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跟我说,6月18日已经成为比他生日更重要的日子了,因为每年的这一天他可以名正言顺地给自己买一个“实用的电器”。虽然我跟他都很清楚,作为一个拖家带口的人,从申请预算到最后拿到钱这个过程是非常难的,更何况他所谓的“实用电器”基本上就是玩游戏直接相关的电子产品。
而只有这一天,因为家里其它人也要买,而且可以用各种优惠券,他才能在其中把自己想买的“私货”塞进去。
我昨天一整天大概收了8条短信,全部都是请我去参加618购物节的。短信上的理由都很简单也很朴实——您领了北京消费券,购买电子产品打9折,快过来买啊!
其实每年的两大购物节的数据大家都很关注,今年618的数据自然也是关注的重头戏,毕竟这是疫情之下的第一个购物节,最终取得什么样的销售成果往小了说是各家商户今年业绩以及利润的关键,往大了说甚至是一次非常全面地关于消费者信心的社会调查。
不过好消息是,今年618可谓是喜报连连,各大电商已经电子商务平台、直播带货平台报喜的不再少数。我们从公开报道里简单理一下。
天猫13个直播间累计成交过亿,总下单金额高达6982亿。京东累计下单金额达到2692亿元,比去年多了将近600亿。苏宁易购、美的电器在当天中午就已经实现了去年618全天的销售额。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女士再次亲自直播带货,又拿下了103亿元的销售额,比儿童节那天直播带货的销售额高了近50%……
难怪有朋友总说,我们市场上现在缺的从来不是消费潜力,而是信心。但这话我觉得也不全对,除了信心,我们很多时候还需要一个消费的理由,让我们可以安心消费的理由。
就比如文章开头,我的那位一到购物节就买游戏装备的朋友,这几年陆续收获了PS4、高品质的音响、体感设备、VR眼镜等等,但是要是没有购物节的优惠和买东西的借口,估计他还只能和手机游戏作伴。
大家都知道今年经济形势受疫情的影响很严重,不少商家主动或者被迫转型到线上开始交易,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在疫情的夹缝下求生存。所以今年促销手段的力度不可谓不小,北京地区还有智能电子产品9折消费券(满2000才能用,其实不是很给力,外地的朋友也不用羡慕),许多平台更是花重金请了许多粉丝的爱豆们来直播带货。所以今年购物节的成绩非常理想也在意料之内。
但是在购物狂欢的背后,是不是大家的消费潜力恢复了?是不是预示着我们的经济好转了?我昨天简单的和几位朋友、同事交流了一下,我感觉情况好像不是很乐观,甚至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简单来说,不是大家的消费潜力被低估了,而是大家的消费被房价还有其他约束给框住,变得更加理性了。下面简单给大家汇报汇报我朋友和同事的聊出来了一些想法吧。
朋友A,夫妻两口子都在国资的金融机构上班,保守估计两个人加起来年税前收入小一百万,加上我这个朋友脑子异常灵活还做点小生意啥的,应该收入比数字上的还要高一些。
前年A喜得双胞胎,把精力都放在家庭上。这次618他从6月1日就开始做攻略,参加各种活动,每天都要给我发两大电商平台的活动链接,让我帮帮他好好点一点。不过A从来都是一个精打细算的羊毛党,多余的东西从来都不买,果然618花了几千块全部都是尿布这样的婴儿用品。
朋友B,两口子一个在做科研,另一个自己开了个小工作室,年收入大概税前50万左右吧。现在还没生孩子只有一条狗,最近有换房的打算,两个人都在拼命攒钱,所以这次购物节只囤了一年的狗粮。是真正给狗吃的狗粮。
朋友C,高薪单身职场女精英,从来不讨论收入问题,某次喝醉了透露光年终奖税前就能拿50万左右。因为她平常活的比较潇洒,我本来以为这次应该会买很多东西的,结果她只是买了一点化妆品和护肤品而已,多的什么也没买。我问为什么,她说这几年买的都用不完了。
朋友D,家里宝宝刚一岁,老婆在机关单位上班工资不高,他自己虽然主业收入不高,但是副业一年能拿30万左右的税后收入,平常买东西也挺潇洒的。我本来想问问他618买了啥,结果他告诉我最近被西城学区房的房价搞的心都伤了,开始考虑几年以后给小孩攒点钱换学区房了,这段时间每天都在刷房屋中介APP看房子,把618给忘了……
所以给我的感觉是,因为618和双十一已经逐步成为了“固定节日”,其实大家对购物节的态度越来越理性了,基本上买东西都是事先规划好的,冲动消费非常少。
不过从我的几个朋友看,真的要让普通人放飞自我、大胆消费,必须要把房价这座压着的“大山”搬走。否则普通的房价和学区房价,真的是让大家不敢消费,扎在心里的痛。
买的都是必需品,没考虑过节日优惠!
都是造假的数据,呵呵,大家都懂
退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