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笔者写了发生在贵州的“奢安之乱”、“咸同大起义”,以及高坡苗乡摆桑、高寨军事营盘的故事。
本期,笔者写写进入民国后,天主教渗透到苗岭高坡,以及高坡苗乡感人的红色文化故事......
一、高坡天主教堂
01.天主教传入贵州
清康熙四十年(1701),意大利传教士都嘉禄被任命为贵州首任代牧,但都嘉禄本人并没有到贵州,而是派了三个传教士到贵州。
康熙五十一年(1702),四川宗座代理、法国传教士穆天尺到遵义务川县、铜仁思南县传教,这就是贵州天主教的起始。
换言之,贵州天主教是从四川传到贵州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也是由四川代管。遵义务川县,就是天主教传入贵州最早的地方。
清雍正二年(1724),罗马教皇与清廷发生礼仪之争,被清政府下令禁止,外国传教士被驱逐(北京城除外),清朝禁天主教历经雍正、乾隆、嘉庆朝,直到道光年间。
禁教时期,外国传教士不能进入贵州,便由中国神职人员负责传教。虽然信教的人不少,但社会对天主教持排斥态度,部分信教的民众受到迫害。
02.天主教传入贵阳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神父孙本笃(中国人)从四川到贵阳传教,这是贵阳天主教的起始。
十七年后,贵阳教众已达100多人,然后筹集了92两白银在猫猫巷买了一间房屋作集会之所,这就是贵阳北天主教堂的前身了。
鸦片战争(1840-1842)后,清廷被迫与英、法、美等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禁教被废除,外国传教士可以合法在内地传教。
道光二十六年(1846),根据罗马教廷指示,贵州教区从四川重庆教区划分出来,成为一个单设的教区。
咸丰十年(1860),胡缚理(法国人)任贵州主教,天主教获得了快速发展。
至同治十五年(1876),贵阳已有五座较大的天主教堂,即:贵阳北天主堂,贵阳南天主堂,圣斯德望堂,六冲关天主堂,青岩天主堂。
03.民国贵阳天主教
民国时期,贵州教区一分为三,即贵阳教区、安龙教区(1922年成立)、石阡教区(1932年成立)。
民国时期主政贵州的桐梓系军阀对天主教比较支持,如周西成、毛光翔专门发布公告保护教堂。
此段时期贵州天主教开始注重修道院的建设和教育,如建于1915年的贵阳圣心修女院(今乌当区狮子坝),后来贵州周边省份如四川、湖南、云南、广西等省均派有修生到贵阳学习。
04.高坡天主教堂
1936年,天主教在高坡苗乡建天主教堂,面积约100平米。
天主教选择在高坡苗乡建教堂,说明其已不满足在城市传教,开始向少数民族偏远山区渗透了,看过笔者《苗岭高坡》系列的朋友,应该能够明白贵州天主教为什么会选择向高坡苗乡传教。
1964年,教堂被用作村集体仓库,因此在“特殊十年”得以保存。
1980年,恢复宗教政策后,教堂被退还给教会;1991年,被花溪区批准为天主教徒活动点;1993年,由zheng府补助、教会集资对教堂进行修复。不过,修复的水平实在一般。

高坡天主教堂:由此小巷进入

高坡天主教堂:正面

高坡天主教堂:侧面

高坡天主教堂:旁边一座很有特色的石屋
二、高坡红色文化
01.长征战略转移
中yang红军战略转移的最初目的地,是到湘西与红二军团(总指挥贺龙)汇合,因此提前安排了红六军团(总指挥萧克)西征,双方最后在贵州省铜仁木黄会师,组建为红二方面军。
红军在战略转移前,与广东军阀陈济棠达成协议,红军只是“过路”,而粤军“不拦头、不斩腰”,只是在红军后卫部队“尾随”50华里,“礼送”红军出境。
广西军阀李宗仁为防止红军进入广西,在湖南、广西边境顽强阻击,只要红军不进入广西境内,桂军就不追击。
但湖南军阀却非“死磕”不可,因为红军要进入的地方,就是湖南境内。
因为蒋介石采用第一谋士杨永泰的尾随红军乘机解决地方军阀的“阳谋”,其实各省军阀均已心知肚明。
经过湘江一役,红军意识到已难以实现转移至湘西的战略目的,经过通道会议、黎平会议,决定向国民党统治薄弱、当地军阀较弱的贵州转移。
为达到战略欺骗的目的,红军派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进攻贵州镇远,营造继续向湘西进军的假象。
红军在贵州长驱直入,在猴场会议决议,在四川、贵州交界的遵义地区建立川黔边根据地,随即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在此召开了遵义会议。
随着国民党兵力的逐渐向贵州合围,在遵义长期立足的战略已经不可行,因此红军的战略改为北上与陕北红军汇合。
但土城一战,红军遭到失败,证明了以前认为川军也比较弱的看法是错误的,土城战斗的失利是“四渡赤水”的直接原因。
蒋介石信心满满,亲自坐镇贵阳指挥“围剿”,意图一举将红军消灭在贵州境内。
02.“佯攻贵阳”
川军的顽强抵抗(主要原因是不想红军进入他们地盘),导致红军通过长江北上受阻,只好再次渡过乌江南下,随即摆出进攻贵阳的态势。
蒋介石大惊失色,国民党主要军队被毛主席“四渡赤水”神来之笔甩在了四川泸州、贵州遵义一带,贵阳只剩下城防司令王天锡(北伐名将王天培弟弟)手下400人左右的兵力。
此时红军进攻的路线为过贵阳息烽、修文,往乌当方向进军,红军在贵阳城郊大肆宣传“打进贵阳城、活捉蒋介石”,蒋介石随即仓皇撤离贵阳。
其实毛主席进攻贵阳是假,把滇军孙渡部队彻底调离云南才是真正的目的,因为毛主席的战略是过云南、四川到达陕北。
这就是原来太平天国石达开部队走过的路线,谁也想不到红军会走这条路线,蒋介石的判断是红军想继续到湘西与红二方面军会师。
不过这条路线有一个人猜到了,就是蒋介石的第一智囊杨永泰,只是蒋介石刚愎自用、不以为然。
03.“佯攻龙里”
红军在贵阳乌当经过百宜阻击战后,渡过南明河进入黔南州龙里境内,这更加坚定了蒋介石认为红军企图再次与红二方面军汇合的判断。
红军派两个团的兵力继续向龙里进发,做出进攻龙里县城的假象,其实真正的目的是通过贵阳与龙里之间不足40里的狭长地带转移至惠水,然后继续向南寻机向云南方向转移。
随即主力部队进入贵阳花溪,在青岩狮子山阻击了国民党的吴奇伟部后,占领了青岩(当年石达开大军始终没有攻下城墙高大的青岩古镇)。
红军过青岩后,通过黔陶乡、高坡乡等地进入惠水县,此时滇军孙渡部部署在贵阳至龙里一带,向云南境内进军已无强敌。
其实,红军“佯攻贵阳”的目的就是把滇军孙渡部调离云南;“佯攻龙里”的目的就是让蒋介石判断红军继续向湘西进军,同时牵制敌军让主力部分顺利进军惠水。
最终,红军经黔西南州进入云南,强渡大渡河,没有成为“石达开第二”,与小叶丹拜把子,通过彝族领地,爬雪山过草地,最终到达陕北。
04.高坡红色文化
红一军团进入高坡后,留下了许多的红色文化。
1935年4月8日,红一方面军进入高坡乡后驻扎在街上村,红军到达后开展了宣传活动,写了大量的宣传标语,如今保存完好的还有两幅。
一幅写的是“反对国民党卖国政策”,落款为“红勇(一)”,“红勇一”就是红一方面军的代称。
另一幅写的是“白军兄弟团结起来,杀死狗贪官,与红军联合,一同到北方去打日本帝国主义去”,并配有漫画。

高坡红色文化:街上村红军标语

高坡红色文化:街上村红军标语
此房屋能够保存至今,确为幸事。房屋正门前的“户对”上,好像刻有卦象,我不懂卦象图,不明其意;房屋前面散落一些石头构建,不知是不是以前给猪喂食的猪槽。

高坡红色文化:户对上有卦象

高坡红色文化:疑似以前的猪槽
红军在街上村时,对村中“六方井”进行了清洗,为孤苦老人挑水。
六方井是一口古井,为高坡乡街上村、高坡村的主要饮用水源,300年前街上、下寨、场坝三村苗族、汉族村民为争水源纷争不断,最后经过商议,砌成六方,表示各寨拥有两方之水,由此得名。

高坡红色文化:六方井
出六方井后,就是红军长征之路,如今已在原路上砌成石质小路。

高坡红色文化:长征路
红军继续出发后,请当地苗族老人杨春深带路,杨春深将红军带往惠水甲腊冲后,返回路上,发现一名红军战士牺牲在王坡脚,于是和村民文应才、张兴朝一起将红军遗体掩埋。
如今杨春深老人的坟墓被称作“拥军坟”,以缅怀那位为红军作出巨大贡献的善良苗族老人。

高坡红色文化:拥军坟
红军离开时,有两名战士生病掉队,被恶霸地主打死后丢下深沟,当地贫困百姓王大字等人不忍心,然后在深沟中偷偷将两名红军战士掩埋。
1963年,高坡公社和人民将3名红军烈士的遗骸迁葬至街上村,具体位置为高坡乡派出所内。
我去祭拜的时候,高坡乡正值赶场,派出所大门紧闭,未能入内祭拜,颇为遗憾。
三、高坡苗乡全域旅游
我写《苗岭高坡》旅游随笔系列,主要以东苗起义为主线,从明清到民国,大致按编年体写,以相对独立的故事和故事背后的景点为架构,系统的介绍了苗岭高坡的自然山上风景和历史人文遗迹,共八篇。
为方便对高坡旅游感兴趣的朋友,我对本系列涉及的景点整理如下,朋友们可以按图索骥游玩。
01.中曹长官司半坡旧址: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半坡村半坡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02.石门村: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石门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屯岩摩崖)。
03.扰绕营盘: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扰绕村;文物登记点。
04.高坡天主教堂: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高坡村大井寨。
05.街上村红军遗迹: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街上村街上寨、下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街上村红军标语)
06.摆桑营盘: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街上村摆桑寨。
07.灵应寺: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新安村安上寨(毗邻街上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灵应寺摩崖)
08.高坡石林: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摆龙村格亚寨。
09.摆龙村梯田: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摆龙村。
10.云顶草场: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云顶苗寨附近。
11.云顶花海: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云顶滑雪场附近。
12.皇帝坡/鸳鸯坡: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大洪村栗木山组附近(导航“鸳鸯坡”)。
13.水塘躲反洞: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水塘村大寨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4.摆弓岩瀑布: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水塘村大寨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5.杉坪大洞: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杉坪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悼洞仪式和跳花场)。
16.高寨营盘: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高寨村高寨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17.甲定洞葬: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甲定村龙打岩苗寨(014县道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苗岭高坡》系列完结;谢谢各位朋友阅览。
下期,笔者计划写一些旅游散篇,因为写“系列”随笔的确比较耗时,几乎一篇要花费半天时间;写写散文,一则容易些,二则我也该好好看看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