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单仁行”公号,订阅“单仁行”公号
从企业家的角度探究商业本质
01
前不久,我去到昆山讲第170届《视播时代企业全域营销快速增长系统班》,遇到了单仁牛商的一位老学员夏总,她特地带着团队从苏州赶过来跟我交流。

夏总的公司叫苏州汇源塑胶制品,主营中空板、中空板箱,围板箱,在2017年的时候,夏总带着团队走进单仁牛商,5月份成立网络部,6月份正式展开网络营销。
当然,一开始团队还比较小,只有3个人,但半年时间他们在网络上投入6.3万,陆续产出了500多万的订单。
随后的6年时间,夏总一直在单仁牛商不断学习和迭代,从刚开始的网络营销、全网营销到全域矩阵营销,再到短视频直播,文思子牙营销AI等等。
我们在进化迭代之余,也在把新的理念和系统带给学员一起成长。
我问夏总,这6年企业增长有什么变化,遇到什么问题没有?
夏总告诉我,2017年刚走进单仁牛商的时候,公司营收是2000多万,业务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依赖于一些大客户的复购和业务员线下拜访。
到了2022年,尽管经过了疫情和行业变化,但公司营收依然达到了1.6亿,其中50%来自网络,去年2023年,公司业绩继续增长8000万,营收来到了2.4亿。
六年时间,在单仁牛商的帮助下,夏总的公司业绩增长了12倍,
当然,在视播时代新的营销变化下,她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跟我交流。
02
夏总公司的核心项目叫“中空板”,这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包装材料,应用非常广泛。

像我们生活里常见的广告牌、灯箱、隔音板,其实就是中空板。
在工业领域应用范围就更加广了,比如说精密仪器的周转箱、工业用品的包装保护等等,行业内也叫“万通板”。
夏总做这个项目有十多年的时间,各方面工作流程、经验、包括推广都比较成熟,但这两年,她又建了一个厂,专门来生产围板箱和围板。
围板箱是什么呢?
它由托盘、箱体、箱盖这些围板,通过叠装方式组成的木箱,叫做围板箱。

它更像是填补中空板空白的一个细分市场。
因为中空板对重量有一定的限制,装不了太重的东西,夏总经常会错失一些对重量有要求的订单。
夏总本身有厂房,有工艺和设备,技术上面没问题,加上客户有需求,于是研究选择了围板箱去填补这部分空白的需求,这就是属于“关联性的多元化”。
但新厂房建好之后,除了满足原有客户之外,夏总和团队在网络上去推广的时候,发现“围板箱”的指数和热度不够,这时候怎么去优化?
这个问题其实在我们辅导学员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次,就像我布局的关键词,客户不搜索,过去面对这种问题就需要付费和免费一起优化,或者是贴进比较主流的关键词去截流。
但今天我们还可以考虑用视频的内容形式来做场景,分客户群体、分使用场景去展示产品的优点。
比如说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主要强调于更低的成本和循环使用,我们可以在视频里进行比较成本的计算,
对于运输保护比较高的企业来说,我可能要更多展示它的无钉化作业和折叠结构,它对设备和人员的保护等等。

当然,核心思路就是针对特定用户在特地场景的需求,给他们一个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在大搜端,我们要去做几次周期性的数据分析,如果现有关键词效果还是不行,没有搜索量,就考虑去推“代替式的关键词”,用自己的产品去代替。
什么意思呢?
就像围板箱看上去是填补中空板的一个空白细分市场,但它其实是代替过去的木板箱。
同样,围板箱的原材料也是木板,但它比传统木箱更好,我是不是可以考虑去推热度更高的木板箱?当客户来到身边,再去跟他介绍我们的围板箱呢?
03
夏总问我的第二个问题,其实也是很多中小企业很关心的话题。
现在大搜平台的获客成本上去了,产出没有原来那么好了,这是不是普遍问题?我是不是要缩减大搜平台的投入?

首先,这确实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今天要去做短视频直播,要去尝试新的营销方法的原因。
机会不等人。
企业想要成长,必须要拥有抓住机会的能力,这一点我反复在单仁行和单仁牛商的课程当中强调过,一个是市场机会,一个就是营销机会。
当然,对于原来营销端投入多少的问题,这其实也是一个数学题。
我们要去计算自己的投入产出比,像09年的时候,一个关键词才3毛钱,到了13年,短短四年时间,一个关键词的价格到了30块钱,涨了100倍,我做不做?
如果有利润产出,我还得去做。
即使过了最高点,只要有利润产出,我们就要持续增加杠杆的关键要素,使得利润最大化。
什么意思呢?
我们可以用数学当中函数的方法来做个推倒。

利润=收入-成本。
利润最大的点,斜率为0。
斜率是什么呢?
是函数的倒数,所以利润=收入-成本,但当边际利润率=0的时候,利润是最大的。
所以,利润最大点,就是在边际利润=0,也就是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是一致的时候。
它的原理是按照微分极值,如果利润函数的一阶导数等于零,也就是边际利润等于零,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那么,总体利润会达到最大值。
所以,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真的要学会去计算自己的利润,过去我可能在网络上一个月投资5万,会获得100万的利润产出,利润率很高。

今天利润率可能没那么高了,其实对企业来说,我就要去计算,从5万增加到10万,我再去看所增加的5万产出的结果,有没有利润?
只要继续产生利润,那么我们就应当继续增加投入,一直到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0的时候,就是利润最大化的时候。
很多中小企业到了某个阶段走不下去的原因,就是对关键投入拿不准,不敢拍板。
当我的固定资产、人工、房租,这些都是固定成本产生的时候,我们只要增加一些广告推广,或者某些关键人员,就可能产生更大的收益,产生更高的利润。
特别是当我们很多网上来的客户,未来还有复购的时候,它的后续成本基本上就等于0了,要把这个帐算清楚。
04
夏总问我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怎么去展现产品的差异化?
特别是行业标准化程度比较高,大家的产品尽管有所不同,但核心功能大同小异的时候,我怎么去体现产品的差异化?

我觉得有两点值得思考。
第一、差异化的卖点,是客户创造出来的。
今天任何好的卖点,都不是我们凭空想象,凭空讨论出来的,当然,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缩小选择的范围,但是,不能全都依靠纸上谈兵。
我们今天必须要去到一线,去到客户身边,观察和了解他们的使用体验,他们怎么包装的,用了几次会坏?为什么会坏?是材料问题,还是结构问题?
就像我每次讲课结束后都要留下来跟学员去沟通,还会专门去走访企业,其实就是要走到客户身边,一边给他们做服务,一边了解他们真实的情况,知道我们接下来怎么去迭代,更好的满足大家的需求。
差异化就是这么得出来的,一定不只是我们坐在办公室聊出来的。
第二、行业懂的东西,客户不一定懂,如果任何东西大家都非常了解,那还要营销干嘛?当然,前提是要有诚信,我做营销不是去骗大家,我是要构建产品的特色、特点,打出品牌的差异化,就像农夫山泉有点甜,大家都是矿泉水,你真的甜吗?但这并不影响农夫山泉成为行业第一。
同样,余承东也经常说问界是1000万以下最好的车,主动安全是华为提出来的,同行肯定不满,好话都被你说完了,我说什么去?

但对于目标客户来说,他就会去关心汽车智能化,这就是华为最大的差异化。
同样,企业和客户之间还会存在对需求的不同理解。
夏总其实忽略了一个本身的优势,她是一体化制造,她有厂房,有完整的产线设备,从材料、结构、定制到生产都是一体化出厂。
对于企业采购来说,一个一体化制造的厂商,一个需要代工的中间商,作为买家,我优先选择谁?
当然会是一体化制造的厂商,因为大家都天生厌恶潜在的风险,放大潜在的好处。
我想,夏总的这些问题也能给各位经营者和创业者带来一些启发。
当然,最后,我还想说明一点,夏总的公司之所以6年能增加12倍,从2千万做到2.4亿,除了有单仁牛商和牛商汇的帮助和活动之外,夏总本身6年的坚持和对我们的信任也同样重要。
在单仁牛商的学员当中,其实还有很多企业一直在跟随我们学习成长,他们跟我们的关系都超出了客户和企业的关系,更像是朋友的关系。
单仁在这里感谢所有一直以来关心、信任和支持我们的朋友们。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