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100年辉煌到衰落,竟藏着“倒因为果”的致命误区

桐桐看趣事 2025-01-15 01:21:33

因果倒置之谬:经济与能源的错认

你是否曾思考过,什么是 “倒因为果” 呢?在经济领域,人们常常陷入一种思维定式,普遍笃定经济增长在前,能源消费扩大在后,直白来讲,就是认定经济增长会自然而然地带动能源消费水涨船高。

就好比我们在研读经济学评论,或是思索相关问题时,脑海中下意识就会浮现出这样的观点:既然经济增长了9.5%,那么能源消耗理所当然也要增长相近的幅度。殊不知,这其实是本末倒置,将因果关系彻底搞混了。

倘若把目光投向人类历史长河中最质朴的发展进程——小麦驯化,便能清晰洞察其中的奥秘。实际上是人类率先获取了采集野麦穗所带来的能源盈余,有了这份能量的积累,后续才催生出了农业文明。

换言之,人类必须率先突破能源的瓶颈,打破能量的局限,方能实现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而后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反过来又会刺激能源消费进一步攀升,如此便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的正反馈循环。

在这个循环体系里,能量盈余无疑是 “源动力”,是引发后续一系列经济腾飞的根基,搞错了这个源头,可就谬以千里了。纵观经济史,类似这般因能源与经济因果错位而引发的故事,可谓俯拾皆是。

荷兰崛起前奏:地缘动荡下的机遇

就拿荷兰的崛起来说,那是一段波澜壮阔且极具代表性的历史篇章。从1560年到1680年,这长达120年的岁月,堪称荷兰历史上最为璀璨辉煌的黄金时代。

彼时欧洲最大的商业贸易港——安特卫普,深陷反西班牙统治的动荡漩涡之中,遭到了西班牙军队的残酷围剿。在这战火纷飞、局势飘摇之际,大批从事海洋贸易的商人纷纷背井离乡,一路向北逃亡,最终落脚荷兰。

这一人口的大规模流动,直接促使阿姆斯特丹顺势崛起,一举成为欧洲新兴的海洋贸易中心,也由此构建起了荷兰独特的耗散结构。

当我们提及耗散结构时,必然绕不开能量这一关键要素。毕竟唯有持续稳定的能量供给,才能确保耗散结构不断演进、发展壮大。

那么荷兰究竟依靠何种能量,维系着这一蓬勃发展的态势呢?答案便是泥炭。泥炭与煤炭有所不同,它的热值相对较低,属于较为低级的能源形态。虽说泥炭资源在世界多地均有分布,但荷兰的泥炭资源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一,储量极为惊人,仿佛大地慷慨的馈赠;其二,储藏层异常浅,仅仅位于海平面以下1到2米处,这意味着什么呢?

荷兰人只要筑起堤坝,将海水抽干,随手拿起锄头轻轻一挖,便能挖掘到丰富的泥炭资源,开采难度之低,令人惊叹。

不仅如此,荷兰当时在交通运输领域同样展现出卓越的优势。其内河航运与海洋航运相得益彰,凭借着便捷高效的水运网络,运输成本被压缩到了极致,十分低廉。相较于其他国家,如英国以及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诸国,尽管他们也拥有泥炭资源,可无奈储藏层深埋地下,动辄处于50米到150米的深处,开采难度呈指数级上升,成本自然也高得离谱。

能源驱动下的繁荣与衰落

荷兰正是凭借着显著的能源成本优势,再结合其发达的海洋运输与运河运输所带来的运输成本优势,为本土制造业注入了强大的竞争力。

酿酒业、烧石灰、建材业(涵盖制糖玻璃、制造砖瓦等诸多细分领域)以及盐化工等产业,无一不是耗能大户。而荷兰凭借低价能源,得以大规模、低成本地生产出海量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工业产品,这些产品畅销海外,让荷兰迅速成为当时世界上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也正因荷兰长期坐拥丰富且低成本的能源供应,其耗散结构得以茁壮成长,内部产业分化日益精细,社会秩序愈发稳固强大。

经济由此迈向高度繁荣,荷兰掌控着世界诸多国家的贸易殖民地,威风凛凛地称雄世界长达100年,当之无愧地成为海上霸主。

然而盛极必衰,荷兰的辉煌并未一直延续下去。1680年之后,风云突变,荷兰的泥炭资源逐渐走向枯竭。能源供应的锐减,如同釜底抽薪,使得原本蓬勃发展的耗散结构迅速瓦解。

那些精细的产业分工再也难以维系,国家的实力与财富如同退潮的海水,同步急剧萎缩。虽说此后荷兰与英国展开了四次激烈海战,并最终落败,但这仅仅是表象,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荷兰的能源经济结构已然崩塌衰退。

能源根基的动摇,直接导致整个国家耗散结构的解体,通俗来讲,就是国家囊中羞涩,没钱雇佣军队,买不起枪炮弹药,失败也就成为了必然的结局。

文本来源@宋鸿兵 的视频内容

0 阅读:6

桐桐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