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来人间有多难?人格化神明围堵2200年,1214年险被蒙古所灭

历史中的科学原理 2024-06-29 15:09:13

清华大学原人文学院教授、现西湖大学终身教授张卜天博士曾在《科学史丛译》的序作如此感慨道:

“现代科学的兴起堪称世界现代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对人类文明的塑造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许多新观念的产生都与科学变革有着直接关系。可以说,后世建立的一切人文社会学科都蕴含着一种基本动机:要么迎合科学,要么对抗科学。”

“在不少人眼中,科学已经成为了历史的中心,是最独特、最重要的人类发展成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唯一体现。不深入了解科学的发展,就很难看清楚人类思想发展的契机和原动力。”

如此可见:科学可谓是人类文明的里程碑式发现,科学到来之前,人类世界进展缓慢,只能靠祈求上苍风调雨顺或者掠夺他人资源来生存;科学到来之后,人类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各行各业犹如打了鸡血般蓬勃发展,社会资源爆发式增长,人类不觉间成为了这个世界当之无愧的主宰。

科学解决了人类千年未解决之顽疾:贫困、饥饿

若从仓颉造字作为人类文明的起点,人类文明无疑走过了5000年的历史长河。虽然人类来到世间非常早,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其中4600年可谓是“屈辱”般的存在,人类不仅无法摆脱贫困,甚至连饥饿问题都无法解决。

对于这段“苦难历史”,无论东西方都一样。荷兰学者弗洛里斯·科恩在《世界的重新创造》书中,就曾用这样的文字进行描述:

“你”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田间耕作,虽然竭尽所能地辛勤耕耘,但发现依然解决不了饥饿问题,为此“你”理所当然认为自己活不过45岁;“你”会生育一大堆孩子,但能活下来的少之又少,大部分都先你而死亡;除了农作物和种类并不多的布匹,商店里的东西屈指可数。

但是科学来临之后的生活又是怎样呢?弗洛里斯·科恩写下了这样的对比文字:

我们变得越来越富有,商店里商品种类繁多,当“你”还未适应一种商品时,它很快又被别的新的商品取代;我们的寿命将会比预期的长,导致死亡的不再是饥饿而是其他的疾病;

我们的子女将比过去少了很多,我们都会细心呵护,为他们打各种疫苗使得他们比我们更健康;我们出行也将变得十分便捷,以往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才能到的地方,现在只要几个小时。

不用长篇大论地对比叙述,仅通过科恩的前后对比我们就能发现:科学确实是人类文明的里程碑式发现,它的到来解决了人类4600年都未能解决的顽疾——饥饿和贫困,同时它打开了人类的视野,扩充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渠道,致使各行各业都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从而带领人类文明以几何式递增的速度向前迅猛发展。

科学来人世间有多难?人格化神明围堵2200年

既然科学如此伟大,为何直到近300年方才正式落地人间呢?这不得不提人类由来已久的“固执”思想,大大延后了科学降临人间的时间。其中一道“固执”思想,就是人格化神明,围堵科学长达2200年。

大部分人都认为科学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时期,美国哲学家戴维·林德伯格则认为西方科学最早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如果这样计算,那么科学起源就更早,因为早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就发明了十进制数学,为科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不过这里仍以公认的古希腊时期作为科学的起源时间,如此距离牛顿发布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间间隔2200多年。

众所周知,人类由于自身视野和知识的限制,对于地球这个陌生事物往往都以“人格化”思维来评判,比如东方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以及“阴阳刑德”,均是将季节更替、白天黑夜赋以人类德行的体现:连降大雨是皇帝无道、民间有冤情的体现;反之天降祥瑞、麒麟显生是皇帝有德之表彰;

西方有奥林匹斯山诸神,西方文学《伊利亚特》《奥德赛》中认为电闪雷鸣是众神之王宙斯在大发雷霆,火山喷发是火神赫菲斯托斯在愤怒锻造;雨过天晴时彩虹女神赶紧在天上划了一道弧,均是将世间万物的变化归结于一众格化神灵在发泄情绪。

虽然公元前6世纪,西方古希腊文化中突然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话语——关注证据。他们追问世界的组成、成分、运作和形状,他们并没有把自然人格化,诸神也从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中消失。代表人物是公元前435年的留基伯和公元前410年的德谟克利特,后者代表性的观点便是:世界万物由“原子”组成,而非天神的后代。

但不得不提的是,人格化神灵思想根深蒂固,在那个人类视野依旧狭小、思想依旧被依附寄托的年代,尽管科学已悄然出现,证实了自然界万物运转的规律没有诸神的影子,但人格化思维却有了新的样式——由原始对遥不可及的神之膜拜转化成了对现实中活生生大神的无限信服,代表人物就是亚里士多德。

客观评价,亚里士多德确实是不可多得的思辨大师,也是一位全才式的博学人物,他对科学也非常有兴趣,曾专注于动物研究。但是他对世界本源的理解又落入了“人格化”神明的旧思维中,认为万物都离不开其“本性”。这实际上再一次强调了人格化的重要性。

在此思维引导下,他提出了地心说、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自由落体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等一系列“头脑发热”的观点,由于他“大神”地位,使得公元前6世纪萌发的科学思维停滞了足足2200年,直至1600年前后的伽利略提出质疑,科学方才挣脱“权威”、“人格化神灵”的束缚蓬勃发展。

科学来人世间有多难?1214年险被蒙古所灭

科学来到人世间的第二道拦路虎就是灭绝文明的战争。

古希腊时期虽然产生了很多科学文本,如托勒密的天文学,雅典学派的自然哲学,阿基米德的数学和力学等等,但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发挥作用,只能暂时被尘封在了历史尘埃当中。当时这些科学文明流传到了伊斯兰世界。

可是从大约1050年到1300年间,从伊斯兰世界北部、南部和东部的草原和沙漠大举入侵了游牧民族和半游牧民族,对伊斯兰世界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掐灭了科学的火种。最著名的当属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的入侵,他率领蒙古大军西进,洗劫了巴格达。这一事件也被称为是科学衰落的标志性事件。

1241年,旭烈兀的侄子巴图可汗磨拳霍霍,准备效仿叔叔,从俄罗斯向西推进攻取欧洲。如果真是如此,科学也不会在西方诞生而是如同伊斯兰世界一样停滞不前。这个时候,旭烈兀死亡的消息传至军中,巴图可汗赶紧班师回朝,使得正在崛起的欧洲文明免遭战火,科学的火种也被完整欧洲保存了下来,最终引发了近代的科学革命。

所以说,科学来人间有多难?先是被人格化神明围堵2200年,后又在1214年险被蒙古所灭。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