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原福州军区司令因公罹难,军区工作由副司令代理。
按照一般情况下,大军区司令员的任命有两种,一种是空降干部;另一种是内部提拔。副司令提拔为司令员也不是不可,但在福州军区司令员的人选上,上级还是很重视的,需要有实力的将领坐镇。

1977年,几大军区级单位主官空缺,如南京军区、福州军区、成都军区、新疆军区,以及其他军兵种,如空军、铁道兵、二炮等。上级拟任南京军区副司令聂凤智为福州军区司令,可对方因身体不好,加上气候不适合,而改为南京军区司令。
上级原本任命第一副司令李水清为南京军区司令,聂凤智留南京军区,按说李水清是不是应该到福州军区任职。上级并没有这样安排,而是拟定为成都军区司令,后改而为二炮司令。福州军区司令员由第一副总长杨成武兼任。
福州军区自成立后,一直作为战略前沿,摆在很重要的位置。

1955年,六大军区改编为12大军区时,南京军区下辖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而且还有很长的海岸线防守,军事职能非常重要。可在当时与台湾、金马、妈祖相隔最近的福建经常受到敌人袭扰。作为南京军区从战略指挥方面来说,显得有些鞭长莫及。或许因为这样,1956年将福建军区升格为福州军区,并在1957年将副总长韩先楚放在这里担任司令。
当时,叶飞担任省委第一书记,军区司令兼政委,而地方建设很重要,一个人身兼数职精力不够。把韩先楚安排这里,因为能打,而且解放海南岛时,他就是登陆最高指挥员,在四野,甚至全军将领中都是很能打的。
他坐镇指挥,不仅可以威慑敌人,也可以让敌人有来无回。

韩先楚担任司令长达16年,1973年12月调离。上级将兰州军区皮定均调来担任司令,皮定均在1969年之前一直在福州军区担任副司令,干十几年抓作战工作,军区的各个作战单位,以及防御都是一清二楚,而且也是很能打仗。把他调来,目的有二,一个是八大军区对调,第二要找熟悉能打的司令继续坐镇前线。
1976年,皮定均司令因公罹难。副司令暂时代理工作,并没有被提拔,或许因为分量不够。
1977年,上级准备调聂凤智,让他担任司令的原因,第一过去在福州军区空军担任过司令,熟悉福建的情况;第二他过去在空军指挥空战很有战绩,全空军中,找不到第二个像他指挥空军作战丰富的人,抗美援朝时期主要是他负责空战,刘震刚指挥时,还是小战而且时间短,他接替后大战。七十年代初期,他身体一度陷入非常危急的地步,后来身体好转一些,只可惜身体不好,只能作罢。

李水清过去在战争年代一直担任政工干部,解放后才成为军事主官,担任军长、军区副司令等职。
最终上级将杨成武调去担任司令,因为他军政都很优秀,打仗在上将中很有一套,曾经担任过军委办事组组长兼代总长。除了能打仗,会打仗,他还是福建人。而当时台海形势下,需要一位份量重的将领坐镇。

可以说,福州军区司令员并非谁都可以担任的,要看实力和能力。
1985年,随着军队精简裁员,福州军区与南京军区合并,组建新南京军区,新形势下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