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是军事家,不以书法见长。但他也留下了多幅书法题词。林彪生于1907年,9岁入私塾,13岁就读于恽代英等人在黄冈八斗湾创办的浚新学校。对于他们那代人来说,练习写字基本上都是用毛笔。因此,即便林彪写的毛笔字不出名,其实也达到了一定的书法水平。
1965年,毛主席发出了向王杰同志学习的号召。随后朱德、周总理、叶剑英、董必武、陆定一等领导同志都为王杰同志题词。林彪也题了词。我们可以看下图。
仅就书法而论,不同的领导同志其书法风格是不同的。周总理的字体大家比较熟悉,整体上给人的感觉是内敛、含蓄、字体规整饱满;朱德的题词规范、平和、润泽;董必武的题词规整;陆定一的题词纯熟;林彪的题词呢?可以看出具有明显的毛体风格,字迹大开大合,整体上给人一种潇洒感觉。而对照林彪的其他题词,也可以看出他的书法模仿毛主席而具有自己的特点。
因此,从总体上说,林彪的题词或书法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他的书法也是达到一定水平的。
林彪性格孤僻,也由于在战争年代受过伤,造成他在生活上有很多怪癖,比如他“怕风、怕光、怕冷”等,他给人题词或“练字”的时候很少。甚至有时候,连批阅文件都是由他口述,然后由秘书代劳。甚至他的一些“随记、随想、笔记”等,也是他口述由秘书记录下来的。
颇有意思的是,林彪曾经多次给叶群题词。叶群是他的妻子。丈夫给妻子题词倒是挺新鲜的。
这给我们提出两个问题:
第一,林彪为何给妻子叶群题词?
第二,林彪给叶群题了哪些词?
01林彪给叶群题词:一张条幅表明心志,叶群也回赠他一张条幅1970年,轻易不动笔的林彪忽然给叶群写了一张条幅,内容为:
发不同青心同热,生少同衾死同穴。
落款为:
书赠战友叶群
林彪
七〇年五一
对于林彪这个题词,叶群非常重视,特意叫人装裱后挂在墙上。为了长久保存,叶群后来又叫人把它镌刻在砚台上。
林彪的这张书法还是延续了他的风格,字体显得有张力,也有点飘逸的意思。但更重要的是林彪在条幅中表达的意思。作为夫妻,如果有人问林彪与叶群的关系如何?那么这张条幅就是很好的表达。
“发不同青”表明两人年龄上有差异,叶群生于1917年,比林彪小10岁。换言之,虽然年龄不一样,但心是同样的;“生少同衾死同穴”就更好理解了,说明林彪决心与叶群相伴到老的心志。
不久后,叶群为了回赠林彪对她的厚爱,也写了一张条幅送给林彪。
内容为:
为有恩情报不尽,他年相随到黄泉。
意思是说:林彪对叶群有恩情,这一辈子都报答不尽,只有在来年一直相伴他到“黄泉”。
夫妻俩一唱一和,倒是挺有意思。
林彪轻易不写字。
因此他留下来的题词或书法作品比较少。
但他给妻子叶群多次题词。除了上面那张条幅外,林彪给叶群的题词还有诸如“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等等。这些题词大多都是告诫叶群要严格约束自己,遵守纪律的。至于这张“发不同青心同热,生少同衾死同穴”的条幅,写的则是有关“生死、情感”方面的内容,这在林彪的题词中很少见。那么,林彪为何多次给叶群题词呢?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02林彪的三次婚姻,他与叶群志同道合林彪有过三次婚姻。
对方分别为汪静宜、张梅、叶群。
汪静宜
七岁时父母给他定了一门娃娃亲,对方名叫汪静宜,是个小脚,没有文化,林彪也没有见过她。林彪上学后接受了进步思想,反对这门娃娃亲,但他的父母不答应,因此这件事就拖了下来。
1927年,林彪探亲回家,父母又向他提起这门亲事,林彪当然不答应,结果与父母的关系闹僵了,只好提前返回。不久战争形势紧迫,在这个情况下,林彪决心投身革命,于是直接给汪静宜写了一封信,说明自己从军征战,难免会有三长两短,为了不耽误她的青春,与她退婚。
可谁想,汪静宜是个有志气的姑娘,与林彪定了亲岂能随意退掉,没有答应。林彪戎马倥偬,后来这件事就被他慢慢忘记了。一直到50年代初期,一位亲戚到武汉去探望林彪,告诉他,汪静宜还在等他,这让林彪大为惊讶,毕竟20多年已经过去,汪静宜已经是40多岁的人了。
后来林彪的父亲到武汉去找他,说道:“她等你23年,是多么不容易,你不能娶她,但不能不管她,农村生活艰苦,你应该把她接出来工作。”林彪后来考虑,可以让汪静宜过来帮他看孩子,但汪静宜不愿意,说不需要林彪的可怜。后来她一直单身在农村过日子,56岁时因病去世。
林彪与汪静宜的“娃娃亲”是个悲剧。在当时革命青年提倡婚姻自主的情况下,林彪其实也没做错什么,强扭的瓜不甜,没有感情的婚姻结合在一起也不会幸福,但客观上说,林彪给汪静宜写了一封信就不管了,确实也没负起责任来,而汪静宜傻傻地等待,结果等来的是一生的痛苦。
林彪虽然没有正式娶汪静宜为妻,但林彪的家族还是有情有义的,按照当地风俗,这门亲事是算数的,因此林彪的父亲在印家谱时,还是把汪静宜列为林彪的第一任妻子。
青年时期的林彪
张梅
林彪与张梅是在延安认识的。
张梅原名刘新民。是陕西米脂人。米脂县在历史上是出美人的地方。张梅是高小毕业,有文化。在林彪下属的撮合下,林彪与张梅结婚。1938年,林彪在战争中受伤,回到延安治疗。鉴于林彪的伤势很重,组织上决定让林彪到苏联去治疗,张梅为了照顾林彪也一起去了苏联。
林彪与张梅在苏联生活了一段时间,两人的矛盾渐渐显现。林彪是性格内向的人,不拘言笑,平时除了关在屋子里读书,就是一个人坐在那里苦思冥想。而张梅呢?是个性格外向的人,年轻活泼,热衷于交际。当时苏联人经常邀请林彪夫妇去跳舞,林彪不会跳舞,经常推辞,但张梅对林彪的拒绝不满意,林彪不去,她就一个人去。久而久之,林彪对张梅产生了反感。
有一次张梅参加舞会很晚才回来,林彪大怒,在桌子上狠狠拍了一巴掌,把茶杯都震到地上摔碎了,张梅也不让着林彪,与他大吵一架。从那以后,两人都不说话。张梅也很倔强,林彪不理睬她,她也不理睬林彪。林彪把精力都放在研究军事上,正是在苏联治病期间,林彪广泛阅读了大量外国的军事著作,他结合自己的军队反复思考,有时候对着地图研究。习惯了一个人读书、思索、研究的林彪,对张梅去哪里连问都不问。1941年,林彪与张梅冷静地分手了。
张梅(左)和她的女儿
叶群
林彪病好从苏联回国,张梅则留在苏联工作。
那时候他的心情并不好,与张梅婚姻的不幸让他耿耿于怀。
关于林彪与叶群的认识,有这样一种说法:有一次林彪散步来到延安中国女子大学,见叶群坐在那里读书,林彪便问她的名字,叶群回答后也问林彪的名字,林彪告诉她后,叶群才知道是大名鼎鼎的林彪。
林彪对叶群的第一印象很好,后来他写了6个字形容叶群:“温文、豪放、理智。”叶群敬佩林彪,而林彪也喜欢叶群的性格。后来两人慢慢熟悉了,不久后在延安结婚,感情一直很好。
可以说,在林彪的三段婚姻中,他与叶群的结合算是美满的。与汪静宜的“娃娃亲”是包办婚姻,林彪与她没有感情;与张梅婚姻不和的原因主要在于性格差异,林彪性格内向,张梅性格外向,关键是张梅不能包容林彪的性格,这就造成婚姻不能长久。叶群其实与张梅一样性格外向,关键是叶群能够包容林彪的性格,二人的性格是互补的,所以婚姻才能长久维持。
而回到我们这篇文章的主题:林彪之所以多次给叶群题词——换言之,丈夫给妻子题词或题赠书法作品,确实令人感到挺新鲜。为什么会如此呢?在笔者看来,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两人志同道合,性格上互补
从总体上说,林彪对叶群是感到满意的。这是他给叶群题词或题赠书法条幅的感情基础。假如林彪对叶群不满意,就像他对张梅一样感到失望,就会不管不问,何苦还要给他题赠书法作品呢?
叶群支持林彪,林彪也认可叶群,两人可以说是“志同道合”。另外就是性格方面,二人是互补的。
第二,两人在职务上是上下级关系
虽然是夫妻,但在正式场合,林彪与叶群又是上下级关系。叶群后来当了“林办主任”,人称叶主任,负责处理与林彪有关的事务。因此撇开夫妻关系不谈,两人是上级和下属的关系。下属的工作做得好或者有不足之处,作为上级的林彪给下级题词奖励或规劝,也是合情合理的。
第三,叶群是林彪的重要帮手
林彪对叶群感到满意。除了情感基础外,主要是叶群具有相当的工作能力。林彪内向,一些事情不愿意出面解决,作为他妻子的叶群就替他办了。在延安时叶群生了林立衡,那时候延安物资匮乏,奶粉一罐难求,叶群让林彪解决孩子的奶粉问题,但林彪不愿意求人买奶粉,后来还是叶群出面,把奶粉买来了。这令林彪对叶群刮目相看,觉得叶群很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林彪来说,有这样一个“内助”帮助他,是感到很放心的。正是叶群对林彪各方面的帮助,所以他才认可叶群,写了“发不同青心同热,生少同衾死同穴”的条幅,而叶群也回赠他一副。
03林彪与叶群的野心林彪多次给叶群题词,表明他对叶群的认可。
也表明两人的婚姻是牢不可破的。
谈到林彪不能不谈到叶群。二人自从在延安结婚后,感情基础一直很好。林彪不管身处什么职务,叶群都积极协助他工作。日本投降后,林彪被毛主席派驻东北工作,叶群也跟随林彪,在司令部里担任一个“参谋”的职务,但她这个“参谋”只是挂名,她主要管理一些杂事。
随着辽沈战役的胜利,林彪率军入关,又指挥了平津战役,叶群一直跟随在林彪身边,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就是带好两个孩子。那时候的叶群,总体上表现地很低调,很少有人知道她。
叶群变坏,乃至后来有了野心,是随着林彪职务的变化而变化的。
1959年庐山会议后,林彪出任国防部长。由于叶群长期在林彪身边工作,于是林彪提名让叶群当“林彪办公室主任”。虽说是一个“主任”的职务,但叶群的分量很重,因为林彪的指令通过叶群发出来,林彪的下属或送给林彪圈阅的文件,也需要经过叶群的同意才行。换言之,叶群当了“林办主任”后,除了管理林彪的日常生活外,实际上她也成了林彪的左右手,成了林彪离不开的人。正是从这时候开始,叶群开始变了。曾与叶群接触过的曾志说过:
叶群这个人善于耍手腕,爱讲假话,很有心计,后来连林彪也对她服服帖帖,言听计从了……
由于林彪战争年代受过伤,后来虽经过医治,但留下很多“后遗症”,主要表现为“怕风、怕光、怕声音”等等。因此对待工作难免力不从心。这时候他就格外依靠叶群。这其中很有特点的一个事情,就是林彪的很多批语都不是他亲笔写的,而是经过口述或经过叶群口述后由秘书模仿林彪笔迹代写的。
1967年3月的一天,在林彪那里从事秘书工作的李根清发现,有一行批语的字体不像林彪写的,他悄悄问同样担任秘书的张云生:“张秘书,我看这个批语怎么像是描写的呢?”张云生看了一下,微微笑道:“别问了,发下去吧!”后来李根清发现,这些批语都是张云生代写的。
对于这件事情,叶群非常清楚,因为这是她出的主意。有一次张云生说自己模仿林彪的字体很吃力,以后的批语还是应该由林彪亲自书写。叶群是聪明人,她知道张云生不愿意承担责任,但林彪有病,一写字就紧张,还是应该由秘书替林彪书写才行,最后大家推荐了李根清。为了让李根清放下疑虑,叶群特意领李根清去见林彪,刚走到林彪门口就喊道:“首长,我让他们替你批几个字,是不是你同意的啊?”随即林彪应声道:“是啊,我同意的,怎么了?”
后来林彪把李根清叫去,对他说:“你知道我身体不好,一提笔批字就紧张、出汗。以后在批字的时候,我口述,你就替我写。”李根清无法,只得答应下来。好在林彪要说的就那几句话,写的也就那几个字,模仿起来并不困难。换言之,林彪的批语有很多是秘书代写的。
而这也就意味着,叶群在协助林彪处理事务时,有时候林彪不愿意处理或因为犯了病没有及时处理的事务,叶群会假冒林彪的口述批字,发出指令。换言之,叶群当“林办主任”的特殊在于:她实际上在当林彪的家,因为在很多时候,连黄永胜等人向林彪请示问题都要经过她!
这也表明,林彪对叶群非常信任。1970年给她题词“发不同青心同热,生少同衾死同穴”就是一个明证。
总结林彪和叶群互赠条幅后,两句话皆成了“谶语”林彪后来暴露野心,走上反革命道路,可以说,叶群在里面起了很大作用,这是叶群成为“林彪反革命集团”案主犯的原因。
颇有意思的是,1970年5月林彪给叶群题赠书法条幅“发不同青心同热,生少同衾死同穴”,叶群也回赠他“为有恩情报不尽,他年相随到黄泉”的条幅,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因果”:
1971年9月13日,林彪的阴谋败露后,仓皇乘机外逃,在蒙古国温度尔汗地区机毁人亡,距离林彪和叶群互赠书法条幅一年多时间。“生少同衾死同穴”、“他年相随到黄泉”,两句话皆成了“谶语”,岂不是很可悲?但这一切是谁造成的呢?完全是林彪和叶群咎由自取!