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祠
“双楹并峙纳晴空,百粤风归一院中。雕甍画栋仙槎跃,藻井云楣鳌背雄。百工精魂凝新碧,千载文光射远虹。莫道金蟾栖瓦久,今朝振翼欲腾东。”这是“DeepSeek”在19秒内生成的古体诗,描写广州陈家祠,如此“才思”已不是敏捷可喻,谅七步曹植也会自叹不如。
陈家祠
步入陈家祠可谓处处惊艳,它早已不是普通的宗族祠堂,而是“岭南建筑艺术明珠”,陈家祠建筑集广东民间装饰艺术之大成,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彩绘,“七绝”工艺汇聚一堂,打造出一座璀璨的艺术宫殿。1959年,在陈家祠旧址设立“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这样,陈家祠又成为现代民间工艺精品的展示舞台。
陈家祠
陈家祠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曾任翰林院编修的东莞陈伯陶等48位陈姓绅士倡议建立,广东各县陈氏家族均有出资,光绪十九年(1893年)落成,是陈姓的宗族合祠,同时为陈氏子弟在广州备考科举、联系事务等提供落脚点,因此也被称作“陈氏书院”。
蔚颍
德表
陈家祠三轴三进,分割成九堂六院,虚实相间,整体对称,中轴线按正厅、聚贤堂、祖堂的次序排列,左右厅堂横陈,外侧斋厢竖列,大小共十九座单体建筑,围绕着主殿聚贤堂。厅堂之间檐廊连接,四条长廊一贯到底,内侧两道廊门刻着“昌妫”、“蔚颖”,外侧两道廊门刻着“庆基”、“德表”。陈姓出自妫姓,远祖妫满,因此昌妫,不忘初心;陈家从河南颍川南渡而来,所以蔚颖,牢记使命。庆基是庆祝奠基,德表为德行表率。廊门八字,字字饱含深意。
砖雕
祠堂正面外墙有六幅大型砖雕,用青砖拼接,精雕细刻,以浮雕为主,辅以透雕、圆雕、镂空雕等技法,题材丰富,形式多样,诗文并现,蔚为大观。
石雕
祠堂门前两尊大型石狮堪称石雕艺术之杰作,狮子都是用整块石料雕成,东面的雄狮脚踩石球傲视远方,象征力量与刚强,西面的雌狮轻扶小狮,代表子孙繁衍门丁兴旺。狮子口中的圆球能够滚动却无法取出,这是石雕匠人用镂雕技法创造的奇迹。
彩绘
两扇黑漆的大门顶天立地,门上绘有红脸的秦琼和黑脸的尉迟恭,这是广东地区最大的彩绘门神,高达4米,尊神形象威武,使人望而生畏。
聚贤堂
脊饰
陶塑
穿过门堂,迎面便是带月台的二进中厅聚贤堂,石台栏板采用铸铁和石雕镶嵌的工艺。聚贤堂顶神仙开会,长27米的瓦脊上驻守着二百多个陶塑人物,密密麻麻,连成一行,脊下“八仙贺寿”,色彩鲜艳。陶塑脊饰均出自清代石湾著名的商号,石湾脊饰也叫“花脊”,用陶泥雕塑后煅烧而成,明清时期流行于岭南地区。
聚贤堂
木雕
虾蟹笼
金漆木雕大神龛
聚贤堂是陈家族人祭祀、议事的场所,高大宽敞,画栋雕梁,堂内装饰无不精致,堂中横列12扇柚木屏风,屏风上以透雕技法刻画了“王母祝寿”、“群仙贺寿”等故事场景,黑漆底色和金箔贴饰形成色差对比,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堂内展陈精美的潮州木雕,有堪称一绝的镂雕虾蟹笼、龙纹大神亭、金漆木雕大神龛。制作于民国时期的大神龛融雕刻、绘画和漆艺于一身,精工细作,美轮美奂。
祖堂
祖堂
三进祖堂设神龛十一个,用于供奉陈氏的祖先,据介绍,原龛遭到毁坏,后根据留存的实物和史料进行原状修复,为此还用原神龛阶板作局部复原的展示。
木雕
木雕
石雕
石雕垂花
灰塑
灰塑
灰塑
陈家祠廊庑秀美,庭院雅致,每个上层空间不是陶塑就是灰塑,色彩缤纷。相比而言,灰塑更加靓丽,这是用石灰加上发酵后的纸草,经反复锤炼打成草筋灰、纸筋灰,再混合贝壳粉等堆塑成形,处理好表面后绘上颜色,装饰在屋脊基座、山墙垂脊和廊门屋顶,虽经百年风雨依然色彩鲜艳。陈家祠的灰塑总长二千多米,抬头之处,麒麟踞脊,鳌鱼盘檐,祥禽瑞兽,琳琅满目,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瑰宝的殿堂。
庭院
庭院
百粤风归一院中。百年的建筑,千年的故事,“七绝”工艺下的历史文化将继续传承,正如诗中所说:“莫道金蟾栖瓦久,今朝振翼欲腾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