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103:皮科《论人的尊严》/惯性和动力

永哥历史 2025-02-17 03:56:04

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惯性和动力

1、美国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在研究人类历史进程时,提出了两种影响力量:“惯性”和“动力”。他认为“惯性”和“惰性”是同一个意思,中世纪的思想惯性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惰性。克服惰性并不容易,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2、亚当斯在解释文艺复兴时期思想保守性时提出“惯性”概念,认为惯性是物质在静止时保持静止、在运动时沿直线前进的属性。他主张思想应具备想象力,才能产生推动力。惯性并不一定是阻力,巧妙利用惯性也可以成为一种动力方式。

3、文艺复兴时期面临着中世纪思想的巨大影响,中世纪思想经过千年的积淀和运作,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习惯思维方式,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即使在文艺复兴时期那些被认为是最反叛的领域,如人和人性的觉醒,也能看到中世纪思想的惯性作用。

4、即便是对中世纪经院学术传统反叛最激烈的人文主义者,也很少有革命性的思想或理论创建。皮科作为激烈的反叛者,也表现出中世纪思想的惯性。文艺复兴思想中同时存在“惯性”和“动力”:人和人性的觉醒是“动力”,但思考人和人性的方式仍表现出中世纪的“惯性”。

5、在许多社会的思想变革时刻,人们提出新问题,但思考方式依旧是旧的。旧思想的根深蒂固使得大多数人习惯用旧方式解决新问题,导致文化传统主义和保守主义具有吸引力。提出新问题的人未必真正理解其意义,可能只是偶然提出。

6、赫歇尔·贝克在《人的尊严:对一个持久观念的研究》一书中提到,文艺复兴时期试图找到通往真理的新路,而不是寻找新的真理。阅读皮科的《论人的尊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艺复兴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主义时代。文艺复兴并不是与中世纪的决裂,而是与中世纪有重要的延续,呈现出前现代和近现代的特点。

7、文艺复兴和中世纪人文思想之间的内在惯性联系可以从三个方面认识:一、与新柏拉图主义的关系(用世俗思想的精华来支持宗教信仰);二、与经院哲学的关系(哲学仍然是神学);三、延续了基督教对世界秩序的乐观主义(这是最美好的世界)。

8、皮科的《论人的尊严》被视为文艺复兴的人文哲学宣言,但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并没有形成独特的世俗哲学,皮科的思想是一种“人文主义神学”。皮科深受同时代人文主义者马尔西利奥·菲奇诺的影响,菲奇诺是佛罗伦萨新柏拉图主义的捍卫者,他用拉丁语翻译的柏拉图和其他希腊作家的著作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学术确立了标准。

9、新柏拉图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重要基础,发展出两条主要路线:一是通过冷静分析追寻宇宙秩序中的神创造的等级,二是通过奥古斯丁式的顿悟和灵魂启明直接接近神性。新柏拉图主义在不同领域有不同体现,如为哥白尼和开普勒提供追寻真实知识的动机和途径,并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创造中反映出来。

10、到了中世纪末的13世纪,新柏拉图主义确定真理的路径已经成为一种被教会默许和普遍令人满意的知识方式。超感觉的和抽象的被归入神学和教义,成为一个永恒和普世的领域;而一切与物质和感觉有关的则被归入世俗思想的领域。

11、在中世纪,肉体和灵魂的二元论以及自然和启示宗教的双重真理保持稳定。然而,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稳定开始动摇,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要求上升到超越感官的更高层次,导致以前分割的领域开始融合,形成了“自然哲学”。

12、皮科在《论人的尊严》中对这种哲学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决心捍卫它。他批评当时的哲学研究被嘲笑和蔑视,认为只有那些将智慧研究降格为营生的人才被视为智慧,这种情况令人悲哀。

13、皮科认为哲学是追求真理的知识,他自称只为了成为哲学家而研究哲学,并且全身心投入其中,抛开所有私人和公共的顾虑。贝克评论说,皮科的哲学实际上是一种变体的神学,通过数字学证明自然和精神之间的对应关系。

14、新柏拉图主义认为无形的东西比有形的东西更好,因此人应该将意志指向精神而非物质。尽管如此,整个宇宙的等级制度——上帝、天使、灵魂、身体和最低层的物质——在所有可能的世界中都被微妙地调整为一个有序的整体。皮科将存在的类别归结为三个领域:由智力占据的超天庭,充满永恒灵魂的天堂世界,以及充满各种生物的较低的物质世界。

15、菲奇诺和皮科在新宇宙秩序中赋予人的重要性是独特的。菲奇诺认为人是最高和最低之间的纽带,是“第三种本质”,是自然界的中心和所有事物的联系点。皮科则强调人的优越智力,指出人被上帝置于存在的中心,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提升或堕落。

16、中世纪思想对文艺复兴造成的惯性之一是与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不彻底决裂。中世纪时期,教育由教会掌控,思想家多为修士和神职人员,他们的思想基于古代希腊哲学、圣经和早期基督教作家的教导。经院哲学家将这些过去的思想纳入单一的神学逻辑框架中,以基督教教义为基础,阿奎那是其中的代表性思想大师。

17、中世纪经院学士们共有的是一种单一逻辑框架内的共同思维方式,与开放式的思辨哲学不同,因此常说中世纪没有哲学,只有逻辑和神学。然而,经院学士们关心的神学问题中也有许多是哲学问题。尽管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者反对经院哲学,但中世纪神学与哲学相互混合的特征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中得以延续。

18、皮科的《论人的尊严》便是这种人文哲学,有人认为这其实是一种神学,尽管提升了人的地位,但人仍然是按照上帝形象创造的生物。皮科的哲学还包含不同思想之间的开放式辩论,这在中世纪思想家阿奎那那里也存在,只是局限在他的神学框架内。

19、阿奎那被认为是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他在基督教思维的神学逻辑框架内探索问题,引用权威观点,列举正反论点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倡导一种与信仰调和的理性方法。文艺复兴人文学者也理解和运用了这种理性,皮科在演说中强调了人类理性的突出地位及其在决定人类道路上的作用。

20、皮科像阿奎那一样强调正反不同论点的辩论是显现理性真理的途径,并且他更强调公开评论。这也是他挑战全欧洲的知识人士与他在《900条结论》上公开辩论的原因。他认为辩论有助于探索真理,尽管有人认为他肤浅而自负。

21、皮科指出,历史上许多杰出学者和哲学家都通过辩论来增强心灵的力量。皮科的观点体现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的自信和乐观精神,认为知识可以揭示真理。这种乐观主义在当今犬儒主义和反智主义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提醒我们文艺复兴是一个充满朝气的时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