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梁生平

山雁说过去 2025-02-01 16:34:40

任启圣/文

金梁于1962年10月21日逝世。在未死之前几日,赴邮局送信,忽跌跤,乃一卧不起。22日火化。金生于1878年,寿八十有四。梁字锡侯,初意志在封侯。及清帝退位,封侯无望,又改号息侯。其家杭州驻防旗人。系出满族瓜尔佳氏,故又以瓜尔佳为名。为李鸿章部下兴瑞之少子。其母为钱太平之女,浙江平湖县人,太平天国时,曾隶忠王李秀成部,积功至天将。忠王既没,归耕田里。地方官指为长毛,捕狱,几死。其女手刃父仇,又被捕,均经兴瑞保释出狱。其女遂归于兴瑞,而生梁。梁盖满汉之混血儿也。少时,聪颖异常,5岁读诗书、习诗文、篆隶。10岁,与章太炎一同赴试,太炎试卷作篆书,考官斥违功令,遂挽手出场。16岁,作《大同新书》,王韬特为作序,呼为神童。甲午、戊戌间,三上万言书。壬寅中举,甲辰成进士,是科已内定探花,因对策有国事可谓痛哭流涕者语。适逢慈禧七十六寿,斥为不祥,怒掷试卷于地,改降进士203名。梁系旗卷,故以广州驻防旗人商衍鎏顶补。一生引为恨事(余曾亲见原卷并有其师某君跋语,述此事经过甚详)。

清末,出任新民府知府。是时,张作霖之母居新民,患病。梁亲馈医药,在张作霖得电到家,其母已痊愈。张登门道谢,是为两人订交之始。嗣东北改省,徐世昌出任东三省总督,梁为旗务司长。后调升洮昌道保副都统衔,编练马队飞标。辛亥革命起义,至京,见摄政王载沣,号令天下勤王。载沣称善,遂留京师,授内务府大臣。梁尝问余曰:“我初意必入军机,迨发表内务府,始知摄政尚欲使我发财。我先后条陈数十事,无一采用,及询摄政,皆已忘记,其昏聩可知。是时,袁世凯已奉诏来京,梁恐袁难制,与陈宧合谋,拟拥旗籍锡良出任陕甘总督,暂住滦州,交陈宧统带北洋陆军第二十镇,以防京师有变。庆亲王载劻(应为奕劻)以陕甘缺例,索贿金12万,锡良不肯出,乃改降热河都统。良遂一怒而去,至隆裕逊位诏下,摄政尚照旧上朝,闻宫人言,始知隆裕已降旨。国家兴亡大事,摄政不得预闻。真怪事也。

民初,张作霖以奉天将军兼巡按使,邀金梁任政务厅长。先与张约订三事:一、统一东北待机入关复辟;二、对金梁不得骂街;三、金梁喜早寝,晚间不得随便招呼。经张许可,梁始到奉就职,终以不欢而散。归京后,又人内务府,曾向溥仪密奏,延揽人才。诏有可用其心者4人;升允、冯煦、刘廷琛、铁良;有可用其人者18人;柯劭忞、罗振玉、李家驹、章梫、叶尔恺、刘家干、陈毅、万绳、胡嗣瑷、林纾、冯恕、荣厚、王季烈、许德芳、孙壮、郑垂、彬熙、梁弧;有可用其名者八人:赵尔巽、袁金铠、孙宝琦、王怀庆、傅增湘、梁启超、熊希龄、蔡元培。以上共计38人,皆金梁认为当时人望可以效忠清室之人才。并请溥仪定期继续延见,以备后图。金梁以满人之故,旧国之思,尚怀梦想。嗣又入清史馆充纂修。成史稿500卷。自述诗云:“回京忽复直清宫,力夸欧游学大同。偶又退修《清史稿》,著书立说一场空。”

张作霖死后,梁又出掌沈阳博物院事,曾与张学良、杨宇霆等商印文溯阁四库全书。因杨宇霆被杀,梁往吊唁,致招张学良之怒,下令停印,此事遂罢。九一八事变,梁微服回津,与章一山等诗酒往还,风流自赏,外传艳事颇多。解放后,由杭迁京,政府怜其衰老,入北京文史馆,供应生活。又撰有《清史二补》、《三补》并补了《李秀成补传》、《满族考》、《台番考》、《说文科学化》、《义易卦象》、《大北京》、《文史偶存》、《北京奇迹》、《文字书》等等。对满清掌故知之特多。自述诗云;“活历史名岂敢云,百年亲见并亲闻。统观世界新花样,且写奇奇怪怪文。”此虽年逾耄耋、神志不衰,硝一构思,万言立就。尤善钟鼎文,杂以小篆,自成一体。巧思妙悟不愧才人。更喜以新事附会旧闻,大言不惭。自述诗云:“中华造字本人生,唯物全凭辩证明。早创说文科学化,先通部首百天成。”中华造字,本以六书为主,此者异想天开,必谓造字本于人生,合乎唯物辩证。吾想仓颉造字之时,决不如此。即使叔重再生,料亦无此远见。

1950年余至北京公园管理委员会,担任临时编辑及整理图书工作。梁亦来编《园林志》共居四宜轩,知余为南海太炎及门弟子,凡有著述皆向余就商或录稿以赠,间有驳辨,梁亦不以为忤。自谓:“学问不如太炎,通而不专,杂而不纯,虽有著述,不能传世。”尚有自知之明焉。梁殁后检其(晚期的)遗著,颇有可取者,一麟一瓜,亦可备史料之阙。《忠王李秀成补传》引其外祖父钱氏私记云:

当时用兵皆虏民为前卫,充炮灰,迫敌阵乱,始出正兵。王独不忍害民,每得一地,必先安民,分给田亩,实行天朝土地制度。不扰民,不杀降,对于满人亦不屠杀。得杭州时,先与瑞将军约;决不妄杀,愿留则留,愿去则去。满人不屈,阖城自焚。王犹挥泪以谢。又城破时,先发忠字小旗,或插于门,或带于身,皆可免死。粮道某,且得旅费百金,全眷北返。迨天京破,忠王奉幼主出奔,分散被擒。执献曾营,忠王曾论大曾(国藩)大盗亦有道,小曾(国荃)小偷不足算。小曾恨之刺骨。忠王自写口供十日,约四五万言,凡前攻战,每述一败、曾国荃辄刺其一针,王闭目不作一声。大曾闻而阻止,即枭首示众,而以极刑论报。

又录:忠王《吴山大风台》诗云:

立马吴山莫自豪,

大风台上大风高。

钱王功德今犹在,

不愿黄袍愿锦袍。

又如云:

辛亥革命隆裕决议让国,授权袁世凯议和。袁立索窖金,慈禧积存数千万全归袁手。洪宪称帝,又逼让清宫,隆裕一怒而绝。隆裕厚重而庸暗,既以强选为光绪所不礼,乃至后例请安,亦不复答。西太后又隔绝之,不使同宫。王照清宫词,诬清后杀帝,决不可信。帝饮食起居,必候西太后旨。太后既病。不时请命,帝实冻饿而死。西太后闻报,始命隆裕率宫人往视,则已僵矣。又谓小德张先侍慈禧,后侍隆裕,清室退位,实用其言。袁世凯由彰德来京入觐隆裕,先至张屋,备一茶即赠仆人一万元。张大喜,以为袁对己必有重报,立助袁撤摄政王,并说隆裕退位。嗣后见袁,袁斥之曰:“太监应在禁中,不得出外招摇。”张始知被骗。(1962 年11 月)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