“首占”村名,为岱阳郑氏七世祖郑世威于明嘉靖年间所命名。这里村风淳厚,民气朴实,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在明、清两代就出了六位进士,科举成名者更是不胜枚举。近代有文学家郑振铎,史学家郑天挺,鸟类学家郑作新,名导演陈怀皑、陈凯歌父子等人士,都是卓有成就,声名远播。



首占村的郑氏宗祠和第七世祖厅,是村中的家族文化中心,这七世祖厅是明代后期建筑。宗祠坐北朝南,门楼由青石筑成,进深27.3 米,面宽 19.8米,建筑面积 500 多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为二进式的木砖石结构建筑。门埕宽阔,双斗旗杆耸立,两边各蹲踞一只高3.2米的大石狮,甚是威猛壮观。埕前青石仿古照壁上镶嵌一只由整块约重20吨的花岗岩石雕砌成的口吐“红火”的麒麟瑞兽。前进内设天井、庑廊,天井内置花木盆景。后进厅为主厅,正中明间置神龛牌位,龛前分列四根蟠龙柱,左右设镂空浮雕的金漆屏门。在神龛正上方,高悬环浦公晚年告老还乡时手书“世培忠厚”牌匾,笔力遒劲有力。此匾额历时400多年保存完好,字迹依然清晰。厅堂横梁上除挂有“进士”“文魁”“武魁”“亚魁”匾额外,还悬有“邹鲁文衡”“父子同科”“生聚教训”等多面有重要意义的匾额。在大厅左右墙壁上,还设置岱阳郑氏历代名人文化长廊,镶嵌郑世威、郑宝菁、郑振铎、陈怀凯(原名郑衍贤)等红木浮雕人物,再现了本宗历代名人的风采及生平感人故事。


整座祠堂,气势恢宏鎏金溢彩。厅堂大梁铺架等皆以木构,其间多以传统花、鸟以及吉祥图案入画,雕彩并施,装饰丰富。厅内多以实木柱支撑,上挂黑漆木板鎏金槛联,凸显古色古香。殿顶以 11 顶圆形金色藻井装饰,其中下厅饰以 10顶。藻井内嵌有1600 尊,涵盖战国、西汉、三国时代的贴金人物雕像,惟妙惟肖、工艺精湛。正中镶嵌两只金光璀璨的凤凰吉祥鸟,呈展翅欲飞之态。


岱阳郑氏宗祠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建祠之地系郑淑高捐献。此后历经多次修缮,清咸丰庚申年(1860),由元壁、莲波倡修,元模主事,族人捐资重修。1985年,宗祠再经修葺后,辟为益寿园,用作老年人休憩、娱乐之场所。祠埕建有公园,园中造承启台,峙立着1984年“庆甲子”盛会的历史丰碑。1993 年又建造了思源台,立有建造纪事碑刻。2008年,族人商议重建宗祠,于 2009年动工,保持面宽不变,往后延进2米,于2012年底竣工共耗资 390 多万元。

岱阳郑氏肇基始祖了公,号了翁,南宋年间从长乐福湖迁居阳夏酒店繁衍生息。此后岱阳郑氏人文荟萃,英贤辈出,第七世的郑世威(1503~1584)字中孚,号环浦,为一代名臣。明嘉靖十三年,补刑部主事,迁员外郎、十六年擢广西按察司佥事、二十四年迁浙江布政司参议、三十年迁四川参政、三十三年冬致仕归。家居教授生徒著书,后诏起南京右通政司。隆庆元年(1567),擢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升右副都御史;三年迁南京吏部右侍郎,改北京刑部右侍郎。

清代岱阳郑氏更是人才济济,有“一门五进士”、“祖孙进士”、“兄弟进士”的佳话。岱阳郑氏的郑怀德(1765~1825),字止山,号银斋。其祖父因不满清朝的“变服雉发令”,留发南逃到越南边和寓居。乾隆十三年(1788),怀德在越南应举,授翰林制诰。嘉庆七年( 1802)升户部尚书,并充正使出使清朝,十年后升礼部尚书兼钦天监。道光元年(1821),授协办大学士,封安全侯,深得越南嘉隆帝及明命帝倚重。病逝后越南朝廷“辍朝三日,命官赐祭”赠少保勤政殿大学士,列为“中兴功臣”。

新中国成立后,岱阳郑氏英才继涌,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中国鸟类学鼻祖郑作新、国学大师南开大学副校长郑天挺、北京电影界著名导演陈怀皑(陈凯歌之父)、获欧洲影坛最高荣誉的华人导演陈凯歌、世界乒乓球坛女冠军郑怀颖等诸多名人皆出自岱阳。岱阳郑氏族人历代屡有外迁,其中居住在福建省城福州为最多,播迁到国内外其他地方的有数千人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