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亲历者口述(105)裴昌会:在忻口战役中的国共合作

子名历史回忆录 2024-01-14 03:17:04

裴昌会:1896年10月23日生,字同野,山东潍坊人。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任第9军第47师师长,率部参加太原保卫战。9月,任第9军副军长,兼任第47师师长,率部参加忻口会战。

1939年1月下旬,率第47师在洪洞、古县一带阻击敌人。1940年7月,升任第9军军长,率部向太原以东转进,到王屋山、太行山,长期驻豫北济源一带,同八路军配合打击敌人。

1992年3月23日,病逝于重庆。

裴会昌旧照

1937年抗战开始时,我任第9军副军长兼第47师师长,驻在湖北。8月初,奉命开赴抗日前线的河北涿县白沟河地区,协同第30军作战。

当时,由津入侵华北平原的日军装备精良,我们固守阵地很困难,苦战一周,即转移保定城关,继续移至元氏县城及其以西高地,逐次抗拒日军南进。

之后,奉调晋北归建,经平阳关、太原、忻县,参加忻口南怀化防御战。

忻口是晋北通往太原的门户。七七事变后,日酋曾扬言三个月内要中国当局屈膝,其关东军一部和板垣师团入侵山西,分两路自大同和平型关会师雁门关,向忻口袭来,企图一举攻陷太原。

面对敌人的进攻,我方及时组织了忻口会战,阻击敌人。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奉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的命令,率部自河北赶来晋北前线,并担任前敌总指挥。

当时的部署是:忻口正面阵地,分为中央和左、右两翼三个兵团。

以第15军军长刘茂恩为右翼兵团指挥官,指挥第15军、第17军;

以第9军军长郝梦龄和第19军军长王靖国先后为中央兵团指挥官,指挥第9军、第19军、第35军、第21师、独立第5旅和晋军第61师;

以第14军军长李默庵为左翼兵团指挥官,指挥第14军,晋军第60、第66师;

以第八十五师陈铁部为总预备队。而第30军孙连仲部和邓锡侯的川军,赵寿山、冯钦哉的陕军守备娘子关,由黄绍竑指挥。

忻口会战中的中国军队

八路军为了配合忻口会战,由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率领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由陕北开往山西抗日前线(按照国共合作的战斗序列,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国共双方在忻口地区的部队,协力指向进攻忻口的日军。

忻口会战是从1937年10月13日揭开战斗序幕的,日军集中兵力,利用大炮、坦克、飞机立体战的优势,向我军忻口阵地猛攻。

我们中央兵团第9军及配属部队首当其冲,日军飞机从晋北代县阳明堡机场分批飞来,从早到晚轮番轰炸助战。而第9军装备差,又缺乏防空训练和武器,战斗十分艰苦。

我率领的第47师,由于行军中沿途军民南撤拥塞阻挡,又担负掩护老百姓安全撤退的任务,当部队赶到忻口县城时,忻口守军已西撤,我即率部掩护第9军直属及配属部队向忻县以南地区转移。

到忻县时,据第54师参谋长孔繁瀛汇报前线战况:10月15日下午,双方为争夺忻口以北之南怀化及其迤南的204制高点,日军三易酋首。

就在这一场战斗中,我中央兵团将士伤亡7000多人,郝梦龄军长、第54师刘家麒师长、独立第5旅郑廷珍旅长壮烈殉国,第21师李仙洲师长胸部负伤。

就在忻口前线中国部队正与日军酣战的同时,娘子关阵地已被日军突破,晋东晋北同时告急。

忻口会战开始后,八路军积极协同忻口正面部队作战。林彪的第115师主力由五台山地区南移,与刘伯承的第129师会合,夹击自平型关西进之敌。贺龙的第120师活动于朔县、神池、宁武至忻口地带,向日军侧背猛烈袭击,斩断其补给线。

10月18日,第120师在雁门关以南伏击,烧毁日军输送粮、弹汽车500余辆,并收复了雁门关。

在23天的战斗中,八路军将代县、平型关、灵丘、广灵至张家口和崞县、雁门关至大同的交通要道完全破坏,并肃清了这两条主要交通线上的敌人,不仅给日军补给造成极大困难,也振奋了前线我军的士气。

在此同时,八路军总部还令第129师摧毁了代县西南阳明堡敌人的临时机场。

该师所属第385旅第769团团长陈锡联率第3营于10月19日夜间奇袭阳明堡机场,焚毁敌机24架,击毙敌人数百,夺获一批航空器材,第3营赵宗德营长身先战士勇猛进袭敌踞堡垒,壮烈牺牲。

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卫立煌总指挥在太原见到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时说:“八路军把敌人几条补给线都截断,并摧毁了阳明堡机场,对我们忻口作战部队帮了大忙,我代表在山西的全体将士向八路军表示衷心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

经过国共两党军队的阵地阻击和敌后猛袭的配合打击,日军伤亡惨重,凶锋大挫,前进缓慢。但到了10月26日以后,太原以北的中国军队两面受敌,而应援部队又不能及时赶到。

在此情势下,最高统帅部遂决定调整部署,其要旨是:

(一)傅作义部(配附五个炮兵团)守太原城关既设阵地;其他晋军转移到黄河迤西的吕梁山区固守要隘,并随时派部队策应傅作义部的作战(当时,阎锡山长官司令部驻黄河东西河槽内,预先挖有大批窑洞)。

(二)第十八集团军主力控制在五台山区和五台县,随时派部队袭击破坏日军在附近地区的补给线,并以有力的一部南下,向进攻太原敌人的后方进行袭击,支援傅作义部的作战。

(三)卫立煌前敌总指挥部及其所属部队,除以一部西移吕梁山区,并随时支援守备太原友军作战外,主力转移至中条山区。

以上调整的具体部署,由卫立煌总指挥执行。

卫立煌根据上述决定,下达如下命令:

刘茂恩的第15军(辖第64、第65两个师)主力西移吕梁山区,第64师(欠一个团)留在太原城关以西,配合傅作义部作战;

李默庵的第14军和第85师在榆次、平定以南,沁源、长治县以北地区,向北、向西铁路交通线袭击;

第54师、第21师、独立第5旅调黄河南、洛阳以西地区整补;

第47师的一个团担任卫立煌前敌总指挥部警卫,移垣曲县南某村,其主力位置在横岭关,一部监视踞守绛县城的日军。

在当时敌人全面进攻的情势下,国共两党的部队都能服从统一安排,协同作战。

忻口会战中的中国军队炮兵阵地 图片来自网络

忻口会战后,我们第9军向太原以南转进,先到中条山,后经王屋山到太行山,长期驻豫北济源一带,同八路军配合打击敌人,一直坚持到1942年。

1938年春天,我们第二战区的各个师都指派了一部分营团级军官,到晋北五台县附近八路军驻地学习游击战术。

这时候,陈赓的部队在中条山区坚持敌后斗争,条件十分艰苦。有时,派到敌后的小分队到我们防区,要求作短暂休整,我们都热情接待;缺粮食、弹药我们都予以调整补给。他们行动敏捷,搜集情报及时准确,我们经常互相交换情报。

回忆抗日战争期间,为了打击共同的敌人,在我们第二战区国共两党的军队,不仅在忻口共洒一腔血,以后的几年中,也一直合作得很好,这是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3 阅读:78

子名历史回忆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