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随着上市公司海源复材一纸公告,实控人甘泉胜宣布清仓退场,这位曾高呼要让“赛维重生”的光伏大佬,终究倒在了“重生”之路上。
五年前,他带着江西赛维的荣光与野心入主海源复材,试图通过借壳上演一出“光伏帝国”的复兴大戏,而五年后,他却只能狼狈逃离,把“烫手山芋”丢给了国资。
根据公告,接盘的合伙企业实控人虽然并非国资,但出钱最多的是国资,国资合计出资比例超过70%。
至于甘泉胜的狼狈,从其股权状态就可窥一斑,100%都已质押,且部分已到平仓线,再不套现还钱,恐怕就该走拍卖了。
而即使这么卖了,甘胜泉也是亏的,2020年他溢价70%接盘海源复材的时候花了约5.4亿,而如今3.5亿卖出,加上此前在二级市场套现的1.5亿,都还亏4000万。
认亏也要离场,很显然,甘胜泉是认输了。
要读懂甘胜泉的野望与挫败,绕不开中国光伏界的明星企业江西赛维的浮沉史。
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光伏迎来出口的爆发的时代,全国的光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也诞生了一批光伏大佬。
这其中,就有江西赛维LDK及其传奇创始人彭小峰。
彭小峰是个奇人,自己本来对光伏一窍不通,凭着倒卖劳保制品赚的第一桶金,争取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后,于2005年就创立了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
彭小峰不懂光伏,但他精于运作,借着彼时的行业风口,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他就把江西赛维推上了纽交所,自己也问鼎江西首富。
不过,就在彭小峰疯狂扩张产能的时候,欧美“双反”从天而降,以出口为主的江西赛维应声倒地。
海外不行了,彭小峰转战国内,包装出了基于光伏概念的理财产品“绿能宝”,吸金20亿后,赶在自己编织的“骗局”破灭之前销声匿迹了。
彭小峰跑了,负债上百亿的江西赛维就成了烂摊子,2018年,经过破产重组,同为江西人的甘胜泉收购了江西赛维的核心资产,并豪言:三年内IPO。
彼时中国光伏业已经开始展现出产能过剩的疲态,江西赛维又是作为一家刚完成破产重整的公司,直接IPO的难度不言而喻。
于是,退而求其次走“借壳”就成了不二之选,2020年,甘胜泉就搭上了现在海源复材的前身海源机械。
海源复材原名“海源机械”,主营机械设备制造,某种程度上来说,其上市的目的就是为了卖壳。
海源机械上市于2010年,上市即巅峰,扣非净利润从2013年起就连续多年亏损,2020年4月被*ST,正式成为一个“壳”。
其实,最先看重海源机械这个壳的是黑石投资,意向协议都签了,但甘胜泉却后来居上,给出70%的高溢价,从黑石投资口中抢下了这片“肉”。
甘胜泉接盘后,迅速开始运作,先将旗下的光伏组件公司注入了海源复材,然后又宣布80亿元的光伏基地计划,以及引入国电投的战略投资。
然而,除了光伏组件公司的注入得以实现,后面两个融资计划都落空了。
而实际上,光伏组件只是江西赛维旗下的一个小小的子公司,江西赛维的主打是硅片,江西塞维整体借壳上市才是甘胜泉的目标。
但正如前面所说,光伏行业已经不比21世纪之初了,江西赛维不仅没能借壳,海源复材也没能给甘胜泉带来任何增量资金。
据统计,甘胜泉曾经策划了多次定增募资都被否了,这让甘胜泉感觉到,一台无法“印钱”的“印钞机”还能有什么用呢?
而且,这台“印钞机”眼下还可能报废。
根据海源复材的业绩预告,2024年营收预计1.6-2亿,利润预计亏损1.3-1.6亿,这意味,海源复材将因营收不足3亿且利润为负再次被*ST。
很显然,当前的大环境下,光伏的故事已经没法讲了,而江西赛维自身也深陷债务泥潭急需输血,甘胜泉不得不从上市公司撤离。
甘胜泉因为光伏故事没法讲了而逃离,但接盘方是带着新故事来的。
根据公告,接盘方的实控人此前曾两次运作一家照明公司IPO而没有成功,如今借国资之力拿下海源复材控制权,想法自然和当初的甘胜泉一样。
不过,这究竟是海源复材的新生还是一轮新的收割,只有等时间来证明。
甘胜泉的背后,是中国光伏民营资本狂潮的缩影。
从彭小峰到甘胜泉,从江西赛维到海源复材,光伏行业的每个周期都埋葬着一批赌徒。
他们迷信“借壳翻身”“政策风口”,却低估了产业规律的冷酷,用动人的故事把一批又一批股民埋进了深坑。
他们能逃,但股民只能愿赌服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