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不少将领到新成立的军、兵种任职。
很多将领到新领域,显得有些不适应,甚至想重返陆军部队工作,如刘懋功将军。

他是一野出身,在1950年带领部队修铁路时,被调任到空军工作。干了几十年陆军,转入空军干啥?没有过硬的文化,年龄也三十多岁 。因此,找到军长询问能不能不走,可命令是总政下达的,就是找兵团,找军区也无济于事。
可他偏偏要去,兵团参谋长、政治部主任也都希望他留下,但他们并不是能拍板决定的人。找到甘泗淇后才得知,为何调自己去空军,这也是野司推荐他去的。
作为军人要服从命令,去空军司令部报到时,也不甘心,找刘亚楼希望对方放自己回去。刘亚楼有能力,脾气也火爆,两人多次交谈,对方保持克制没发火,但让他再想想。可他没有心思去空军,被刘司令一顿教育,这又不是个人调动他,是组织调动。
当时,上级要抽调一批年轻的师、团干部到航空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飞行技术,他也成为其中之一。在学习期间本来有独立驾驶科目,因出事故,上级停止这项考核。他只接受理论,没掌握飞行技术,多少有些遗憾。
此后,担任航空学校校长。
作为校长不会飞行,在他心里始终是一个遗憾,也是一个坎。自己都不会,怎么抓飞行工作。但规定就是规定,他这样级别的就没有飞行。

1953年,他被抽调担任空6师师长,对上级表示自己连会开飞机都不会,怎么带兵打仗,这职务干不了。提出回陆军,或者去学文化。上级让他到军事学院学习,很高兴。
到军事学院报到时,他想着钻空子,学习陆军知识,回头毕业了可能就会陆军了。可他不知道,南京军事学院开始空军系,空军的干部一律到空军系学习,他此前的想法根本就没办法实现。
他得知后,找学院领导反馈,对方得知他的想法后,表示空军介绍的一律学空军,海军介绍来一律学海军。你想改变军种不行,没有先例。
说实话,这样的举动是对的。空军、海军等技术军种刚成立,需要干部加强领导,也需要经过专业学习的干部,成为一名合格的指挥员,都想着回陆军工作,不接触新事物,部队怎么发展。

因此刘懋功没有其他选择,毕业后,两个职务等职他选,一个到大军区下辖空军担任副司令,是副兵团职;另一个到空3军担任军长,属正军职。他选择后者,希望干点实际工作。毕竟负责只是负责局部工作,而且在机关。作为带兵打仗的干部,职务高低并无所谓,能带兵就可以。
在空3军工作一段时间,调去筹建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留在大西南工作多年。六十年代后期,调任南京军区空军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