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为何你总能做难而正确的事?

财经早餐 2025-02-18 06:49:34

1943年,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在云南考察时,面对中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成就,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长久以来,在汽车行业,可能很多人也会提出另一个疑问:“为什么在高端豪华市场,一直被以BBA为代表的西方汽车企业所垄断,很少有中国自主车企的力量呢?”

2025年这个关口,非同寻常。以最近完成整合的极氪科技集团为代表的中国车企正向BBA发出史上最强的挑战!

原因很简单:极氪总能做难而正确的事,如同桥水基金的“疼痛即收获”(Pain is Gain)理论认为,真正的阿尔法往往隐藏在市场的认知盲区。顺利完成整合后,坚持极氪、领克双品牌战略的极氪科技集团,很可能将凭借着这一点,获得属于自己的阿尔法。

时代洪流,无法阻挡

2024年以来的中国汽车行业,可以用几个关键点来描述:

一是新能源车渗透率进一步走高,来到了4成以上,那些在新能源汽车赛道销售成绩好的企业,正在“得天下”。

二是混合动力(含插电式和增程式)乘用车增长幅度显著,纯电动增长稳健,对于汽车主机厂来说:当今的中国汽车市场,“领头牛”是新能源车,而支撑起来的两个牛鼻子就是混动和纯电。缺一不可。

然而,人们突然发现,以往在人们心目中高高在上,贴满了“高端”、“豪华”标签的BBA,却已经连续多年在华“失速”。

2024年,尽管BBA三家德系豪车在中国市场仍各自保持了70万台左右的年产销规模,但无一例外都出现了明显的同比下滑。按照这几年的节奏下去,这三家在2025年的国内销量还将继续下探。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车型售价在20万元以上的高端豪华车市场,会有多重要?

然而简单回顾各大成功汽车公司的历史便不难看出,高端豪华车细分市场通常占据了汽车行业最高的毛利率,拥有最大的品牌价值和议价能力,是行业皇冠上的明珠。

在BBA“暮景桑榆”,自主车企通过新能源技术和智能化科技发力豪华高端领域的当下,“极氪”和“领克”组了CP,无疑在车圈投下“重磅炸弹”。

2025年情人节,极氪和领克官宣“领证”——股权交割完成,并正式定名“极氪科技集团”。

极氪科技集团一上来就喊出了炸裂车圈的口号:“2025,成为新能源时代的BBA!两年内,年销百万级!”

在坚定的双品牌战略之下,公司最新的预告是2025年要卖71万台汽车,增长40%,其中极氪品牌32万台,领克39万台。如果真能实现销售目标,那么今年在中国市场,极氪科技集团的总销量势必将历史性地超越BBA,这无疑也是高端豪华车领域中国力量崛起的另一个“斯普特尼克时刻”。

然而,要做到这些,光靠喊口号不行,极氪科技集团总是做难做的事、做正确的事,这才是这家车企如此有底气的原因。

极氪向上、领克向宽

不同的汽车品牌就好比不同的“人设”,这关乎消费群体的认同。极氪科技集团将极大理顺原本极氪和领克两个品牌的之间的关系,划分好各自的“人设”,完善产品定位。

简单讲今后极氪走“全球豪华科技”路线,专攻30万+市场,主打中大型纯电和超级电混。关键词是:奢华的科技新贵。

而领克定位“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瞄准20万+市场,小型纯电和中型混动两手抓。关键词是:年轻、潮流、黑科技。此外,据公司披露,领克现有的内燃机纯燃油车将会全面转向为HEV。

今后定位更加清晰的两家将可避免相近车型互相之间的“同室操戈”,同时帮助极氪科技集团进一步覆盖更多细分车型领域和不同消费人群,为提升整体销量起到催化的基础作用。

譬如今后领克也将和极氪那样划分两个产品线进行研发和运营。按照公司规划,今年领克将推出2款新车,其中领克900将在二季度上市,据悉这款车将会是全球首搭英伟达Thor芯片,智驾体验拉满。而极氪今年将推三款新车,其中二季度将上市的007 GT。在三季度发布的全尺寸旗舰SUV,四季度发布的大型豪华SUV将用上集团最高阶的极氪超级电混技术。

很多分析师认为,以突破自研智能化和三电硬科技所引领的价值战才是中国汽车业的下半场,而一味降价,不注重配置的价格战已是“昨日楼台”。从今年5款产品的卖点和技术含量不难看出,极氪科技集团不打价格战,打价值战。

要做到如此的快速整合是绝不容易的。拿资本运作来说,从官宣合并到落地,这场横跨中美欧三地、涉及三家上市公司股权交割的整合,仅用了3个月。而据公司披露,当前两个品牌内在协同发展机制也已经被理顺,在产品端和用户端都成立了委员会,在集团的统一领导下,分工合作。

战略协同、降本增效

整合的成功,还在于一个“大”字。以往被分散在两个品牌内部的研发力量、采购供应链、管理职能、制造体系难免有重复部分和效率低下的部分。

在极氪科技集团的统一体系下,以上这些流程被整合在了一起,突出一个大字——大生产规模、大质量监控、大研发平台,而唯独在管理层级上进行了扁平化。这样一来,新实体的规模被做大了,边际成本下降了,管理、研发等费率也下降了,整体的盈利能力肯定是提高了。

很多人认为要做到上述这些,必然是砍人员、砍部门,比较容易,然而极氪科技集团依然选择更难的一条道路:通过体制机制上的创新。

比如,整合后的新研发部门将从原来的“项目制”变“产品线制”,汇报层级砍半,效率提升15%左右。技术共享也将研发费用率从11%降到了6%。

制造体系上,极氪科技集团追求的是工厂模块化、质量数字化,据披露管理效率飙升已提升了20%。生产基地灵活排班,极氪、领克以及集团其他子品牌车型可共享使用。

渠道和营销上,在国内市场两个品牌仍将独立运营,但中后台维修后勤等可以充分共享。在欧洲市场,领克已经通过当地的沃尔沃汽车门店触达到更多用户。而在其他新兴市场,两个品牌将从前台开始就被整合到一起,同舟共济。

领克连续三年蝉联4万欧元以上中国品牌销冠,极氪009香港上市即登顶MPV榜首。出海成绩一向好的极氪科技集团的全球愿景依然宏大。2025年,集团计划海外累计布局超200家门店,1000座快充设施,领克08 EM-P混动和极氪首款“800伏全球车”7X将正式在海外推出。这些都将得益于这次整合的成功,以及极氪科技集团战略选择的正确。

聚焦自研、追求极致

可以说,最能体现极氪科技集团总能做“难而对”的事,就是在科技创新领域了。极氪科技集团的方法一是“死磕最强”、二是“坚持自研”。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词中看出:

关键词一:极氪超级电混——之前的SEA浩瀚架构、金砖电池等已经在行业起了颠覆性作用,而超级电混的出现,将又一次堪称是当前混动技术的顶流。其中900V高压架构绝对是一抹亮色。

有用上了此前800V架构纯电极氪汽车的网友评论:“充电比喝一杯奶茶还快,”800V电池续航能力也十分出众,让用户在长途旅行中可以较少使用充电桩,增强驾驶体验感。

关键词二:智能驾驶——车企是应用端AI的核心玩家,而智驾是最前沿汽车AI技术。智能驾驶是融合了先进传感器、人工智能、通信、自动控制等多种技术,使车辆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实现自主感知、决策与控制,从而完成驾驶任务的综合性技术。随着AI大模型的发展,利用端到端技术实现智能驾驶,是行业的最新共识。

关于智驾,极氪科技集团要软硬件全栈自研,全部高阶,这又是最难走但一旦成功收效也将最大的路。

2023年,随着AI大模型的发展,利用端到端技术实现智能驾驶逐渐成主流。而在2024年8月,极氪就推出了全栈自研浩瀚智驾2.0,AI端到端大模型终于上车,标志着极氪跻身智驾领域的第一梯队。

而由此所带来的城市领航NZP技术,让集团成为中国唯五能实现“车位到车位”的车企之一,其余四位是华为、小鹏、理想、小米。正好能组个“智驾五虎上将”。

公司披露,2025年4月,上海车展期间将亮相L3级别智能驾驶技术的新车,预计今年底具备量产车交付能力。综合研报,包括特斯拉FSD在内的明星智驾系统都还是L2级别,而国内预期能在2025年实现L3级别量产的车企少之又少。前文提到,搭载英伟达Thor芯片的领克900算力达2000TOPS。

看得出,极氪科技集团在算力、架构和应用等领域正实现全面代际领先。随着全栈自研L3级浩瀚智驾的落地,极氪科技集团已经位列智能驾驶的最前沿。

关键词三:AI赋能——在AI应用上,极氪科技集团追求的是最高阶的模型、最安全的使用和全链路的使用场景。

极氪自研的Kr AI大模型与8295高算力平台结合,是行业首个主动式AI大模型座舱,同时,Kr AI大模型已经完成与DeepSeek大模型深度融合,据使用过的用户评论,该座舱主动服务堪比“赛博管家”。

公司新成立智能发展部,全链路使用AI赋能从研发到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2024年,已经上线AI场景超过100个,AI大模型调用量近1亿次。

此外,极氪科技集团具有北欧优秀的安全科技底座,坚持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在整车结构、三电和材料方面本来就有更高层次的安全性能。如果能通过AI大模型赋能主动安全等领域中,将进一步完善其全域性的安全能级。

尾声

最近的资本圈、科技圈流行这样一句话:“回顾过去几百年的历史,创新的本质是成本下降与生产力提升。”创新正是获得新颠覆性收益,囊获深厚护城河的最主要方式。极氪科技集团的整合成功势必能助力其完善创新体系、提高创新效率、成为中国高端豪华的引领者,改变中国乃至全球高端豪华市场格局。这不就是这家上市企业的阿尔法吗?

在2025年这个自主高端豪华车企全面超越BBA的历史性关口,极氪和领克整合的成功无疑是在对的时间做了对的事,而极氪科技集团这种“死磕最硬科技、死磕自研、死磕高阶”的气质,恰是这家公司赢得这场“战争”的最佳注脚。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0 阅读:9

财经早餐

简介:美好的一天,从财经早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