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眼里的中国单兵防空导弹:仿制起家,却屡屡击落俄制战机

角逐有星间 2025-01-29 02:49:05

上次看了俄罗斯人对比歼-35和苏-30MKI性能的文章后,深为诧异。好在这并不是俄罗斯人的普遍观点,《军事评论》网站上另一位长期撰写中国武器发展,并在评论区得到大量俄罗斯读者认可的作者,其文章才真的算是有代表性。

部分俄罗斯人对苏-30MKI的维护已经达到难以理解的地步

这里以其阐述,中国军事工业出口的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文章为例,展示俄罗斯人现在复杂的心态。文章开篇就提到中国便携式防空导弹,是基于其他国家型号发展起来,设计单位“毫不犹豫地盗用外国防空系统设计,抄袭是必然的。”不过,当后面拿出来公开展示,或卖给其他国家时,“却都是中国自己创造的原创产品。”这两句话听起来有些前后不一,实际上是想说:中国的工业实力很强,在拿到外国的优秀设计后,往往很快就能理解并吸收思路,最终推出自己的产品,神似而形不似。

红缨-5是国内早期作品

接下来,文章认为中国第一代红缨-5,就是基于苏联流落在外的单兵防空导弹发展。最开始的红缨-5和苏联原版相似度很高,但接下来出现的红缨-5A、红缨-5B就逐渐走出了自己的道路。现阶段红缨-5系列已经不在中国使用,但早年大量出口到伊朗、孟加拉国、缅甸、柬埔寨和泰国等国家的库存,使得这款武器仍然在世界各地服役。此外,巴基斯坦获得授权在本土组装生产,并对外出口的做法,也延续了红缨-5的服役周期。而已知红缨-5的最后一个重量级战果出现在2019年,“当时一架米格-21在班加西被这款经典武器击落。”

后期发展的红缨-5勉强还能用

相比之下,问世时间晚不少的前卫-1,则“综合了美国和苏联的技术方案”。这款单兵防空武器的设计底子很好,亮相不久后就被巴基斯坦和伊朗看中,买走了生产许可,两者仿制型号至今依然在各自军队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中国自己也意识到了前卫-1的优秀,推出了不少改进型号,后来大名鼎鼎的前卫-18和前卫-19,最开始就是前卫-1升级版本。只不过升级幅度太大,和原版基本没有什么关系,才获得了新编号。而凭借这些性能出众的新武器,乌兹别克斯坦和印尼也被吸引过来,成为中国单兵防空导弹的新用户。

前卫-18国内用的也很多

最后,作者着重提到了飞弩-6,这款单兵防空导弹“和另一种西方型号非常相似,但设计单位声称是自己原创作品。”其出口成绩非常独特,不仅开拓了马来西亚、卡塔尔和秘鲁等新用户,而且实战战果最多:先是在叙利亚击落了米-8、米-24和米格-21,然后又在伊拉克打下了米-35。当苏丹空军一架米格-29也栽在飞弩-6手里后,其名气达到了顶峰,不过接下来就出现了有点尴尬的一幕——缅甸从中国工业采购的FTG-2000G战斗机,也被不知怎么流入的飞弩-6击落。总的来说,飞弩-6是现阶段,中国对外出口表现最耀眼的单兵防空导弹,尽管其并不是最先进的。

飞弩-6的战绩是独一档

在这位长期关注中国军事装备发展的俄罗斯作者眼里,中国军事工业并不在乎技术来源,永远以最实用的方式发展武器。最令人惊讶的地方在于,在水平逐渐逼近世界顶尖的情况下,其“出口价格还能保持在很低的位置。”而因为两国武器出口用户的高度重叠,“这就导致俄罗斯武器出口市场已经被严重挤压。”概括来说,就是有点看不起国内以仿制其他国家,尤其是苏联武器起家,但对于现实的高水平、低价格又感到很焦虑。

1 阅读:439
评论列表
  • 2025-01-31 15:19

    所以现在老师傅不得不对曾经的徒弟,现在青出于蓝的竞争者留一手两手...n手,现在任何战略级武器都不敢拿出来换钱,实在是怕了[得瑟]

角逐有星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