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他率领的蒙古骑兵横扫欧亚,令人闻风丧胆。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是成吉思汗缔造,他之所以达到这样的高度,除了军事能力,政治手腕高超也不容忽视。
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享年65岁。如果成吉思汗多活10年,灭亡金国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南宋,这几乎没啥悬念。
北宋、南宋,无疑是史上悲催的封建王朝,无论是契丹、女真、蒙古,还是弱小的党项,都没有尊重宋朝,从心底里瞧不起“大宋”,尤其是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南宋,有过长达半年的交战。成吉思汗手腕之高超,以及南宋表现之拉胯,都令人惊叹不已。从丁亥之变看,成吉思汗多活10年,就是南宋的噩梦。
1123年,成吉思汗结束西征,休养生息后,便继续进攻西夏,力求将其灭亡。攻打西夏,成吉思汗高超的军政手腕,体现得淋漓尽致。
西夏曾经也是强国,在蒙古铁骑下,也是连战连败。1206年,成吉思汗攻打西夏,迫使其臣服蒙古,并协助蒙古攻打金国,参加西征。
成吉思汗目的很明确:削弱西夏战争潜力的同时,为灭亡西夏做准备。西夏参战,就会元气大伤,国力承受不起。
伤到元气,西夏不愿意继续打,成吉思汗就以“违背协议”为由,出兵攻打。此时,元气大伤的西夏,岂能抵挡蒙古骑兵呢?
如果一开始就顽强抵抗,拒绝服从,又怕被成吉思汗重点“关照”,以及遭受屠城。如此,国内主和派得势,要求议和,君王不知如何是好。
南宋,成吉思汗看来,连西夏都不如。西夏国家很小,但很有骨气,当年跟辽国、北宋、金国都打得有来有回,还迫使北宋签署“庆历和议”。
南宋,除了妥协还是妥协。国仇家恨面前,南宋对金国称臣纳贡,后则叫金国叔叔、伯父,丧失了中原帝国应有的尊严,故而成吉思汗并不尊重南宋。
成吉思汗、南宋的关系,可以追溯到1217年蒙古筹备西征以及金宣宗“北失南补”这段时间。
1217年,成吉思汗准备西征,漠南军国政务交给蒙古国王木华黎负责。与此同时,金宣宗脑洞大开,“北失南补,取尝于宋”,出兵攻打南宋。
南宋痛恨金国,便派使者北上燕京,与木华黎展开会谈,顺便了解蒙古对南宋的态度。赵拱得到结论:蒙古,比女真更危险,也不靠谱。
蒙古灭金,需要南宋配合,从南面迂回,撕破金国的关河防线。汉中、唐州、邓州、钧州、开封路线,是灭亡金国最佳途径。
汉中,位于南宋境内,蒙古需要“借路”。南宋同意借路吗?答案是否定,南宋态度模棱两可,没明确表态。
唇亡齿寒的道理,南宋懂得。当年,北宋与金国结成海上之盟,结果喜提靖康之耻的惨剧,历历在目,南宋岂能一错再错呢!
1224年,金哀宗继位,南宋理宗继位,双方立刻缓和关系。此时,南宋对联络蒙古已经不感兴趣,却也不敢支持金军抗蒙。
对成吉思汗而言,南宋感兴趣与否,并不影响“借路灭金”作战。南宋借路也好,不借也罢,成吉思汗都要经过汉中,无非就是打一场而已。
成吉思汗打仗,也需要“理由”,只不过这个理由都是自己说了算。成吉思汗的理由,就是要求南宋称臣纳贡。
1227年,距离靖康之耻整整100年,成吉思汗又制造了新版“靖康之耻”。南宋朝廷,面对成吉思汗挑衅,以及丁亥之变带来的耻辱,忍气吞声。
西夏尚未灭亡,成吉思汗便派使者去成都,拿着两枚金牌去给四川制置司,要求南宋对蒙古称臣纳贡。
制置司,类似明清巡抚、总督,是朝廷的封疆大吏。四川制置司,与清代四川总督一样,手握地方军政。
郑损,人如其名,“真的很损”,他不敢招惹蒙古,也没回复成吉思汗。当然,成吉思汗也不管他是否回复,金牌到达成都后,一支7000人的蒙古骑兵攻入南宋川陕地区。
没有讨价还价,只有我打你,这是成吉思汗的人生信条。对成吉思汗而言,他已经先礼后兵,有了攻打南宋的理由,即便这种理由跟霸道,也很无耻。
南宋川陕防线,以三关五州为核心。三关,指的是仙人关、七方关、武休关。五州,指的是成州、凤州、西和州、阶州、天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134年,吴玠、吴璘兄弟取得仙人关大捷,击败兀术亲率的10万金军,把金军挡在关外,保证四川腹地安全。
金军拼杀几十年,从未能破三关五州,但成吉思汗只需要半年,以及7000蒙古骑兵。一支偏师骑兵,足以横扫宋军,因为南宋太软弱。
四川制置司郑损,不敢得罪蒙古人,南宋朝廷又不断强调不能擅自挑起战争。如此,蒙古骑兵如入无人之境,郑损则打算放弃关外5州。
蒙古骑兵围攻西和州,宋军顽强抵抗,拒绝服从命令撤退。大将程信从仙人关出兵,准备攻打西和州蒙古军,歼灭这支骑兵。
2万宋军杀来,被蒙古骑兵的“放风筝”战术袭扰,让程信误以为蒙古骑兵不给力。再则,程信急于解除西和州之位,下令全线出击,中了埋伏。
蒙古骑兵机动性强,骑射功夫了得。宋军以步兵为主,在狭窄的河谷遭遇伏击,不由阵脚大乱,成为收割对象。
宋军溃逃,蒙古骑兵追击,许多将士死在蒙古的箭雨之下。金宣宗宗南征时,在西线屡立战功的麻仲、马冀、王平三位悍将阵亡,宋军伤亡过半。
野战,宋军不是蒙古骑兵对手,让郑损更加胆战心惊。郑损不顾副手赵彦呐阻止,下令全部放弃关外五州,也不允许汉中兵马去救援。
关外五州,任由蒙古骑兵肆虐,数十万百姓被蒙古骑兵俘虏,成了战利品。郑损本人,则让一万多宋军护卫自己的家人,沿着嘉陵江南逃。
主帅不管,南宋朝廷也力不从心,关外五州的百姓被彻底抛弃。蒙古骑兵大肆劫掠,赚的盆满钵满,并准备杀入仙人关,宋军有了溃逃迹象。
正当这支骑兵打算攻仙人关,进入汉中劫掠时,成吉思汗病逝消息传来,只好结束行动。3年之后,成吉思汗的儿子拖雷,攻破仙人关,劫掠汉中、川北,数十万人被肆虐。
1227年2月出兵,1227年8月成吉思汗驾崩,7000蒙古骑兵偏师,只用半年时间,就横扫关外五州,制造丁亥之变。
成吉思汗霸道,丝毫不顾及南宋尊严,所谓的“联宋灭金”,就是武装借路,南宋不给也得给,否则结局更惨。
丁亥之变,堪称南宋版的“靖康之耻”,朝廷的尊严在川陕被蒙古骑兵撕成碎片。丁亥之变,给南宋上了一堂课:蒙古比女真更可怕,也更危险,却无法解决。
1229年,窝阔台继位,拖雷继续武装借路,把汉中变成一片废墟。四川制置使桂如渊无奈,只好借路给蒙古,并充当向导,提供粮食犒军。
1234年,京湖制置使史嵩之派江海、江万载叔侄率2万大军出征,协助蒙古攻打蔡州,并提供30万担粮食,也是可悲。
蔡州之战,人们记不得史嵩之、江海、江万载,只知道跟着江氏叔侄出征的孟珙,他把金哀宗的一半带回临安祭祀太庙,金国灭亡。
孟珙,号称机动防御大师,打防御战可以,主动进攻不行,因为宋军整体素质远不如蒙古。蔡州之战后3个月,端平北伐,史嵩之、孟珙极力反对,拒绝出兵,也拒绝救援,赵葵喜提端平入洛。
丁亥之变,成吉思汗太霸道,对南宋而言就是新版靖康之耻。如若成吉思汗多活10年,灭亡金国之后,南宋就是下一个目标,因为他打南宋的理由太多:想打就打,随便找个借口就完事。
南宋,在丁亥之变中承受的屈辱,也没机会洗刷。蒙古帝国存在结构性不足,贵族之间斗争激烈,甚至兵戎相见,相互攻杀,瓦解是必然,但南宋不争气。
南宋最大的遗憾,就是缺乏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无法压制文官,使得朝廷官员相互倾轧,没能抓住中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