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在崩盘之前,4个创始人提走50亿,给国资和股民埋下一颗大雷

壹只灰鸽子 2025-04-10 21:27:54

3年前,当重庆国资把上市公司惠程科技的注册地从深圳迁到重庆的时候,一度以为自己捡到了“宝”。

没想到3年后,这个“宝”变成了“雷”,而且,眼看就要炸了。

近日,惠程科技发布风险提示公告,因同时踩中两条红线,即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变成*ST惠程。

第一条,2024年营收不足3亿且利润为负。

第二条,净资产为负,也就是资不抵债。

根据A股类似公司的历史经验,预计惠程科技接下来可能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了,那就是破产重整。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重庆国资接盘惠程科技时花了约7.3亿的成本,如今持股账面市值仅剩2.2亿,巨亏5.1亿。

实际上,在惠程科技上吃了大亏的不止是重庆国资,还有当年交棒给重庆国资的前实控人汪潮涌,以及数万股民。

汪潮涌比国资亏得更多,他的接盘成本高达16.5亿,7.3亿转给重庆国资,硬亏了9.2亿。

股民也亏麻了,2017年以来,惠程科技的股价走势基本呈单边下跌状,整体跌幅86%。

看起来,沾上惠程科技的好像都倒霉了。

但实际上,倒霉的都只是二传手,惠程科技的创始人们就抢在崩盘前完美逃离了,4个创始人至少提走了50亿,而惠程科技如今的整体市值都才18亿。

惠程科技现在的雷,也就是他们当初埋下的。

如前所说,惠程科技是从深圳搬到重庆的,它本来的名字叫深圳惠程,不过,深圳惠程的主要创始人也不是深圳的,而是3000多公里外的吉林长春。

1949年,东北科学研究所在长春成立,直属中国科学院,后来几经改组,于1978年定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直到现在。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搞出了很多研究成果,并在改革开放后自己尝试走商业化的道路,1987年设立的长春热缩材料厂就是商业化的一个成功案例。

热缩材料的特性与热胀冷缩相反,被加热反而收缩,有很好的绝缘性和阻燃性,是制作电线、电缆保护套的好材料。

1994年,长春热缩材料厂改制为了长春热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97年成功上市,就是现在A股上市公司诺德股份的前身。

惠程科技4个创始人中的三个就曾在这家热缩材料公司任职,分别是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吕晓义,任副总经理的何平,任销售经理的任金生。

热缩材料产品主要卖给电力设备生产企业,一来二去,手握资源的吕晓义发现了另一个更赚钱的商业机会电缆分支箱。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于是1999年,吕晓义就与人合伙成立了深圳惠程电气有限公司,就是如今惠程科技的前身。

所谓电缆分支箱,简单点说就像中继站,当电缆长度不够,需要续接的时候,或者当一路电缆需要转为多路电缆的时候,都会用到。

电缆分支箱作为电缆转分场所,绝缘当然就很重要了,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本身就有很多高分子绝缘材料的研究成果,引入了西班牙公司的中压开关技术后,从2000年起就开始推出了中压电缆分支箱。

2002年,深圳惠程的前期铺垫已经基本完成,另外三个创始人相继入场,除了吕晓义的老下属何平、任金生,还有从事创投的匡晓明。

四个人的搭配很互补,有技术、有管理、有销售、有财务,深圳惠程开始起飞。

当然,光有地利、人和还不够,还得有天时,

彼时正是我国加入WTO后不久,经济发展进入全速时期,社会用电量持续攀升,对电网的输送和消纳能力以及对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这些要求具体落实下来就是增加国家电网投资额,电力设备企业自然全线利好。

正是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成立没几年的深圳惠程很快就跨入了亿元规模企业的阵营,并于2007年成功登陆深交所。

不过,光鲜的外表是给别人看的,过得怎么样只有自己清楚。

深圳惠程的主营产品本身并没有多高的技术壁垒,初期得以快速发展,只是得益于背靠了研究所这棵大树。

随着越来越多从业者加入,同质化竞争开始越来越激烈,尤其是2013年,深圳惠程的毛利率呈现断崖式下跌,从前一年的45%,直接降到了34%。

春江水暖鸭先知,四个创始人的大举减持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的,尤其第一大股东吕晓义卖得最疯狂。

2013-2015年的三年间,吕晓义套现了约18亿,全部都是通过大宗交易或者集中竞价的方式在二级市场卖的。

当然,另外两个创始人何平、任金生也不遑多让,还用上了“欲擒故纵”。

2015年7月,二人宣布增持,给外界做出了一种信心十足的感觉,结果2016年4月,二人就突然以协议转让的方式逃离了。

这一次协议转让,何平、任金生落袋了16.5亿。

另一个从事创投的创始人匡晓明则是跑得最急的,2010年就开始迫不及待退出,当年就套现了2.8亿。

据统计,4人合计提走约50亿,而这还只是有公告的部分,他们持股比例小于5%以后的部分由于没有信息披露,不得而知。

创始人退场以后,深圳惠程也就陷入了亏损,2017-2023年累计亏了16亿,真正是抢在崩盘前完美逃离。

而接盘吕晓义等4个创始人的汪潮涌本身就是个玩资本的,他以1个多亿的自有资金,加上十几倍的杠杆收购深圳惠程,只是为了让自己控制的新三板公司信中利借壳上市。

可惜,信中利本身就是个投资公司,在当时“收紧借壳”的政策下,汪潮涌借壳失败,为了抬升股价,就病急乱投医,花13亿收购了一家游戏公司。

就是这家游戏公司成了深圳惠程的“终结者”。

三年的业绩承诺倒是完成了,但承诺过后就开始翻脸,还通过财务造假来粉饰业绩,这使得深圳惠程股价大跌。

汪潮涌的钱本来就是用杠杆搞来的,股价一跌也就爆仓了,而重庆国资正是它的债主之一,于是2021年,汪潮涌的股权就被折价抵给了重庆国资。

也就是说,重庆国资是不得已才成为了深圳惠程的实控人。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于是重庆国资把深圳惠程搬到了重庆,公司名称也就由深圳惠程变更为了重庆惠程科技。

其实,重庆国资接盘的时候,惠程科技的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85%,对于一个制造企业来说,这已经严重超标。

而重庆国资折腾了3年也没能改变惠程科技的根本面貌,也就有了如今的局面,4个创始人完美逃离,“烂摊子”终究留给了国资和股民。

0 阅读:381

壹只灰鸽子

简介:看到舒服或者不舒服的,都想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