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中国最早诞生的故事片之一,《白毛女》所取得的成就独特而显著,它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部影片所讲述的“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故事,不仅生动诠释了“翻身”与“解放”的时代关键词,更以其深刻的主题和感人的情节,深深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在延安广为流传,后被改编成多种文艺形式《白毛女》的故事源自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深入群众的过程中听到的一个真实故事。凶狠的地主用逼债的方式逼死了佃户,并霸占了佃户的女儿,欲杀害她以灭口。然而,在地主家好心的佣人帮助下,佃户女儿逃进了深山,过着野人般的生活。久而久之,她浑身长满了白毛,成了传说中的“白毛女”。抗战爆发后,在八路军的救助下,白毛女终于回到了人间,重新过上了人的生活。这个故事在延安广为流传,后来被改编成多种文艺形式,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歌剧《白毛女》。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当时国内放映的影片绝大部分是进口片,国产片极少。新中国迫切需要有自己的电影来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展现新社会的风貌。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决定将久演不衰的歌剧《白毛女》改编成故事片搬上银幕。东影的编剧杨润声和导演王滨、水华承担起了这一重任。他们一边对歌剧进行改编,一边通过各种渠道在全国物色演员,尤其是主要角色喜儿的扮演者。
寻找心中的那个“喜儿”时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的汪洋把该厂22岁的演员田华推荐给东影厂。田华来自农村,熟悉农民生活,舞蹈、话剧、秧歌剧样样都可以演,还参加过歌剧《白毛女》的排练和演出工作。更重要的是,田华本人的经历就与喜儿很相似,这使得她能够深入角色,将喜儿的悲欢离合演绎得淋漓尽致。
田华,来自河北省唐县,很早就听说过“白毛仙姑”的传说。当她所在的抗敌剧社首次在张家口与华北联大文工团联合排演歌剧《白毛女》时,她原本有机会成为喜儿的扮演者。然而,社长汪洋却坚决不同意。在汪洋看来,这一年才17岁的田华还太小,剧中喜儿后期的诸多情节,她完全没有生活体验,怎么能演好呢?
汪洋对田华来说,不仅是社长,更像是父亲一样的存在。自田华进抗敌剧社起,汪洋就在生活和工作上给予她无尽的帮助和教育。就连她的名字,从原来的刘天花改为田华,也是汪洋提议的。对这位敦厚的长者,田华一向非常敬重,总是言听计从。就这样,田华第一次入选“白毛女”的机会,就这样失之交臂。
《白毛女》改变了我的一生!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转机。当电影《白毛女》开始筹备时,导演水华阐明了选择女主角演员的主张,他看中了田华身上那股质朴的乡土气。这一主张得到了另一位导演王滨的赞同与认可。就这样,田华终于有机会扮演喜儿这个角色。待到田华来到摄制组,正式出任该片造型师的孙月梅在化妆时抓住了“喜儿”朴素纯真的一面。结果定妆照一出来,所有的人都眼前一亮:这就是“喜儿”!实际拍摄的结果也证明,田华确实具有表演潜质,可塑性非常大。她对喜儿形象的演绎比别人更胜一筹,将喜儿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因为有幸获得这个角色,田华也从一名普普通通的部队文工团员,一跃而成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她不止一次地由衷而言:《白毛女》改变了我的一生!
“老资格”的成员,也丝毫没有掉以轻心在电影《白毛女》的摄制组中,即使像陈强这样算得上“老资格”的成员,也丝毫没有掉以轻心。陈强早就在舞台上成功扮演了黄世仁,声名鹊起,而且此前又接连拍过《留下他,打老蒋》、《桥》、《白衣战士》3部影片,积累了丰富的表演经验。然而,面对《白毛女》这部新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他更加勤勉地加强学习,注重提高自己的表演技艺。
在准备时,陈强根据切身体验感悟到了电影与舞台表演的差别。他把影片中凡属黄世仁镜头的内容、景别、摄法等一一理清,并对每一个镜头该如何表演,是用眼神还是用别的动作,或是借助于其他的手段,以及该用什么样的分寸、掌握怎样的火候等,都进行了详尽的设计,做到心中有数。他深知,电影表演与舞台表演有着本质的区别,电影镜头更加细腻,要求演员的表演更加真实、自然。
为了更好地塑造黄世仁这个角色,陈强按照导演的统一部署,随剧组到相传是“白毛仙姑”传说起源地的河北平山县深入生活。在那里,他亲身体验了一位位翻身佃农倾吐苦水的悲愤情景,深刻感受到了旧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你们三位白毛女可不能分开!50年代初,故事片《白毛女》公演后,迅速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日本进步文艺工作者芭蕾舞演员松山树子女士,对这部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立即把中国的《白毛女》改编成日本的芭蕾舞剧《白毛女》,并迅速在日本公演。这一举动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很大反响,日本观众对这部充满中国元素的芭蕾舞剧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
消息传到中国,周恩来总理非常高兴。在国庆招待会上,他一手拉着歌剧《白毛女》女主角扮演者王昆,一手拉着故事片女主角扮演者田华,引她们来到同桌的一位女宾旁。这位女宾就是日本著名芭蕾舞演员松山树子。周恩来总理向她们介绍说:“这是日本著名芭蕾舞演员松山树子先生,她把中国的《白毛女》改编成了日本的芭蕾舞,已在日本演出了。”随后,他又向松山女士介绍了田华和王昆二人,并高度评价了她们的表演。
周恩来总理还转身对着所有来宾说:“同志们,朋友们,现在我要向大家宣布一件重要的事:请允许我首先向大家介绍,这里有三位白毛女,这位是在延安的第一个扮演歌剧《白毛女》的王昆同志,这位是在电影中的白毛女田华同志,这位是日本朋友松山树子先生。然后我要告诉大家一个消息,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已把中国的《白毛女》改编成了芭蕾舞剧在日本上演了!”周恩来言毕,大厅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松山女士万分激动,她没想到自己改编的芭蕾舞剧《白毛女》能在中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并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接见和高度评价。在与三位白毛女合影时,周恩来坚持要站在旁边的位置上,并幽默地说:“你们三位白毛女不能分开!”这一瞬间,成为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广泛的赞誉,难以逾越的巅峰影片《白毛女》自公映以来,便以其比歌剧更加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了广大观众。正值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之际,这部电影如同一股强劲的旋风,立刻引起了极大轰动。它成为了揭露封建剥削制度吃人罪恶的最好教材,让无数观众在泪水中感受到了新旧社会的强烈对比。
全国25个城市的120家电影院首轮放映的观众就达600万之众,仅在上海一地的首轮观众就有80余万。这一数字在当时可谓惊人,充分显示了《白毛女》的巨大影响力。至1956年时,国内观众已达5亿人次,相当于当时的人口总数,这一观众纪录远远超过了我国电影放映史上的任何一部中外电影,成为了难以逾越的巅峰。
除了在国内取得巨大成功外,《白毛女》还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它先后获得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电影奖一等奖和第六届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这些荣誉不仅是对电影本身艺术价值的肯定,也是对中国电影事业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重要展示。
三个白毛女的作品一定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