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幽人空山,过雨采蘋。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如上,《二十四品》中第十品讲的便是自然,自然一品首先讲的是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的自然应该是一种不事雕琢,返璞归真的本色展现,如“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但我们仔细分析便会惊奇的发现其对于自然的理解充满着哲学的深度。
如其最后两句诗:“幽人空山,过雨采蘋。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空山”、“雨”、“蘋”代表着自然界,“幽人”的“过”、“采”代表着人类的社会活动,这些合起来讲的是外在自然。“情悟”即人的情感和感悟,代表的是内在自然。“悠悠天钧”即天地间运行的各种法则,代表的是自在自然。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串联其间,而艺术则是一种“薄言”的表达,于是三种自然既条分理晰,清楚明白,又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
这种三种自然相统一的思想不止存在于此处,实际上是贯穿于整个《二十四品》之中的。如雄浑一品中的“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这里面的“云”与“风”既是自然界中相对可见的事物,又可以看作是某种不可见但又充满着能量的物质运动,这些是外在自然。还可以看作是人的精神力量也即内在自然的运动。而自在自然则是一种能够超越一切形象之上的存在,故言“超以象外”,但又接之以“得其环中”,这便又将自在自然的运动加以形象化了,所以自在自然与外在自然和内在自然在本质上是不可也不能绝对分离的。
三种自然本质上统一于自在自然,故人们对于这种统一的把握程度又有赖于人的本真自性,因为本真自性有着充分如实反映自在自然的潜力。在这里我们似乎可以对一直以来显得有些玄妙的本真自性尝试作一更为清晰的表述。人的本真自性应包含科学知识的因素,包含情感性的因素,包含各种清晰的、抽象的客观规律的因素,还包含各种难以用语言表述但又清晰真实的感悟(对艺术而言,感悟性的内容往往会显得更为重要),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可以说,人们回归本真自性的程度便是对所有这些内容综合把握的程度。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本文为《东西方美学参证》系列文章之七
【艺术与自然】外在自然、内在自然与自在自然的划分
【艺术与自然】艺术的起源及其与“模仿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