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道观里祭拜的是哪几位温州人,他们又有那些神话传说?

温州故事大叔 2025-02-06 15:54:47

我小时生活的村庄在飞云江边,有着600多年的历史。在鼎盛时期,村里人口达到了1600多人。大家纷纷外出做生意之后,住在村里的人口也急剧减少。

然而就是一个这么不起眼的小村庄,村里竟然有一座庙宇,三座道观。虽然这些宗教场所无人看守,香火却依然很旺。初一十五总会有人去祭拜。大年初一去祭拜的村民更是络绎不绝,有些历史较短的邻村村民也会特意赶来。

一直很纳闷,为什么温州有那么多道观,他们都是祭拜哪路神仙?后来才知道,对道教来说,神与仙是不同的。神明是一直生活在天庭,不食人间烟火。而仙人原本就是人间的凡人,因为德行高深,最终得道成仙。

温州的许多道观祭拜的都是温州本地人,这些土生土长的温州仙人,在温州留下了许多故事。

在温州市区杨府山北侧有座三港观。三港观祀拜的是“庄济圣王”“赤岩圣帝”“卢氏孝佑娘娘”。

庄济圣王,又称三港爷,名叫陈逸,出生在泰顺洪口,去世后,安葬在瑞安高楼镇凤翔马前村。

在唐明宗年间,三港爷家境贫寒,在三港滩脚地方以撑竹筏为生,一生并无显赫功绩,也未曾考取功名。但是,三港爷在幼年时,力气惊人,民间留下了许多关于他大力神的传说故事,如“挑番薯”“割稻子”“撑竹排”“买谷”“求雨”等故事。但是最有名的故事就是三港爷帮母亲洗袜子的故事。

早在唐代,人们都用脚纱做袜子。每次三港爷的母亲洗好脚,三港爷就把脚纱拿到飞云江里洗干净。由于家境贫寒,母亲一双脚纱穿了多年还舍不得丢弃,一次三港爷在洗母亲的脚纱时,力气过大,搓了几下就把这双脚纱洗得稀碎。

当母亲知道三港爷把脚纱洗得稀碎之后,便拿着竹枝去追打三港爷。

三港爷的婶子看到之后,便劝他母亲:村里没有几个小伙子能为母亲洗脚纱的,三港爷那么孝顺帮你洗脚纱,你怎么还打他?他从小就力气那么大,腋下能夹住上百斤重的大岩石,六百多斤重的番薯挑起来就能走,他是为了把你的脚纱洗干净,力气用得大了点。再说如果他站在面前让你用竹枝打,打得皮开肉绽,他不痛,你也心痛。

三港爷母亲气消了之后,婶子又说,忠孝节义,人之根本,三港将来一定会做大官。

三港爷的母亲听到婶子这样说,便告诉婶子,三港如果有官爵之日,婶子坐首位,她坐第二位。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三港爷成仙之后,婶子的神像便坐首位,亲生母亲坐第二位,承受人间香火祭拜。

据清嘉庆《瑞安县志·祠祀》记载,三港爷在宋大宗瑞拱二年封“惠民侯”;徽宗宣和二年加“惠国”二字,南宋孝宗德祐元年又诏封“护国惠民福善圣王”,元至正二十二年追封“庄济圣王”。百姓们因此建三港观,年年祭祀,又因为他被追封为“庄济圣王”,纪念他的庙又叫“庄济殿”。三港爷的故事,现在已经被列入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一同在三港观内祀拜的“卢氏孝佑娘娘”也是唐代天宝年间的永嘉人卢岙村人,家境贫寒,以种田为生。

一日她与母亲一起去砍柴,遇到一只老虎,张开血盆大口朝她们母女扑来,“卢氏孝佑娘娘”便把自己的头伸进虎口,请求老虎放过她母亲,让她把母亲送回家后,自己再回来给老虎吃。

“卢氏孝佑娘娘”把母亲送回家后,返回原地,发现老虎还在等她,并伏在她面前,她骑上虎背之后,老虎马上腾空而起,升天而去,不见踪影……

从三港爷洗碎脚纱的质朴孝顺,到卢氏孝佑娘娘舍身救母的无畏大义,这些故事化作了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融入到温州人的血脉之中。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无论生活多么复杂,那些最本真、最纯粹的德行,始终是我们前行路上最明亮的那盏灯。

他们的故事,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价值观的延续。在岁月的长河中,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这种对高尚品德的尊崇从未褪色。我想这也是温州道观在新时代存在的正面积极的意义。

0 阅读:0

温州故事大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