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菜薹是我好喜欢的蔬菜,产自武汉洪山的最出名,后来发现四川、湖南各地都有,最近偶尔发现贵州菜里也有,开心去吃。

一走进黔香阁,扑鼻酸汤鱼的香气,混杂着羊肉味儿,不像在陆家嘴金融城,倒像是进了黔东南侗寨。

这家店多年前就来过,只记得折耳根的味道,今天重温几道经典老菜,再试一波春季新菜。

开胃两道凉菜都跟青岩古镇有关,“贵州三宝”之一的天麻,植物的块状根茎,新鲜又脆嫩,像藕像山药,配上青岩特产的玫瑰糖,甜蜜黏稠散发红花香,蜜汁里还浸了猕猴桃和哈密瓜,我们留到最后,水果都有了。

青岩卤味拼盘,猪脚软糯含胶、猪耳朵脆韧片薄、豆干天然带气孔、魔芋特有嚼劲,这里的卤味很温和,点睛之笔在于蘸水,用了大量煳辣椒,干辣椒慢火烤得红里透黑,散发独特焦香。

终于盼来了红菜薹!跟猪油渣和蚕豆一起炒,菜梗甜糯,嫩而无筋,摘掉了叶子徒留嫣红菜汁。

只是我不禁要问:红菜薹到底应该是什么颜色?照理应是红的,但我在恩施菜里吃到的墨绿,在宜宾燃面吃的反倒紫红,同样是湘潭馆子,谭姐的菜梗微微发紫,湘御又是满盘青绿,有一次在衢州小店遇见,紫得发青。

炒出来,有时连叶带花蕊,有时只有光秃秃的杆儿,还有,我一直以为红菜薹是冬天吃的,没想到贵州的春天也有……红菜薹简直是我的人生未解之谜!

春天的笋也冒尖了,之前只知道江南、蜀南盛产,不知道赤水也是竹乡,一高兴点了两盘,一干一湿,相映成趣。

腊味蒸春笋,肉肠肥壮衬得笋纤细,一根根小巧润洁,嫩嫩的笋尖快戳到我的心坎儿里了。

干煸芽菜春笋,芽菜是一大惊喜,腌得很轻,不是一味地咸,而是酸中带鲜,细碎嵌满密密的竹节,衬得笋更脆嫩鲜甜。

好开心店里还有香椿,好久没吃了,我上次吃到还是川菜里的临江鳝丝……没想到贵州的香椿更野,一上桌就飘来殊异浓香,吃起来更迸发蓬勃异香,似一支穿云箭,刺破上海夜空。

香椿跟贵州特色的土鸡蛋和糟辣椒炒在一起,绚烂如丹霞,奇绝似喀斯特,梦回兴义万峰林的中国最牛蛋炒饭!

特色酸汤鱼,总要来一份,米汤发酵的醇酸混合野番茄发酵的果酸,圆润融合,再加一缕木姜子的香气,仿佛密林深处的奇花异草……烧滚了倒进乌江鱼,加盖再焖十分钟。

店里自己养殖的鱼,肉质肥糯软嫩,不腥气,但保有一丝土味,吃之前用原汤打个蘸水,除了煳辣椒还加了腐乳和木姜子油,我喝喝原味的鲜酸,吃吃蘸水的香辣,不要太过瘾。


招牌毛血旺,跟重庆的不一样,花椒不减,辣油更清,特别加了自己做的手工小肉圆,还撩出了粗壮笋段,跟刚刚的楠竹笋迥异,更像方竹笋……贵州的食材真是别有洞天。


川菜里经典的宫保味型,其实也源于贵州,这里选大排骨肉相连的一根,做了道宫保猪板筋,肉筋脆软耐嚼,配上酸甜小荔枝口儿,灵魂在于糍粑辣椒——辣椒舂成糍粑似的黏糊状,辣得温和,香得绵长,听说来自遵义,瞬间回忆起之前写过虾子镇的辣椒集散中心。

最后服务员力荐自家的酸菜炒汤圆,据说一道菜能吃出人生五味,酸的是酸菜,甜的芝麻馅儿,苦辣来自辣椒花椒,油炸糯米丸子微咸……入口先尝到哪一味,就是你生活的滋味,我吃到的是烫?

吃完这一顿,对贵州菜来了兴趣,上海还有哪家好吃?欢迎大家留言分享,要饭店不要Bist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