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诸位王爷中,怡亲王胤祥被人戏称为“常务副皇帝”,如果仅以个人的权势而言大致符合实情。不过真要以政治地位和家族势力来看,在十二个铁帽子王中,胤祥恐怕连前五名都排不进去。
诸位切莫先入为主,看看御史分析的是否有道理。注意了,评判的标准是“政治地位”和“家族势力”这两个关键词。
清代的王爷分为和硕亲王和多罗郡王,亲王和郡王显然不在一个档次上;又,一般的亲王与铁帽子王也不是一个级别。所以,实际上要对比的仅有十个铁帽子亲王,不包括克勤郡王和顺承郡王。
具体怎么比呢,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功封与恩封的区别礼亲王、睿亲王、郑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这六家是开国功王,爱新觉罗氏家族的基业是由他们打下来的。就凭这一点,也是其他亲王所无法企及的。
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四家都是皇帝恩封的,他们不管有多显赫,只要是少了开国功王这一头衔,就明显要矮上一节。
“铁帽子王”这个称谓确切地说是乾隆为多尔衮平反之后才出现的,再此之前不知诸位读者发现没有,凡是亲王很少有降级承袭的,除非是犯了重大的过失或是政治站队出了问题,才会降为郡王甚至更低。
从顺治朝入关开始,宗室亲王基本上都按照不将等的原则承袭,六个开国功王的情况即是如此。乾隆朝时由于宗室繁衍,如果不再加以控制,可能就会出现明代宗室分封的问题。
所以乾隆才正式确立了宗室爵位降级承袭的原则,同时为了表彰开国诸王的功绩,将礼亲王、睿亲王、郑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六家爵位定为“世袭罔替”,由此便有了铁帽子王这个称呼。
怡亲王胤祥与雍正兄弟情深、患难与共,雍正有意要让怡亲王一脉世享富贵,额外开恩让胤祥世袭罔替(真正将怡亲王爵位定为世袭罔替的是乾隆即位之初)。
正是雍正开了恩封铁帽子王的先例,才有了后面几个铁帽子王的出现,反过来看,如果雍正没有开这个头,可能也就不会存在什么恩封铁帽子王的说法。
旗主与领主的关系开国六功王除了庄亲王以外,他们在建国期间,实权远超后来的亲王,除了有参政议政特权外,最主要的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旗主王爷。
各王领旗的情况有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以崇德时期为例,礼亲王代善领正红旗、睿亲王多尔衮领镶白旗、郑亲王济尔哈朗领镶蓝旗、肃亲王豪格领正蓝旗(岳托领镶红旗,实际上代善一家领两红旗)。
需要强调的是庄亲王一系,第一代庄亲王硕塞比顺治大不了几岁,他封亲王的时候比较晚是在顺治初年,没赶上好时候。
硕塞这一脉人丁单薄,他的儿子博果铎死后无嗣,雍正将他的弟弟允禄过继给了博果铎,并承袭庄亲王爵位。
庄亲王与其他五功王比起来资历较浅,关外分旗的时候也没赶上,顺治元年时被封在镶红旗下,而当时镶红旗旗主是克勤郡王。
所以清史大家孟森就评价庄亲王说:“庄王功绩声望远在诸王之下,其必凑一世袭罔替之数。”,以此来看,庄亲王一系的确比较尴尬。
顺治亲政后,将多尔衮所领的正白旗划入上三旗,下五旗正式的旗主就是开国五功王。康熙、雍正两朝,为了集中皇权打压旗主王爷势力,将皇子们分封到下五旗,让他们领其中的一些牛录。
就拿怡亲王胤祥来说,他就被分到了正蓝旗下,领8个佐领。像胤祥这样被分到下五旗下的皇子,官方的说法就叫“领主”,不管胤祥有多么受宠,也不管他是不是“常务副皇帝”,在整个八旗系统中,他的政治地位都不可能超过正蓝旗旗主肃亲王家族。
家族产业状况开国功王所处的时代,正是大清开疆拓土的发展期,随着基业的迅速扩张,他们的产业也在不断地充实,几乎每打下一个地方,就会获得众多的土地的人口。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顺治朝,入关后多尔衮又在京畿一带推行圈地令,大肆劫掠京师附近的土地。这些土地一部分分给了八旗官兵,一部分则成了各功王的私人家产。
就拿礼亲王一家来说,他们家关内、关外的土地总数多达几百万亩,还有牧场、庄园等其他产业。
康熙以后,皇子分封时也会分给土地庄园,但是具体的数字就要比开国诸王们少太多了,一般的皇子只能分到几千上万亩,这是因为进入康熙朝后,土地资源紧张,已不可能像关外或入关之初那样大肆封赏了。
御史也大致作过统计,康熙朝所有皇子分封的土地,还不及礼亲王一家的。土地多就意味着田租多,别看这些开国功王们的子孙无所作为,然而凭借祖上留下的这些家产,就可以过上奢靡无度的生活。
此外,开国功王诸家族因时间延续性长,他们的子孙后代与当朝权贵、异姓贵族联姻的情况十分普遍,或者说几乎每个异姓贵族都与这些功王子孙们有某种联系。所谓一荣俱荣,这种以婚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他们的在朝中的政治地位。
恩封四个铁帽子王,只有怡亲王家族沿袭时间比较长,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则是晚清时期才获封的,不过是末日辉煌昙花一现而已。
清代十个铁帽子亲王按照排名,御史个人认为应该以此为序:
礼亲王、睿亲王、郑亲王、肃亲王、豫亲王、怡亲王、庄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这个排名不知诸位认为合适否?
后三个闹笑话,小六子要是能力枉狂澜救大清可以封,没有的话也不配,醇亲王是靠帝系转移得到,庆亲王简直就是汉奸中的典范。
代善礼亲王排第一,其他的多少有争议
清前期皇权不集中,所以诸王相对独立,因军功权势较重;到清中后期皇权集中后,怡王确实权柄最重
权势的多尔衮第一应该没有任何争议
岳乐和岳托呢?虽然削为郡王,但是应该仅次于礼亲王和豫亲王。
算是比较中肯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